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洪武九年十二月二十日,典寳副林清带来了从孙朱守谦的奏表,得知他已经平安到达长沙了。我仔细阅读了奏表的副本,文辞恰当。诵读的时候,忽然想到从孙远行在外,不知不觉泪水流下,沾湿了衣襟。如今进表的使者要回去了,我特地告诫你们王府的文武众官。如今朱守谦还年轻,心志如同
给靖江王府文武官员的诏书:
洪武九年十二月二十日,典寳副林清带来了从孙朱守谦的奏表,得知他已经平安到达长沙了。我仔细阅读了奏表的副本,文辞恰当。诵读的时候,忽然想到从孙远行在外,不知不觉泪水流下,沾湿了衣襟。如今进表的使者要回去了,我特地告诫你们王府的文武众官。如今朱守谦还年轻,心志如同孩童一般,既然他出镇在西南地区,必定要靠王府的文武大臣,把朱守谦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来做。如果只是依赖他而不谋划,放纵他而不引导,那就不是贤人君子所为了。
况且年幼的孙子性情刚直憨厚,凡是用仁王的道理去教导他,稍微有不听从的地方,一定要耐心地用时间来让他养成良好的品德。朱守谦本就年幼,我之所以敢让他去出镇,是为什么呢?就是因为我所倚仗、能保护他的就是你们这些文武大臣啊。诏书到达后,你们这些人要恭敬地领会我的心意,日夜都不要懈怠。
给福建承宣布政使司叅政魏鉴、瞿荘的诏书:
今年仲夏时节,我下敕令让你们前往南方,又到了仲秋时节,然而那里政令的得失,我却一点都不知道。你们是郡里登记在册的百姓,就像百姓一样,和普通百姓不同的地方在哪里呢?至于说到学问,乡里称你们为儒者,像儒者一样,然后又超越了一般儒者的地方是什么呢?乃至于崇尚志向,所以在朝廷为官。然而还没来得及考察就被迁调,对于功劳没有看到,只看到志向在事业上,也没看到勤奋。如今你们在炎热的地方任职,所管辖的人很多。况且八闽之地,利益尽在南海,地势控制着各个番邦。
从古到今,居住在这里的人,有君子,有小人,有欺瞒舞弊的现象,有人情世故,有珠玉,有翡翠,有金银,有束帛,有子女,有贤人,也有不好的人,有忠君的,有爱民的,有修身的,有笃行孝道的,有高尚贤明、名垂不朽的,也有身死而没有子嗣的。他们的言论各不相同,却又有相同之处。你们要审慎地选择,努力地去做,这样就能成就功名,保全自身和家人了。
又:
我看上古时期天下的治理与混乱,在于君臣是否能够驾驭。如果君主有能力,就能用礼法驾驭臣下,臣下有能力就能用符合上级的方式驾驭吏卒,所以天下就能治理得好。如果君主不知道如何驾驭臣下,臣下也不知道如何约束吏卒,那么混乱就由此开始了。有人说吏卒是小人,他们对于治乱有什么关系呢?然而即使是小人,凡是施展一点小诈术,就会损害国政,所以这就是混乱的开始。如果吏卒安分守己,百姓就不会受到无端的侵扰,那么百姓就能安宁了。
所以我曾经下令将这些规定列入条章,就是想要让上官用礼法来驾驭吏卒,接着用法律来严格约束他们。如果吏卒之徒违背道理、违反法律,就用死刑来惩治,不要犹豫。这条命令已经列入条章很久了,人们都贪恋官位,动不动就被下面的人所挟持。即使有吏卒横行霸道,又有谁敢过问呢?所以国政无法施行,天下的百姓受到冤屈,治理越来越松弛,混乱越来越多,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我曾经非常痛恨,如果为官掌握政权却没有驾驭吏卒的威严,那么很多事情都办不成。
因为吏卒能够成为得力的助手,如果驾驭得法,各种事情都能办好。如今有官职的人,谁能做到这一点呢?忽然在洪武九年秋天,丞相上奏说福建的两位叅政对一位年老的吏卒处以极刑,我听说后觉得做得很对。如果是不遵守法律的人,像捶打致死这样的情况,还有什么可讨论的呢?所以我前往告诫你们,今后凡是有不遵守法律的人,就像这样处理。对于近处的人尤其要赶紧惩治,不要让他们欺侮他人,这样才称得上是称职的官员。
给山东承宣布政使呉印的诏书:
曾经听说殷高宗渴望治理好国家,夜里梦到贤人,白天就去寻找,在筑墙的劳役中得到了傅说,任命他并委以重任,海内都得以安宁。周文王在磻溪垂钓得到了姜子牙,于是兴起了周朝八百年的基业。我想到古代有这样的君主,也有这样的臣子。
从那以后,各位圣明的君主相传,名臣相继出现,像这样的君臣已经很少了。从前上天厌恶元朝的无德,我在群雄并起的时候,打败强者,安抚顺从的人,停止战争,让百姓休养生息,治理天下,成为百姓的君主。制定法律,颁布政令,只致力于让百姓安定。到现在已经九年了,这期间违反法律、触犯政令的人不知道有多少。想要用五刑来判决他们,又担心处死的人太多,所以暂且保留法律条文,暂且用劳役来代替刑罚。又过了三四年,忽然上天在上面发生了变故,让我心里惶恐不安。
于是下诏告知臣民,允许他们说出我的过错。闰九月初九日,诏令已经颁布施行,遍布天下,朝廷内外寂静无声,没有人说话。只有你披肝沥胆,详细地陈述国家大事。虽然你所说的事情对与错各占一半,但难道不是尽了自己的心意,这就叫做忠诚吗?你所说的正确的地方,我立即施行,其余还不完善的地方,暂且先不要讨论。我用最诚挚的心意告诫你,你如果日夜都像这样为国家、为百姓着想,那么神灵和上天都会明察的。
给山西布政使华克勤的诏书:
我每次看前代名臣的传记,他们各自施展才能,都把约束自身、保全性命作为首要任务,然后才能孝顺父母、忠于君主。唉,这才是志向啊!他们之所以能闻名于世,就是因为这个。如今我从草莽中崛起,平定群雄,平息祸乱,成为天下的君主,统治华夏和夷狄。凡是我们中国的人,只要知道有才能和技艺的,没有不任用他们到朝廷来的。虽然说任用他们到朝廷来,但是如果想要辨别贤能与否然后授予官职,那就不是那么简单了。
为什么呢?因为人的才能和技艺是可以知道的,但是对于他们是贤能还是不肖,即使是帝尧那样的圣君也难以判断,所以不能完全推测出人心。我本来就没有什么智慧,不敢确定一个人是贤能还是不肖就任用他,所以特地用事情来考验他们。凡是接受考验的人,在这个时候,事情让他们身体劳累,财务迷惑他们的志向,欲望动摇他们的心。对于孝顺父母、忠于君主、约束自身、保全性命这些方面,即使在千百人中,想要找到一个像这样的人也是很少的。所以那些昏庸愚昧的人,很难保全自己的性命。
孝顺父母、忠于君主的人没有别的原因,只是因为被事务缠身的人,劳累得无法忍受;财物多的人,富裕到饮食丰盛;欲望动摇他们的心,看到姿色窈窕的女子就会被迷惑。所以不是真正有志向的君子,不能在天地间安身立命。所以他们做事不能忠于君主,自身不能孝顺父母,往往会丢掉性命。然而还有一些得过且过的人,虽然说他们心地淳朴,但是遇到事情却不果断,颠倒仁义,于是就会有后来的艰难。对于这样的道理,我曾经命令官员去处理事情的时候,多次用这些事情告诫他们,但是任职做事的人把这些话当作平常的言论。为官的人,即使是那些办理文书的小吏、差役之流,也没有人敢过问。我曾经咬牙切齿地愤恨,大丈夫没有英明果断、嫉恶如仇的心,竟然被小人所牵制。唉,真可惜啊!他们为什么不醒悟呢?
不久在洪武十年夏天五月,山西布政司上奏说那些办理文书的小吏有无端的行为,我命令中书省去考察这些人,每个人都是屡次犯错不知悔改。之前犯错的人已经被送到屯所,我怜惜他们有一技之长,特地把他们从艰难中解脱出来,让他们改过自新,但是遇到事情他们又做坏事,而且比平常更严重。当月特地用敕令前往,让对他们施以刑罚。敕符到达山西布政司后,就按照我的命令对他们施以刑罚。这可以说是铲除奸邪、去除虚伪了吧?这样公私都能顺遂,社会就能清平安宁了吧?布政司的官员掌管一方,接受我的命令,宣扬教化,布施威德,如果肯铲除奸邪、去除虚伪,难道还担心孝顺父母、忠于君主的道理不能实现吗?难道不能像前代闻名于世的人那样吗?
给元朝大臣纳克楚的诏书:
人生在天地之间,能够把握时机变化,顺应自然造化,不失时机和形势的,才是杰出的大丈夫。古人说:“救活一千人的人,他的后代必定会被封官。” 你作为元朝的大臣,忠诚是忠诚了,何苦违背人情事理而失去德行到这种地步呢?从前你在江东被抓获,我特地保全了你的性命,放你回去。这是我顺应人心的喜好,因为人人在有患难的时候,谁不希望摆脱患难而让自身平安呢?当时你在俘虏之中,到底是愿意死还是愿意生呢?如果用你自己的心意去揣度,凡是在两军之间,有力量不如你的人被你拘禁,而你却把他们全部杀掉,这是很不恰当的。
在那个时候,如果用自己遭受患难的心情去推及那些俘虏,你必定会非常昌盛,福分惠及后代也会有那一天的。就像去年冬天,你带兵侵犯我们辽东的边界,我们的军队回来的时候,凡是被你们丢下的人,我们都保全了他们的性命。我从来没有轻易杀过一个人。从前黄紬万户奉我的命令前往你那里,他不是自己愿意去的,实在是差遣不由自己。这个人对你颇有恩恵,没想到你不考虑好生恶死的情理,一下子就把他杀了。这对你来说是很大的祸患,黄紬是有生命的,而你却故意把他杀掉,上天和神灵都会明察,灾祸将会降临到你身上。
如今你和我们守卫边疆的将士,旌旗相望,如果比较一下胜负,那么我们已经经历了两次彼胜我负的情况了。被你杀害的人将近八千人,都没有得以保全性命,实在是可惜啊!然而过去的事情就不再追究了,未来的事情难道不应该思考一下吗?从现在开始,如果能够和我互通一次使者,那么之前的仇恨必定会像冰融化、火熄灭一样消除。诏书到达之后,如果不这样做,不听从我的话,那你必定会被擒获,活着来见我,恐怕到时候你无话可说。你好好想想吧。
给元朝丞相哈喇章、曼济鲁尔、纳克楚等人的诏书:
自从元朝多世以来,群臣中有抛弃君主和亲人而自己求生的,有违抗朝廷命令而自行其是的,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的,实在不止一个人。只有你们奋起忠心,坚持正义,保卫君主,在偏远的塞外。岁月流逝,不知不觉已经过了十一年。
近来听说你们所保卫的君主因病已经去世,在你们来说,可以称得上是有始有终,良臣的名声已经传播开来了。然而从前是为人臣子,现在君主已经去世了。又听说想要立新的君主,有三位是亲王,你们正在犹豫之中。我看这三个人,确实值得再思考一下。
这三个人都是元朝的嫡亲孙子,只不过是在辈分上有伯叔的区别罢了。你们如果想要坚定忠贞的心意,不要颠倒尊卑,而应该扶持地位尊贵的人,按照道理应该从年长的人开始,这样不是人伦正道、顺应天道吗?如果有贤能和愚笨的区别,从道理上难以完全拘泥于长幼顺序,那么就听从贤能的人,这样才吉利。那位至尊的君主已经去世了,你们如果能够推举合适的人来立为君主,不断绝元朝的祭祀,在这样流离失所的时候,作为臣子还能够竭尽全力去做这件事,美好的名声就会充满人们的耳目,这难道不是很艰难的事情吗?
如果不这样做,或者尊崇地位低的人,或者尊崇地位高的人,只是以立君主为名,在内部有擅自专断生杀的权威,那就不是为人臣子的正道了,恐怕会损害你们美好的名声。况且每天产生矛盾,彼此猜疑,在这个时候,富贵就像风中的蜡烛,生命就像草尖上的霜,很容易就会失去,这并不难想象。所以下了这道诏书告诫你们,希望你们能够明白知晓。
给安南国王的诏书 (此处你未提供具体内容,若有需要可补充后继续翻译)
给安南国王阮廷桧归省亲的敕谕:
谕令安南国王,之前在占城的战事中,祗候内人阮廷桧是参与其中的一员。因为你们之前的国王在占海之滨去世,阮廷桧就留在了中国。他思念家乡,渡海到达了岭南,当地官府把他送到朝廷,我见到他后,授予了他内臣的职位,到现在已经六年了。特地让他回去省亲,并调养疾病。如果病好了,国王一定要让他再次前来。借着阮廷桧回去这件事,我再向你说明,关于尚兵相互攻伐的事情,从现在起,国王不要再发起战争了,要努力修习睦邻友好之道,让安南的百姓安居乐业,这样的福分是无穷无尽的。所以下了这道敕谕。
给曹国公李文忠、西平侯沐英等人的敕谕:
三月初二日的捷报传到京城,说二月十八日番寇溃散,剩下的敌人正在追击。不过对于洮州城池的防守,应当仔细斟酌决定。现在考虑到西边番地已经平定,河州的两卫军马,只留下一卫在河州,调一整卫去守卫洮州,岷州原来驻守的军马暂且不调动,只让他们留守镇静地方。目前铁城等地的百姓大多没有缴纳粮食、承担差役,地方上有很多积蓄,让军人去巡查收取,用来作为军队自己的供给。洮州和铁城这两座城以及长阳地方的百姓,一个都不能留在那里。
你们应当按照我之前的嘱咐,把所有的头目都一一押解过来。趁着现在的军势,不能拖拖拉拉,一次就把事情解决好。山西的随征军马已经安排返回,这是很妥当的。剩下西凉、宁夏的军马还没有看到发回的消息,敕文到达后,就把他们遣回本卫。京师、陕西、河南的军马,让步兵带着人出来,军马可以尽数留在当地,收拾那些零散的西边番人,然后再回来就可以了。把这些情况告知曹国公、西平侯以及蓝玉总兵等官员知晓。
又:
西边番人的性格大多不感恩戴德,只有畏惧威严。现在大军到了那里,他们各自逃窜,之前空缺(此处可能有文字缺失),很少有投降的,不过是表面顺从罢了,并不是真心归服。敕符到达后,告知各位将领知晓,不得为了一己私利容留一个人在洮州地方,以免日后成为百姓的祸患。那里的人家大多养马,一定要收拾干净,不能让人作弊。
十八族地方养马也很多,除了端王原来管理、应当承担差役的不征收外,其余像包锁南等人一直没有承担差役的百姓,现在每一户出一匹马,稍有不从就用严厉的命令惩处,或者把他们迁离本土。如果惩处一两个人,一定会有人听从命令。那些头目绝对不能留下,把应该送来的都送来,这样才没有后患。本处的事务都处理完了,可以让岷州、洮州、陕西等地的官军趁着这个机会驻扎在叠州,以免多次兴师动众。这件事要在当地决定,朝廷所考虑的不一定准确,要斟酌着执行。
又:
三月二十日郑佛儿到了京城,带来了曹国公的书信,信中所说的事情大多是大概情况,里面提到转运物资十分艰辛,百姓承受了很大的负担,还说洮州如果不防守,恐怕时间久了难以转运物资。然而这个地方都是汉唐时期用来防备边疆、抵御外敌的重要地区,既然已经赶走了当地的贼寇,如果不防守,时间长了又会成为后患,必须要进行防守。这个地方的百姓一个也不要留在那里。现在守卫洮州,可以把所得到的牛羊多拨一些给军队,折合成两年的官粮也可以。地方上的人一定要彻底清理干净。阿布彻逃到哪里去了,如果没有地方寻找他,他应该就在黑章咱的地面,那里有他的亲属,多去那里询问索要。頴嗉子不管在哪里,也要把他抓来。要按照敕令执行。
给曹国公李文忠的敕谕:
如今四川的土人因为妖言惑众而起事,蔓延到旧日明氏的伪官等人,他们都趁着这个时机作乱。京师的大军处于下游,急切之间不能前去捕杀,到四川没有两个月的时间到不了。你如果回到了陕西,可以挑选调拨官军,派遣官员率领,经由栈道星夜前去扑灭叛乱。你如果还没有到陕西,也可以早点回去斟酌决定,以免贼寇势力壮大,让蜀中得以安宁。
任命曹国公李文忠提调都督府事的敕谕:
大都督府掌管天下的兵马,对于兵马的升迁、调遣,要分辨军队的强弱,了解地势的险易,发放命令有节制,进退要按照规定的日期,衡量士兵的劳逸,考察司队的人是否邀功。至于防备奸邪、抵御外侮,职责不止这一方面,这个职位非常重要。我用高位来奖赏功劳,对于机密事务也非常重视,特地把机密事务托付给心腹之人,所以让你都督天下兵马,就是要处理这些事务。如今府佥事已经任命了左右都督、同知都督等职位,还没有完全安排好,特地让你曹国公李文忠专门提调都督府的事务。都督府的一切升迁、调遣,一定要听从你的商议,然后一同上奏。如果府官以及大小军职有一点不遵守法律的,要立即追究治罪。如果有功劳并且遵守法律的,要上奏,不要有其他隐瞒。奉命前去治理,要恭敬地执行!
给御史大夫丁玉的敕谕:
之前大军进入西羌的万山之中,已经攻取了松州,修筑城池进行防守,这件事做得很好,威震了西边的夷人。现在商议认为松州地方山多田少,所种植的粮食不够使用。如果让四川的百姓来供给防守所需,那就是耗费有用的百姓去守卫没有多大用处的地方。敕符到达之日,可以想办法抽出军队到四川进行休养。可以在保宁设立一卫,或者挑选其他重要的地方设立一卫,用来镇守四川。
又:
去年命令你西征,从现在的情况来看,这不是人力所能决定的,实在是有天意相助。四川有个姓彭的妖人,暗中施展妖术,迷惑愚昧的百姓已经有很多年了。如果不是命令你率领丁氏旧日的土兵出境,四川的灾祸就不是小事情了。如果丁氏土兵没有出境,听说妖人作乱,他们趁机蜂拥而起,凭借四川各卫以及都司官员的谋略和调遣能力,是远远不够的,怎么能制止妖邪呢?如今祸乱已经平定,这是国家的福分。你跋涉崇山峻岭,日夜用心,非常艰辛。
然而你还没有到四川的时候,指挥普亮等人率军不遵守纪律。最近听说李指挥已经按照军法处置,但是茆音还没有受到刑罚,特地派人到四川,这两个指挥绝对不能饶恕,也应当按照军法处置。国家任用将领,是为了抵御大的祸患、防范奸邪。像这样不遵守纪律的人,怎么能享受俸禄、担任官职呢?按照法律处罚他们是毫无疑问的,要按照敕令施行。
给信国公汤和的敕谕:
今年春天命令你率领骑兵和步兵驻扎在临清,用来防备北方边塞。你所率领的列侯有七人,现在派人拿着符节到军中,调回三位列侯回京,调回的是吉安侯陆仲亨、江夏侯周德兴、宜春侯黄彬。把他们所管领的马匹和军士,平均调配给南安、巩昌、河南、永嘉管领操练,一定要安排妥当。对于北方的消息,要经常了解,不管是南方还是北方的情况都要仔细关注,要经常派人在北平、山东之间往来探听消息,不得怠慢,要谨慎再谨慎。
给辽东都司发回高丽百姓的敕谕:
六月初十日报到,高丽龙州的百姓郑白等人率领五户人家,男女十五口人前来投降。我不知道你们两位将军是否认识他们。而且高丽从古到今都被称为东夷,他们越过崇山峻岭的险阻,偏居在海隅之地,风气非常狡诈,人性大多顽劣。况且他们那里奴主之分固定,百姓安居乐业,怎么会舍弃自己的家乡而来到异乡呢?这一定是他们在向我们示弱。如果在这一两年间,像这样前来投降的人又接连不断地到来,其中一定有很深的计谋。
如果我们没有察觉,所带来的危害就不是小事了。敕符到达后,告知前来投降的百姓,加上公文把他们送回去,以破除他们的奸计。近来中国刚刚安宁,正处于休兵养民的时候,和东夷接壤的边境,我们绝对不能产生小的矛盾,让他们有借口。如果我们行为端正而他们行为邪恶,他们确实做得不好,那么我们出兵就师出有名了。对于前来投降的人,绝对不能留下。况且《春秋》中有句话说 “无纳逋逃”,如果我们和他们相互收留对方的逃亡者,什么时候才能结束这种情况呢?一定要把他们送回去。
给辽东都司的敕谕:
古代有才能的将领,对外抵御边疆,对内保卫朝廷,谨慎严密,即使朝廷内有奸臣,外面有狡诈的敌人,也没有机会离间。奏差前来报告说高丽行礼的事情,这不是他们殷勤致敬的意思,实际上是萌生了间谍活动的缘由。高丽从古到今都被称为东夷,本来就不是讲究礼教信义的国家。和他们交往过于轻率就一定会分离,交往过于亲密也一定会断绝,从来没有始终如一的。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们的本性是谋划别人的多,安定别人的少,难道不了解他们吗?书信中的话语,都写在前一封信以及都评议使司的公文中了,这些不明确的言辞逐渐增多,你们应该有所防备吧。然而和外国交往的人,三国时期的羊祜可以说是这样的人,其余的人大多被他们所害,所以臣子没有和外国私自交往的道理。
又:
从前汉唐时期守卫边疆,在沧海之东的三韩之地,那里的人大多狡诈,不感恩戴德,而且反叛和归服反复无常。如果不是有智谋和德行的将领去戍守这个地方,很难控制局面。在鸭绿江的西北设置斥候,在金山拉弓射箭,训练骑兵,控制朔漠地区,来安抚女贞族。虽然已经有所防备,但还是担心会有意外情况发生。近来前来归降的女贞族和高丽人很多,我准备授予为首的人官职,不知道这个官职的轻重合适与否,特地命令营阳侯到定辽和你们商议是否可行,衡量官职的轻重,让他们接受官职、享受俸禄。今年四月营阳侯回来奏报了当地的情况,并且带来了奏目,虽然上面列有等级次序,但我还是担心不够精确,再派人去和你们商议。如果来文确实没有问题,就按照下面的注释授予他们官职。如果有不恰当的地方,就火速明白地写下来上奏,我会做出决定。
给辽东都司指挥潘敬、叶旺的敕谕:
我看高丽作为东夷,其余的书中没有详细记载,但是汉、隋、唐、宋等各朝的史书都详细记载了他们的性格和习俗,确实可以作为验证。他们巧诈多端,反叛和归服反复无常,因为他们的性格轻薄。在汉、隋、唐、宋等朝代政治清明的时候,高丽也未尝不是边疆的祸患。现在高丽的逆贼杀害了他们的君主,又诡诈地杀害了朝廷的使者以及内官等人,不久之后又派遣使者掩饰自己的过错,这能说是有信用吗?之前不让他们来朝贡,他们坚持不听,等到和他们约定了时间,却又不遵守约定,这种情况已经很明显了。
现在只能各自巩固自己的边疆,让事情自然发展。如今你们手握雄师,戍守在辽东,不想着制敌的方法,却萌生了被敌人所制的想法,这有什么智慧呢?高丽既然不遵守我们的约定,让使者返回高丽,那么就应当再次以礼相待,派遣有名望的人来朝贡,这样他们侍奉大国的诚意才能让我们信服。现在他们的朝贡不符合约定,又用虚假的文书来糊弄我们,送到我们的边防守卫处。
虽然说他们性格轻薄,但这次的行为背后一定有很深的计谋。你们不仅没有在边境阻止他们,还擅自让他们入城,又擅自让和周谊一起来的人先回去,这一定是各位将领中了他们的奸计,被他们所动摇。我仔细思考,那么日后他们对你们造成的危害就不是小事了。今后不要让他们擅自入境,如果有人前来,就让他们在边境等待,等后面的使者回去后,为首的将领不许接见。今后如果有贡赋前来,仍然在边境上让他们回去,不许进入献纳,让他们自己处理。你们要按照敕令执行,不得违背,以免触犯法度。
又:
守卫边疆的方法,一定要深思熟虑。所谓深思熟虑,就是要审时度势,考虑如何张扬威武,如何让百姓感恩戴德,这两件事一定要见机行事,才能够制服敌人。之前高丽不遵守约定,之后又假借汇报事情派遣人到辽东窥视。现在把周谊留在朝廷,派遣通事回去,你们要好好对待通事,放他回去。这个人亲自带着周谊的书信回去,再和他们约定好,让他们以完备的礼仪前来朝贡。如果这次回去后他们还是不遵守约定,又胡乱派人前来,就在边境上把他们阻止回去,不许入境。而且高丽在汉、隋、唐时期,时而投降,时而反叛,时而派出轻骑骚扰边境。如果和他们友好交往时间久了,他们又会秘密地带着大量的财物来招诱戍守的士兵。就像汉高祖时期的故事,虽然不一定是真实的,但卫满和高丽的情况类似。现在即使让他们前来,也不能不有所防备。所以下了这道敕谕。
慰劳西河卫指挥的敕谕:
西河这个地方,地势控制着戎羌地区,番人和汉人共同居住,风俗不同。当地的百姓性格强悍,动不动就使用武力。从前君主命令守卫这个地方,如果不是恩威并施,怎么能让他们畏惧和归服呢?你某某官员自从我命令你前去戍守,到现在已经几年了,威名远扬,番人和汉人都安宁地居住,近处的人喜悦,远处的人前来归附,这都是你的功劳,特地颁发敕令慰劳你。所以下了这道敕谕。
又:
河州这个地方,羌戎等民族杂居,番人和汉人共同居住,即使是像鸟鼠同穴这样小的地方也靠近这里。当地百姓的性格喜欢做盗贼,杀伐没有固定的时间,如果没有智谋就无法抵御。你在守卫这个地方的时候,一定要对外张扬威武,对内怀有仁爱之心,这样羌戎等民族就会归服了。你一定要谨慎啊!
慰劳西凉卫指挥的敕谕:
我考虑到凉州这个地方,向北控制着朔漠地区,向西南控制着羌戎地区。你守卫在这个地方,如今暑热退去,金秋来临,严寒的气息即将到来。怜悯你守卫边疆的辛劳,派人前去告知你,要谨慎防守,不要懈怠。
慰劳宁夏卫指挥的敕谕:
宁夏这个地方,背靠山,面临河,从前人们把这里作为险要之地来抗拒敌人,赵宋时期的赵元昊就是这样。如今我朝的大将军扫清了沙漠,我命令你守卫这个地方。这个地方是关内的北门,边外的前户,要谨慎防备,等到秋高气爽的时候,一定有战胜敌人的那一天。你要深思熟虑啊!
慰劳北口卫指挥的敕谕:
我考虑到幽燕的北方,群山聚集,这个关口被称为古北,是上天造就的险要之地,用来分隔南北,可以说是确实如此。你被分派戍守在这里,不要因为地势险要而自恃,一定要把斥候设置得清楚明白,关键在于能够制服敌人,而不是被敌人所制服,这才是智慧啊!
慰劳四川卫指挥的敕谕:
四川的百姓之所以顽劣,是因为他们依仗着四周环山的地势。从前鱼凫等人在这里建立国家,就是因为这个原因。自从秦国得到这个地方之后,这里的百姓逐渐受到中原文化的教化。现在命令你守卫这个地方,一定要心怀仁爱之心来安抚百姓,百姓就会安乐了。你要恭敬地履行职责啊!
慰劳福建卫指挥的敕谕:
八闽这个地方地域广阔,百姓喜欢聚集在一起闹事。凡是守卫这个地方的人,如果不是有智谋和勇气的人,是不容易胜任的。如今你承担着这个地方的重要职责,一定要日夜筹划,安抚善良的人,约束顽劣的人,这样才是有才能的将领。要谨慎啊!
慰劳海南卫指挥的敕谕:
自从平定这个地方以来,人们都臣服了。然而在这个时候,一定要居安思危,才称得上是保护百姓的道理。之前命令你在炎热的地方驻扎军队,固守疆土,我担心你依仗着沧海的险要,忽视城隍的高深,忘记了防备而放纵安逸,特地派人前去告知你。而且沧海虽然广阔,人们会认为它是险要之地,但我认为这并不是真正的险要。在海滨的西边以及南边,各个番邦蛮貊国家,无论大小,环绕着这里,称王的不知道有多少。沧海的广阔是我们和他们共同拥有的,如果有一些行为不端的人在海上活动,谁知道他们是善是恶呢?一定要严加防备,才不会让百姓受到惊扰,这才是好的策略。你一定要谨慎啊!
慰劳广西卫指挥的敕谕:
我考虑到桂林这个地方,左边是苍梧,右边是蛮溪,地方多烟瘴之气。命令你戍守在这里已经有很多年了。如今正值盛夏,派人前去告知你,你要安抚士卒,调配好饮食,不要让瘴疠之气影响到士兵,导致有差错。你一定要谨慎
来源:甘露糖茶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