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5月12日,网络上有人称,在福建莆田“石谷解”发现了人体碎片,几乎不用明说,大家立刻就想到了前些日子失踪的小男孩邹某樽,不由得心里一咯噔。
本文叙述皆有官方信源,为了读者有更好的体验放在了文章后缀!
2025年5月12日,网络上有人称,在福建莆田“石谷解”发现了人体碎片,几乎不用明说,大家立刻就想到了前些日子失踪的小男孩邹某樽,不由得心里一咯噔。
这言论顷刻间掀起了广泛讨论,发帖人还信誓旦旦的称“碎片目前已经送检”,然而经过反复核实,却证明这不过是谣言。
男孩的父母崩溃的表示,“孩子还没找到,不要再传播假消息了。”
事情的起因是2025年5月4日上午,男童邹某樽随父母及两位哥哥,一行五人前往“石谷解”景区登山。
他8岁,身穿黑白条纹T恤、深色牛仔裤和绿色运动鞋,身高1.12米,身形瘦小。
据其父母称,当天他们从上午开始登山,花费约4小时到达山顶,只停留了不到半小时便开始下山。
母亲邹女士说,最后一次看到邹某樽是在下午1点左右,位置大约在山顶的岔路口附近,“他和两个哥哥在前头走,我们在后面。”
当天傍晚他们就报警了,公安、消防以及当地政府工作人员立即成立临时指挥部,部署了地毯式搜索。
第一轮搜索启动当天,便动用了搜救犬、无人机(部分配备热成像)、以及多支来自民间的专业救援队伍。
警方调取监控资料、走访游客并进行人工巡山,整个“石谷解”景区被划为若干区域进行网格化搜索,山顶和下山路径为首要搜查点。
5月5日清晨,指挥部收到一位林姓游客提供的视频,画面显示,一名与失踪男童体貌特征一致的孩子在山顶附近举着一面小国旗独自站立,镜头中未见其他陪同人员。
邹女士更是激动的表示视频中的男孩就是自己的儿子,不久后另一位游客称在石谷解一侧山坡曾远远见到一个小男孩,脸色苍白,未见陪伴者。
这两则消息大大的振奋了大家,指挥部据此扩大搜索范围至山体外围,并组织垂直搜索队在山崖、密林和水域开展重点排查。
可这大张旗鼓的搜山救援,却迟迟没有任何的消息, 孩子的父母把希望放到了网上,希望还有网友能够提供一些类似的线索。
事情传播越来越广,网络消息却逐渐不对劲儿了起来。
一位参与搜索的志愿者回忆,他们曾按照某个“热心网友”的定位前往密林搜查,结果是荒草一片,连人迹都没有。
类似的假线索反复出现,导致救援人员体力大量透支,有搜救犬因长时间奔波,爪部磨损严重被迫退场。
甚至有次,一条在群聊中迅速传播的消息声称“孩子已被找到”,导致部分救援队伍误以为搜救结束而原路撤离,直到指挥部紧急澄清才纠正误会,却再一次耽误了时间和精力。
多搜一会儿,也许孩子活下来的概率就更大一点,这样的谣言简直是在拿一个8岁孩子的命开玩笑。
正如救援队一名志愿者所说:“找一个孩子已够难,找一个被舆论淹没的孩子,更难。”
公安机关于5月10日发布通报,逐条辟谣,并呼吁公众不信谣、不传谣,避免信息干扰救援效率。
谣言的扩散没有止步于事件本身,某位自媒体博主上传一段小卖部老板接受采访的片段,因其一句“我没见过孩子”,网友便开始怀疑其有贩卖儿童的嫌疑。
随即,网友开始“深扒”男童家庭背景,孩子父母更是遭受巨大压力,被质疑“演戏”、“买保险”、“家庭合谋”,连两位哥哥也未能幸免,被编排成“共谋失踪”的角色。
甚至有人分析孩子父母“哭的真假”,对母亲“哭声”和父亲“神情”进行“破案式”分析。还有人质疑景区“是否有人隐瞒了信息”。
面对指控,当地警方再次澄清:小卖部老板已配合调查,无任何嫌疑。
孩子父亲在连日搜救中多次晕倒,眼神涣散,被医护搀扶离开山林;母亲因持续哭喊导致脱水,在第八天被担架抬下山。
一些本地网友发帖反击:“你能想象孩子丢了,父母还有心思炒作?”、“造谣的键盘侠,你来山上爬十天看看!”
社交媒体上也有声音表达理解与希望:“也许他只是走得远了,希望有人临时收留他”、“别急着下结论,让真相浮出水面”。
截至2025年5月14日,警方已明确排除绑架、蓄意家庭犯罪等可能性,事件定性为“单纯走失”,暂未发现明显的外力伤害迹象。
尽管如此,搜救未曾停止,救援人员认为男孩还有生还可能,外围搜索每日仍有新部署,参与力量保持稳定,临时指挥部每日仍组织例会,汇总当日线索与调整方向。
指挥部呼吁,如有任何确凿线索,请立即与他们联系,每一个真实的信息都可能成为希望的突破口,也请大家不要再传播谣言干预救援队的工作。
对此,您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看法!
声明:本文所有图片均来源于网络,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涉及人物侵权、图片版权、事件部分存疑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会第一时间修改或删除内容!
——完——
注:原创首发,抄袭必追究到底!
信源:极目新闻 2025-05-15 09:11 《走失已十天!莆田8岁男童仍无下落,当地:同行男孩已送回家上学,村委会派人协助搜救》
来源:远川Talk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