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酱油是什么》:纪录片里“融”短视频,烟火气里见大产业

摘要:作为酱油生产的灵魂,在AI数字人的引导下,我们目睹了“微生物”如何分解大豆和小麦中的大分子物质,最后变成那些被味觉记住的甘鲜之味和独特香醇。影像技术在视觉层面带来冲击感,红褐色的“酱油”也在片中自由变换,其内在的生命力量也被一步步还原。

无数的微生物在黑暗中忙碌着,它们身形各异,上天入地。

作为酱油生产的灵魂,在AI数字人的引导下,我们目睹了“微生物”如何分解大豆和小麦中的大分子物质,最后变成那些被味觉记住的甘鲜之味和独特香醇。影像技术在视觉层面带来冲击感,红褐色的“酱油”也在片中自由变换,其内在的生命力量也被一步步还原。

近日,由湖南卫视、芒果TV联合出品的8集纪录片《酱油是什么》开播。中华饮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酱率百味之首,在中国烹饪调味中发挥龙头作用;酱文化,就是中华饮食文化的象征之一。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将“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作为“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内容,纪录片如何将文化“软实力”转化为民族品牌“硬支撑”?《酱油是什么》用一系列创新激发观众对中华美食文化的认同感,也进一步塑造和提升民族品牌形象。

打破常规才能看见“酱油”

在创新中兼具灵活与深度

酱油不只是日常的调味品,它更是一个复杂而神秘的生态系统的产物。

为了更生动鲜活呈现它们的角色以及围绕其展开的系统知识,《酱油是什么》以瑰丽而奇幻的视觉将这个过程变得“可见”,乃至“可赏”。随着每一个酶的细微变动在眼前上演,复杂的化学反应过程也变得触手可及。

原来,纪录片不是只有“叙述缓慢”“语气沉重”的刻板印象,除了AI数字人,《酱油是什么》一方面还需要坚守在创作逻辑上保留纪录片在内容、结构和细节上的真实性;但另一方面又不断突破,在创作手段上尽可能打破观众的认识惯性,结合CG动画、AI点云、三维重建等尖端技术,将那奇妙的微生物世界清晰呈现在观众眼前。

更重要的是,《酱油是什么》在结构上打破了传统长视频纪录片的范式,以今人对酱油的思考为线索,串联起历史、科学、工艺及食用四个版块内容。事实上,每一个短视频都是独立的内容单元,通过精心的剪辑和编排,形成了一个完整而有机连贯的叙事结构。不同形态的“短视频”巧妙组合而成的“纪录片”,兼具了灵活性与深度。

如纪实拍摄的“食用/传播内容”部分,不管是蒜泥白肉因为加入了秘制的红酱油,瞬间注入了川菜名吃的灵魂,化平淡为神奇;还是锅包肉这道东北名菜中,对酱油的使用精准控制,达到颜色金黄、和味增香的效果;或是以浓油赤酱为特色著称的上海菜,在选料精良,下料狠准,火候掌握得恰到好处的配合下让“红烧”成为招牌……从南到北,这部纪录片对酱油的认知不断被打破和增补。寻常的调味品经过调配之后,变身为各地美食的底气,成为其饮食文化的点睛之笔。

每一座城市,都有其独特的味蕾偏好和烟火气,而酱油正是这份百般滋味的调味者与守护者。《酱油是什么》不仅追溯了酱油的历史源头,更将其放置于多地文化背景下进行剖析,让观众对酱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在知识科普中融入文化内涵

更能彰显产业底色

从最后一道生产环节探入酱油的今生,我们会看到哪些变化?

《酱油是什么》深入现代酱油生产一线,真实记录了一滴酱油的诞生。拍摄团队经过层层审核和卫生检测,将纪实镜头深入到酱油生产一线,从生产最开端选豆环节讲起,展现一颗黄豆变成酱油的全过程。镜头之下详细记录了中国酱油产业的运作方式和生产工艺,包括制曲、发酵、杀菌、密封等关键步骤。

中国人的味觉世界里,酱油的影子无处不在。作为调味的必需品和中国菜系千变万化的基础,无论是家中的餐桌还是街头的面馆,一瓶好酱油往往决定着一道菜品的灵魂。随着现代生产工艺流程被专家细致拆解,一颗黄豆从东北到佛山成为一滴酱油的过程详尽展现在观众眼前,关于酱油生产的疑问也将逐步得到解答——通过真实而生动的影像语言,让观众重新认识了这味发源于中国的神秘东方调料。

通过讲述酱油产业的发展历程和民族品牌的崛起,《酱油是什么》在呈现人们在品尝美食时的幸福感和满足感时,不同年代、不同地方人们对于生活同样的热爱也被尽数勾勒。正如孔子说,“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人对食物的追求不仅仅满足于填饱肚子,制酱的发明,便是古人为了追求鲜味而摸索出的发酵奥秘。这背后所蕴含的,是古人对食物的热爱和对生活品质的追求。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的需求已经超越了基本的生活需求,更是对健康、营养、文化的追求。我们一边在寻找“酱油是什么”的答案,一边可以看到民族品牌在满足“量”的需求的同时,也在实现“质”的升级。它通过再现酱油从田间地头到万家餐桌的全过程,让我们吃出了健康、吃出了营养,也吃出了幸福。

不管是从菲律宾记者伊丽莎白·德洛夫的视角穿越繁华市井,寻找着上乘酱油,了解到酱油的养成是一个此消彼长、协同合作的沸腾世界,涉及米曲酶和酵母等微生物的作用;还是通过近代工业微生物学的奠基人陈騊声的故事,了解到一代代“酱人”致力于改进传统酿造技术,促进酱油工业化进程所做的努力——在创新知识科普的方向之下,《酱油是什么》正在带来一次关于中国饮食文化和酱油产业发展的深度剖析。

追溯历史,联通生活

让“转化”更有力量

酱油的起源并不平凡,它由古老的“醓醢”演变而来,醓指稀态的酱,醢指稠状的酱,两者都是肉酱。在周朝的宴会上,醓醢作为一种重要的调味品,具有严格的食用规范。

从唐朝的专业制酱工坊开始,《酱油是什么》展示了中国历史上商贸最发达时代的制酱工艺。那时,制酱方法已近似高盐稀态发酵法,并添加黄衣和神曲等酵曲,制作过程繁琐但不可或缺。随着时间的推移,制酱工艺逐渐简化,十日酱法等新工艺的出现使得酿造时间大大缩短,同时提高了酿造效率。随着五代和北宋时期商品经济的繁荣,酱类商品交易活跃,为酱油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到了南宋时期,酱油的酿造技术逐渐成熟,像林洪的《山家清供》等关于酱油的食谱也开始出现在各类文献中,继而明朝的《本草纲目》中,也详细记载了酱油的制作工艺及其多种用途。随着时间的推移,各地因地制宜,工艺逐渐出现差异,但不变的依然是那浓郁的酱香和独特的口感。这样的历史潜行,让人心中对这滴深色液体充满敬畏。它不仅是调味,更是几千年文化的沉淀与传承。

以酱油为视角瞭望民族品牌发展和中华美食文明,看似是个小切口,实则包含大学问。

一方面,《酱油是什么》将酱油这一日常调味品作为切入点,并没有仅仅停留在表面,而是从历史渊源、生产工艺、文化内涵等多个角度,构建起一个庞大而丰富的知识体系。另一方面,这部纪录片又将知识科普与精神传递结合起来,既能通过各种文献“说文解字”,在历史的瞬间找到古人的生活智慧,又能把民族品牌钻研奋斗的精神润物细无声地刻画出来。

当今社会,在各种快餐和速食的包围下,在各种模式化连锁餐饮的围堵下,如何发现美味,发现健康,进而发现中国、发现世界,这是值得深入探究的时代命题。纪录片《酱油是什么》从纵向上追溯酱油的历史、从横向上联通生活的烟火,关注酱油背后的品牌故事,关注酱油品类的科学原理,关注人与自然共处时的哲学态度,主题立意既情怀高致又能贴地前行。

作为一次将文化“软实力”转化为民族品牌“硬支撑”的有力探索,《酱油是什么》中的产业精神以更加润物细无声地方式呈现,中国味道在酱油的“逐帧拆解”中变成了具象的企业情怀和初心,民族品牌的公信力和影响力得以更自然地书写——这也是湖南卫视和芒果TV将富有文化特色的品牌符号提炼出来、传播出去、推广开来的重要尝试。

来源:深度文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