伊朗突然承诺放弃核武器并销毁高浓缩铀,弃核真能换来美国面包?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15 20:25 2

摘要:伊朗最高领袖安全顾问沙姆哈尼5月14日接受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访问时表示,伊朗愿意承诺永不制造核武器,销毁可用于制造武器的高浓缩铀储备,同意把铀浓缩至民用所需的低浓度,并允许国际核查人员对整个过程进行监督,以换取立即解除对伊朗的所有经济制裁。

据多家国外媒体报道,伊朗最高领袖安全顾问沙姆哈尼5月14日接受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访问时表示,伊朗愿意承诺永不制造核武器,销毁可用于制造武器的高浓缩铀储备,同意把铀浓缩至民用所需的低浓度,并允许国际核查人员对整个过程进行监督,以换取立即解除对伊朗的所有经济制裁。

伊朗的这一突然表态被外界视为德黑兰对华盛顿的“彻底让步”,甚至被很多国外媒体称作“十年来最清晰的谈判信号”。沙姆哈尼还表达了若条件满足,协议随时可以签约的态度。这一表态也被外界视为伊朗近年来最清晰的妥协姿态。正在中东访问的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卡塔尔国宴上也给出了比较积极的评价,他说“伊朗“在某种程度上”同意了这些条款,并再次强调说他们不能拥有核武器”。

但结合伊朗在地区事务中的反复摇摆,还有特朗普执政的各种不确定性,这场“示好”更像是伊朗在目前这种东西两边都无法打开局面下的政治豪赌,或许这能“搏一搏单车变摩托”,结果真的能让伊朗如愿吗?目前看双方可能谁也没底。

从伊朗的声明看可以说是诚意非常足。伊朗首次公开承诺不发展核武、将铀浓缩丰度降至民用级别(3.67%)、允许国际核查人员自由进出核设施。这与2015年伊核协议的核心条款几乎一致,甚至还更进了一步。当年协议仅要求伊朗在15年内限制核活动,而如今德黑兰主动提出“永久弃武器级核”。作为交换,伊朗要求美国一次性解除所有经济制裁,包括对其石油出口、金融系统的封锁。

虽然,美国此前一直要求伊朗彻底停止铀浓缩并拆除纳坦兹等核设施,而伊朗此次表态并未触及“拆除核设施”,但同意将铀浓缩限制在民用水平(通常指3.67%丰度),并销毁现有60%丰度的高浓缩铀(接近武器级门槛),也算是伊朗对美国做出了重大让步。

伊朗之所以如此突然的做出“巨大妥协”,可能其国内真的是有点撑不住了。自2018年美国单方面撕毁伊核协议后,伊朗的原油出口量从250万桶/日暴跌至不足40万桶/日,货币里亚尔贬值超600%,通胀率长期维持在40%以上。尤其是2024年莱西总统突然遭遇空难离世,新上台的佩泽希齐扬政府根基并不牢固,在面临国内外各种压力下,确实有点力不从心。连传统盟友俄罗斯也因乌克兰战争自顾不暇,再加上特朗普上台后对对伊朗的制裁进行了超级加倍,伊朗的经济命脉石油出口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如果一直这样持续下去,伊朗很可能会直接经济崩溃掉。此时抛出“弃核换松绑”,更多的是不得已的选择。

战略失误一:

伊朗自从与美国决裂后他的外交政策始终带着“矛盾性”。当美国最强大时,它选择了硬碰硬,1979年扣押美使馆人质、2020年袭杀美军基地,要知道1979年的美国规格装备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战机F15\F16,同时世界最大核动力航母“尼米兹系列”也刚刚入役,可以说正是最有实力的时候。并且当时美国的经济总量也占了世界的1/4还多;但当现在美国因内部经济问题和全球战略收缩显露疲态时,它却突然放低姿态。这种时机选择的巨大失误,也让伊朗陷入了长期以来的被动状态。

2015年伊核协议签订后,伊朗并没有借助美国的解禁红利大力发展民生以及外交扩大朋友圈,却将大把资源投入到了叙利亚、伊拉克等海外战场去搞与美国的对抗,导致国内一团乱麻国外全是敌人(美西方彻底将伊朗定义为支持恐怖组织国家)。到了2018年美国退出协议时,伊朗既没有积累足够的家底,也没有牢固的外交筹码,只能以重启核活动这种最蠢的办法反制,最后陷入了与美国“制裁—对抗—加倍制裁”的恶性循环。

伊朗对“抵抗之弧”若即若离的态度消耗了盟友信任。2020年苏莱曼尼遇刺后,伊朗一度与真主党保持距离以“改善国际形象”,但2023年又支持哈马斯对以色列突袭,导致西方将其定性为“恐怖主义赞助者”58。这种投机式外交,既未赢得国际认可,又削弱了地区影响力。

战略失误二:

在巴以问题上,伊朗的立场可以算是“优柔寡断”的代表。它一面暗地里支持哈马斯、真主党“抵抗以色列侵略”,另一面却又宣称与这些组织没有关系,主动剥离与哈马斯、真主党甚至胡塞的关联,这种“做了又不敢承认”的做法,既得罪了伊斯兰好兄弟们,又失去了国际舆论的支持。

更致命的是其后面对“抵抗之弧”的彻底放弃。2023-2024年,黎巴嫩、叙利亚还有加沙哈马斯的都陷入了以色列的空前打击,特别是作为桥梁的叙利亚政权在不到一个月就轻易的推翻了,伊朗甚至没有派兵支援或者给于协助,就眼睁睁的放弃了这个盟友。现在随着叙利亚的丢失,哈马斯、真主党彻底失去了武器补给,最后被以色列各个击破。投入巨大财力、人员建立的“抵抗之弧”就这样没了,这也直接削弱了伊朗与美谈判的筹码,毕竟,美国最忌惮的除了伊朗核设施,还有就是德黑兰在中东什叶派走廊的巨大号召力。

被以色列空袭后的加沙地带

战略失误三:

伊朗近年最大的问题就是决策层长期受保守派与改革派撕裂影响。哈梅内伊一方面称“不在霸凌下谈判”,另一方面又默许了沙姆哈尼释放妥协信号,也暴露出了其权力核心的混乱。

半岛电视台援引佩泽希齐扬的话称,“他(特朗普)以为他可以来到这里,高喊口号,吓唬我们”。他补充说,“你是来吓唬我们的吗?我们不会向任何霸凌者低头”。

2024年佩泽希齐扬上台后,以“避免刺激美国”为由,限制了向中国出口石油的人民币结算机制。对于俄罗斯的态度也是扭扭捏捏,今年俄罗斯的胜利日大阅兵伊朗总统竟然也没有参与,当莫斯科因制裁急需无人机时,伊朗在美国压力下只提供了有限的无人机,后面就不了了之了,伊朗的表现甚至还不如朝鲜来的干脆直接。

这种战略短视的行为也很快带来了反噬。今年4月美伊谈判僵持时,中俄仅在联合国呼吁“对话解决”,却未如2015年那样提供更多实质性的斡旋,当伊朗想左右逢源通吃获利时,最终得到的确是里外不是人。

伊朗之所以左右摇摆,最大的根源在于决策体系的混乱。宪法规定“最高领袖掌握国防、外交终极权力”,但随着哈梅内伊年纪越来越大,胆魄也逐渐被磨掉了,现在只想着暗度晚年和平发展。革命卫队、总统府、议会之间的权斗也是日益公开化。2024年议会曾通过法案要求“任何对美协议需全民公投”,结果被革命卫队否决。这种内外政策的自我否定,让伊朗承诺的可信度始终被质疑。

这种不确定性反而强化了美国的谈判优势。当特朗普宣称“不排除军事打击”时,他吃准了德黑兰无法快速统一立场;而当伊朗释放善意时,华盛顿只需轻飘飘一句“我们要更多”,就能让对手陷入新一轮内耗。

眼下,伊朗的提议或许能为自己争取一点喘息的时间,但如果继续在亲美与反美、东向与西进、强硬与妥协间摇摆不定,那个更大的危机或许马上就要降临。没有足够底牌支撑的让步,只会沦为强者餐桌上的小菜,自废武功的伊朗未来的结局或许已经在乌克兰战场上提前展现了,只不过伊朗不敢面对而已。

来源:谢谢你问12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