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立新教授深度解析“老年糖尿病”:强化降糖获益有限,建议遵循“分层、个体、简约、去强化”的管理策略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15 22:28 4

摘要:2025年4月11-13日,2025年胰岛代谢学术会议在南京盛大召开。会议主题聚焦胰岛代谢与免疫、胰岛功能及相关临床诊疗新技术,涵盖基础研究、临床问题及最新进展。会议邀请了国内外胰岛、免疫、代谢领域的知名专家分享前沿成果,并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形式促进学术交流,

2025年4月11-13日,2025年胰岛代谢学术会议在南京盛大召开。会议主题聚焦胰岛代谢与免疫、胰岛功能及相关临床诊疗新技术,涵盖基础研究、临床问题及最新进展。会议邀请了国内外胰岛、免疫、代谢领域的知名专家分享前沿成果,并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形式促进学术交流,旨在提升相关疾病的诊治水平。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糖尿病已成为一个日益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在本次大会上,

北京医院·国家老年医学中心内分泌科首席专家郭立新教授

以“老年糖尿病:共识与争议”为题进行了精彩的学术讲座。郭立新教授指出,老年糖尿病患者强化降糖的益处有限,在疾病的管理上,应摒弃“一刀切”的传统观念,建议遵循“分层、个体、简约、去强化”的管理策略。除外控制血糖水平,还应关注对血压、血脂等多种危险因素的综合管理,真正实现对老年糖尿病患者整体健康的全面维护和有效保障。

我国老年糖尿病患病人数全球居首,形势严峻亟需关注

老年糖尿病是指年龄≥65岁,包括65岁以前诊断和65岁以后诊断的糖尿病患者,具有患病率高、起病隐匿、异质性大、危害大等特点。

2019年国际糖尿病联盟数据显示,中国≥65岁的老年糖尿病患者数量约为3550万,居世界首位,占全球老年糖尿病患者的1/4,且呈现上升趋势。《中国老年糖尿病诊疗指南(2024年版)》(以下简称“新版指南”)明确指出糖尿病的患病率随着年龄增大而增加,具有增龄效应。依据美国糖尿病学会2018年糖尿病诊断标准,60-69岁糖尿病患病率为28.8%,糖尿病前期患病率为47.8%;在≥70岁的人群中糖尿病患病率为31.8%,糖尿病前期的患病率为47.6%;与其他年龄段相比,60岁以上年龄段的糖尿病患病率及糖尿病前期患病率均最高。

老年糖尿病管理策略:依患者“健康状态”分级管理,综合管控危险因素是关键

当前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诊断标准与治疗目标之间存在分离现象(图1),面对诊断-治疗分离的现状,国内外指南均重视老年糖尿病管理。新版指南推荐根据患者的综合健康状况,包括合并症、认知状况、精神状态、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估,将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状态等级分为良好、中等和差3个等级(图2)。基于评估结果,制定老年糖尿病患者个体化的治疗、护理及康复策略。

图1 老年患者糖尿病诊断标准和治疗目标的分离

图2 老年糖尿病患者健康状态综合评估标准

01 依患者“健康状态”分级管理,强调“分层、个体、简约、去强化”

通过严格控制血糖减少老年糖尿病患者并发症的获益有限,严格血糖控制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低血糖风险。低血糖对老年患者危害极大,应尽可能避免。因此,需权衡患者治疗方案的获益风险比,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分层管理、施行个体化血糖控制目标尤为重要。新版指南根据老年糖尿病患者健康综合评估的结果和是否应用低血糖风险较高的药物两项指标,推荐制定个体化的血糖控制目标(图3)。同时,需关注血糖波动,必要时血糖波动指标可作为血糖控制目标的补充指标(图4)。

图3 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与治疗目标

图4 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波动控制目标

新版指南管理策略强调疾病管理应分层,实现高度个体化、简约治疗、去强化治疗(图5),因为老年糖尿病患者面临急性并发症、慢性并发症、认知能力下降、多重用药、低血糖高风险等问题。

图5 新版指南-管理策略

02 老年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筛查与处理

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慢性并发症包括糖尿病肾脏病变、糖尿病相关眼病、糖尿病神经病变、下肢动脉病变和糖尿病足等,需要注重老年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筛查与处理(图6-7)。

图6 注重老年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筛查与处理

图7 注重老年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筛查与处理

03 老年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及危险因素管理

许多大血管并发症在糖尿病诊断前可能已经进展了多年,主动筛查ASCVD及其危险因素极为重要。新版指南建议患者每次就诊时进行血压监测,至少每年系统评估ASCVD的危险因素,包括超重和肥胖、高血压、血脂异常、吸烟、早发冠心病家族史、慢性肾脏病以及蛋白尿。对合并上述ASCVD危险因素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应积极进行颈动脉和下肢动脉超声评估,判断是否存在外周血管病变,以早期识别危险因素并进行干预。

04 老年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的防治

低血糖是老年糖尿病患者需要特别警惕的急性并发症。老年患者发生低血糖的危害更大,老年低血糖的危险因素更多,无症状性低血糖发生风险更大。因此,为避免低血糖发生,老年糖尿病患者应制定个体化血糖控制目标,应选用低血糖风险低的降糖药,慎用低血糖风险较高的药物,并加强血糖监测,1型糖尿病患者可佩戴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老年糖尿病患者高血糖危象以高血糖高渗状态(HHS)更为多见,病死率远高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补液是重要的治疗手段,同时应使用胰岛素降低血糖,并注意补钾。老年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的症状演进不明显,多以紧急状态送医,须迅速识别、及时诊断并积极治疗(图8)。

图8 老年糖尿病急性并发症

05 关注老年糖尿病共患疾病

老年糖尿病患者常伴有多种共患疾病,如心力衰竭、骨质疏松、肌少症与衰弱、跌倒、认知障碍、精神疾病等。这些共患疾病相互影响,严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增加治疗难度。因此,在治疗糖尿病的同时,需关注共患疾病,提升患者的整体健康水平。

总结与展望

郭立新教授总结道,随着全球老龄化的加剧,老年糖尿病患者人数预计将持续增长。到2050年,全球老年糖尿病患者人数将超过11亿,中国依然有全球最多的老年糖尿病患者。面对这一趋势,我们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老年糖尿病的发病机制、诊断标准和治疗策略。

目前,关于老年糖尿病仍存在诸多争议,如血糖升高时年龄增加的生理趋势、如何更精准地定义老年、缺乏大规模老年人群分层研究、老年糖尿病诊断与治疗标准差异的意义等。未来亟需开展更多高质量的研究,以系统性地解答这些科学问题,为老年糖尿病的防治提供更科学、更有效的依据。

郭立新 教授

北京医院·国家老年医学中心

本视频/资讯/文章的内容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医脉通是专业的在线医生平台,“感知世界医学脉搏,助力中国临床决策”是平台的使命。医脉通旗下拥有「临床指南」「用药参考」「医学文献王」「医知源」「e研通」「e脉播」等系列产品,全面满足医学工作者临床决策、获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

来源:医脉通内分泌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