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一段濒临失传的道情皮影戏经AI技术重现古韵,当千年剪纸纹样化作霓裳在T台翩然生辉,当非遗工坊中飞针走线秀出黄土风情……在庆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故事正翻开新篇章。
《陇东报》2025年5月15日四版
——庆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创新实践当一段濒临失传的道情皮影戏经AI技术重现古韵,当千年剪纸纹样化作霓裳在T台翩然生辉,当非遗工坊中飞针走线秀出黄土风情……在庆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故事正翻开新篇章。
近年来,庆阳市以“见人、见物、见生活”的理念,系统推进非遗活态传承,让815项优秀传统文化项目入选国家、省、市、县级非遗代表性名录,让2364人获评各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更让逾10万群众在“指尖经济”中共享文明硕果。
绣娘正在绣制香包。庆阳融媒记者 盘小美 摄
系统保护 筑牢非遗传承根基
今年“五一”期间,环县故城推出三大类23项沉浸式文旅体验活动,接待游客55.54万人次;药王洞养生小镇邀请专业团队在景区开展戏曲展演、陇剧演唱、南梁说唱等特色文化节目;庄子峁生态农庄开展泥塑、面塑、剪纸、手工编制等非遗技艺体验,让游客们亲身感受非遗的魅力。缤纷奇妙的非遗元素与丰富绚烂的民俗风情,让更多人知晓了陇东大地独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遗保护,首在存续。我市始终将夯实非遗保护基础作为重点工作。组建专业队伍深入乡镇,持续推进非遗资源普查和梳理工作。经过不懈努力,编辑出版了相关书籍,为非遗项目研究宣传和传播利用留下了珍贵资料。同时,制定印发相关实施方案,建立起国家、省、市、县四级非遗名录体系,构建了完善的传承人认定机制。
自2011年起,中央财政大力支持我市的非遗保护工作,拨付环县道情皮影戏、庆阳香包绣制、庆阳剪纸、唢呐艺术、窑洞营造技艺等5个国家级项目保护专项资金共计1735.5万元,为非遗保护工作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障。如今,我市的非遗保护成果显著。全市现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5项、省级55总项61分项、市级133项、县级616项。现有国家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4名、省级传承人50名、市级传承人176名、县(区)级传承人2134名。
跨界破圈 激发非遗传承活力
非遗不能止步于博物馆的静态演示,唯有融入现代生活,实现“活态传承”,才能真正延续其生命力。我市积极探索“非遗+”模式,走出了一条传统与现代交融的创新发展之路。
5月8日,第二十届庆阳香包民俗文化节新闻发布会在兰州举行。据悉,此次节会将在沿用“香约庆阳·包容天下”主题的基础上,探索“非遗+”多元融合路径,依托庆阳本地算力优势以及AI、VR、智能交互等技术,打造具有时代气息的文化新生态。
此前,庆阳市委、市政府以香包为媒,已连续举办19届香包民俗文化节,促进“非遗+旅游”深度融合。2024年第十九届庆阳香包民俗文化节期间,更是吸引了国内外1000多家参展商参加,布设展位近2000个,吸引游客81.63万人次,实现总销售额5188.54万元,成为往届盛会之最。
近年来,我市还先后举办了6届中国庆阳周祖农耕文化节、4届中国环县皮影艺术节,召开了全市传承弘扬窑洞民居文化带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场观摩研讨会、庆阳窑洞文化传承与乡村旅游振兴研讨交流会。通过这些活动,非遗旅游融合发展以“非遗+节庆”“非遗+民宿”“非遗+文创”等多种方式全面展开。“甘肃·庆阳非遗文化探寻游”入选文化和旅游部68条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成为众多游客体验庆阳非遗魅力的热门选择。
“非遗+产业”也开辟出了经济新赛道。全市16个省级以上非遗项目和部分市级非遗项目与旅游融合发展,培育出“岐黄”“轩辕”“龙影”等一系列知名品牌。目前,全市共有香包民俗文化产业公司190家,年产值达7500万元,带动从业人员10万人,产品远销全国各大城市及26个国家和地区,跨境电商交易额突破2000万元。
全民共享 构建非遗传承生态圈
非遗传承不是“独角戏”,我市通过政策激励、平台搭建、传播创新等方式,正逐步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共享的生态圈。
政策激励方面,全市先后选派22名传承人参加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培计划,选派100多名传承人参加省级非遗传承人群培训,全市40多个项目累计举办各类研修、研习、培训3000多期,培训学员20余万人次,帮助传承人群强基础、拓眼界、增学养、提能力,保证了非遗传承的人才储备。实施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庆阳香包绣制技艺”“庆阳剪纸技艺”两项列入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庆阳岐黄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环县道情皮影保护中心于2011年被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建成省级非遗扶贫工坊13个,市级非遗传习所42个。
在平台搭建上,我市充分利用各类文化活动和场所。结合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重要传统节日,依托全媒体平台开展丰富多彩、特色鲜明的非遗主题宣传活动。组织开展“非遗购物节”“非遗过大年·文化进万家”“视频直播家乡年”等活动,积极参加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中国非遗节等多种区域性专业化平台,开展非遗展览展示展演展销。此外,还组织香包绣制、剪纸、皮影雕刻等项目传承人开展“非遗进校园”“非遗进社区”活动,年授课3000多节,培训学员16000多人次,让非遗走进大众生活,培养大众对非遗的兴趣和热爱。
传播创新也是我市构建非遗传承生态圈的重要举措。2024年,庆阳剪纸“剪云裳”服饰火爆省内外市场,庆阳积极把握网络宣传这一风口,拍摄制作并转发关于庆阳非遗相关视频,年阅读量上亿次。拍摄制作以皮影为元素的《香宝宝庆游记》动漫短片,入选中央电视台2024年6月9日“央视号每日优质稿件精选”。邀请百万级网络达人、主播及中央、省、市各类媒体来庆阳近距离体验非遗,庆阳剪纸在央视2025蛇年春晚开场视觉秀惊艳亮相,极大地提升了庆阳非遗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庆阳皮影之《帅帐图》
《帅帐图》由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高清旺创作。他精选柔韧牛皮,经泡制、刮皮、绘图等多道传统工序,以行云流水的雕刻技法,将帅帐中的主帅、将士、兵器及旌旗等元素刻画在牛皮之上,栩栩如生。作品线条刚劲流畅,镂空与留实巧妙结合,人物眉眼间英气逼人,铠甲纹理清晰可见。同时,帐幔边缘饰以瑞兽纹饰,寓意祥瑞护佑,这些瑞兽纹饰线条流畅灵动,既烘托出战场的磅礴气势,又承载着驱邪纳福的美好祈愿;既展现出古代战场的雄浑壮阔,又融入陇东民间艺术的质朴豪放,是传统皮影技艺与历史文化的完美交融。
庆阳皮影的制作工艺极其考究,非牛皮而不用,而且对牛皮质量的要求也非常严格,要达到平整耐用、厚度适宜、润泽透明、柔而不软、硬而不脆。牛皮经过浸沧、框架、阴晾、刀刮等多道工序之后,才能动手精心雕刻。人物、动物、景物的雕刻都曲直有序,阴阳、虚实、疏密、长短错落有致。皮影的着色也极其讲究,以大红、大绿、滕黄为主色,兼用少许蓝色、黑色,而且点染时只用纯色。这样演染而成的皮影色彩绚丽,色调和谐,人物栩栩如生,景物浑然天成。(庆阳融媒记者王富强整理)
庆阳剪纸之 《世上只有妈妈好》
《世上只有妈妈好》剪纸作品由金香莲创作,作品以中国地图为轮廓,中心是一位颔首微笑的母亲头像,象征祖国母亲,四周环绕34个身着民族服饰的孩子,代表中国各省级行政区。台湾地区的图案设计尤为巧妙——孩子双手张开扑向母亲怀抱,传递出两岸血脉相连的深意。《世上只有妈妈好》以母爱为主题,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庆阳剪纸传统的致敬。
金香莲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庆阳剪纸”省级代表性传承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国家级剪纸艺术大师。代表作品有《农耕生活》《天女散花》《世上只有妈妈好》《奥运之光》等,2011年随中国艺术代表团赴美国参加纽约国际艺术博览会,作品被国内外多家机构和个人收藏,使“庆阳剪纸”在国际艺术博览会上得到展示,受到欢迎。(庆阳融媒记者李佳诚整理)
庆阳刺绣之 《百鸟朝凤》
相传很久以前,凤凰还是一只很平常的小鸟,从早到晚忙个不停,将其他鸟扔掉的果实捡起来收藏在自己的洞穴里。有一年森林遭遇大旱,鸟儿们寻觅不到食物,这时,凤凰急忙打开山洞,把自己多年来积存下来的果实分享给大家,帮助大家渡过难关。之后,为了感谢凤凰的救命之恩,鸟儿们纷纷从自己身上挑选了一根最漂亮的羽毛,拔下来制作成一件光彩耀眼的百鸟衣献给凤凰,并一致推举凤凰为百鸟之王。传说中的凤凰故事象征着中华民族勤劳善良、智慧多谋、居安思危、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
《百鸟朝凤》这件刺绣作品以装饰画的形式,用传统民间刺绣表现手法,以深蓝为底色,衬托剪纸窗花背景,聚集了庆阳虎头鞋、针扎、双鱼枕、福娃、围裙、窗花、香包、“五毒”挂件等丰富的民间传统艺术元素,寓意深厚,气势恢宏,人物逼真,形象夸张,栩栩如生,深情赞颂中国妇女勤俭节约、无私奉献的传统美德。(庆阳融媒记者黄飞整理)
庆阳香包之 孩子的守“虎”神
虎头鞋、虎头帽、虎头肚兜是庆阳香包和刺绣作品中常见的造型元素,它们不仅在外观上呈现出鲜明的老虎形象,而且在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上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古时,有“虎食五毒”的说法。在庆阳,端午节时经常可以看到孩子们戴虎头帽、穿虎头鞋和老虎肚兜,寓意驱邪、祛病、祈福。
庆阳虎头鞋、虎头帽、虎头肚兜是民间艺术瑰宝,造型憨态可掬又不失虎之威严,色彩鲜艳,多采用红、黄、绿等色,针法多样。虎头鞋以红黄为主色调,虎头威猛憨态,鞋尾的“虎尾”样式兼具实用与美感;虎头帽立体造型夸张,集刺绣、贴布等工艺于一体,寓意护佑孩童平安;虎头肚兜正中绣虎镇五毒,护佑孩子健康成长。
庆阳虎头鞋、虎头帽、虎头肚兜还融合了岐黄文化,传说中医始祖岐伯生于庆阳,他携药袋防疫驱瘟,药袋演变成如今的香包,内装香料,有驱蚊驱虫、提神醒脑之效。岐伯的智慧不仅孕育了庆阳的香包文化,也让虎头帽、虎头鞋等民俗物件与之紧密相连。这些传统手工艺品不仅是实用物品,还承载着千年民间智慧与情感的文化符号,在现代仍被赋予美好的期许,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温情纽带。(庆阳融媒记者黄飞整理)
推/荐/阅/读
庆阳市亿吨级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建设稳步推进
第二十届庆阳香包民俗文化节将于5月29日至6月2日在西峰举行
庆阳开展旅游行业专项整治!涉及这些方面→
🗞️ 作者/ 庆阳融媒记者 徐雅荷
☎️新闻广告热线 / 0934-5926120
0934-8612120
来源:庆阳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