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80万年薪登顶!这位无锡老板,如何打造千亿市值巨头?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15 23:12 1

摘要:据Wind数据统计,4231家上市公司披露了董事长年度薪酬,合计金额57.89亿元(仅统计在上市公司领取报酬的数额,下同)。其中,13位董事长年薪超过1000万元。

据Wind数据统计,4231家上市公司披露了董事长年度薪酬,合计金额57.89亿元(仅统计在上市公司领取报酬的数额,下同)。其中,13位董事长年薪超过1000万元。

药明康德(603259.SH)董事长李革以4180万元年薪登顶,所获薪酬远超同行,成为A股“霸总”之首。李革已连续两年薪酬位居A股首位,同时,他也是这两年年度薪酬唯一超过4000万元的董事长。在《2025胡润全球富豪榜》中,李革位列第716位。

李革,1967年出生在北京,祖籍温州,1985年考入北大,2000年在江苏无锡创立药明康德,并将CRO模式引入中国,为中国医药的发展开创了一种新的发展路径,并将这种模式发扬光大。

如今,药明康德已经是一家千亿市值的医药巨头。

在经历了纽交所上市、海外并购,再到退市分拆后,于A股和H股上市的药明康德已成为国内涵盖CRO(Contract Research Organization,合同研发服务)、化学药物CDMO(Contract Development and Manufacturing Organization,合同研发与生产业务)、高端治疗CTDMO(合同测试、研发与生产)等领域的龙头企业。

从科学家到创业者

1985年,18岁的李革从北大附中直接考入北大,只是本想学物理的他,却阴差阳错地被北大化学系录取。大学期间,李革与赵宁结识并成为恋人,1989年,两人从北京大学化学系毕业后,一同前往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深造,赵宁也是药明康德的创始人之一。

回国初期,李革满怀理想,希望推动中国原研药的发展。然而,现实却远比想象残酷。当时中国97%的西药为仿制药,国内药企既缺乏核心技术,又面临资金短缺的困境。与此同时,随着中国加入WTO,国外药企大举进入中国市场,国内医药行业亟需提升自主研发能力。

面对这一背景,李革和团队信心满满,准备大展拳脚。2000年,在太湖水集团的支持下,他与刘晓钟、张朝晖共同在无锡创立了药明康德研发基地,并在上海设立运营中心,正式开启了他的创业之路。

但当他们开始筹建实验室时,却发现连最基本的通风橱都买不到,只能亲手绘制图纸、自己动手制作。创业初期的种种困难让李革意识到,当时的中国并不具备支撑原研药发展的基础条件。若要按照欧美标准开发新药,不仅需要巨额资金投入,还要耗费十年以上的时间进行临床试验和审批。而初创的药明康德仅有4名员工和一间700平方米的实验室,显然无法承担如此沉重的负担。

就在团队陷入迷茫之际,李革意外发现自己的模板分子技术可以大幅提高药企的研发效率、降低成本。他由此联想到曾工作的Pharmacopeia Drug Discovery Inc(PDD)公司,那正是依靠CRO模式发展壮大的。于是,他果断将药明康德的业务方向从“研发新药”转型为“新药研发服务”,即CRO(合同研发组织)模式。

这种模式通过合同形式为制药企业提供专业外包服务,帮助药企降低风险、节省成本、提高效率。李革迅速联系了一家熟悉的美国药企,凭借自己的专业背景顺利达成合作。

就这样,药明康德由此成为中国首家专注于新药研发服务的企业,开创了国内CRO行业的先河,而李革最大的愿景则是:让天下没有难做的药。

这次转型成为药明康德发展的关键转折点。李革从一名科研工作者成功跨入商业领域,用实际行动回应了时代的需求,也为中国医药产业的发展开辟出一条全新的路径。

激流勇进的药明康德

转换赛道后,药明康德受到了风险资本的追捧。有了资金支持,李革在上海建设起一座大约6500平方米,拥有6间设施完善的实验室,并配有世界级标准的超精密仪器设备的大型研发基地,真正走上了CRO之路。

药明康德的发展史可以说是CRO模式在中国的发展史。21世纪以来,全球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以及人们对卫生健康意识的增强,医药行业的研发投入与研发管线数量稳健增长。同时,全球新药研发成本持续攀升,且高于销售增速,导致新药的投资回报率不断下降。

新药的研发不仅需要投入巨额资金,而且研发周期长、过程复杂、风险性高。为了降低成本、缩短新药研发周期,提升成功率与效率,制药公司纷纷选择将研发外包,也即CRO(合同研发组织,分为临床前CRO和临床CRO)。尤其更倾向于将研发成本更高的临床CRO外包。

CRO的爆发期是在20世纪90年代之后。全球仿制药盛行,市场竞争激化,药企对创新药的研发需求激增,CRO行业随之迎来增长。从1992年到2001年,CRO市场规模从10亿美元上涨到79亿美元。

2007年8月9日,药明康德正式在纽交所上市,成为中国首批赴美上市的生物制药企业。

2014年开始,伴随美股市场的动荡影响,作为中概股的药明康德再次高开低走。而此时的国内A股市场正风起云涌,李革果断选择回归。2015年,药明康德正式宣布私有化,当时市值约为3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10亿元。

紧接着,李革联合外部PE机构将母公司拆解为三个企业重新上市。作为已经跻身世界CRO榜单前列的药明康德,在资本运作上也远超同行。

2015年4月,子公司合全药业率先挂牌新三板,后于2019年6月宣布退市;2017年6月,药明康德又分拆公司药明生物登陆港股;2018年5月和12月,药明康德分别在上交所和港交所上市;2020年11月,药明康德旗下的药明巨诺在港交所上市。

随着国家药改、集采、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政策的出台,国内仿制药研制的门槛增高,集采也导致过去的仿制药药商利润下降。不论是创新药研制,还是仿制药一致性评价,越来越多的药商开始将目光转向药明康德这样的CRO企业来分担部分试验成本,CRO也迎来了相对集中的爆发期。

巅峰时期,药明康德的市值曾一度超过5000亿元。

今年,药明康德发布2024年年报,公司2024年收入392.41亿元,同比下降2.73%;归母净利润94.50亿元,同比下降1.63%;经调整净利润105.8亿元,同比下降2.52%。

制造与投资并重

相比其他医疗创投,药明系很低调,李革虽是科研出身,但从2007年起在美股、A股、H股几度进出后,早已成为医药圈实打实的资本大佬,不少创新药企背后都有其身影。

百济神州、信达生物、基石药业、康泰生物、华领医药等上市创新药企,都是药明系医药生态圈的成员。而药明康德对投资的远瞻始于2015年。2015年前后,国内创新药崛起,药明康德便将投资部门独立出来,与通和资本成立了通和毓承,真正做起了VC,主投医疗健康产业,药明系掌舵人李革担任董事长兼创始合伙人。

相比纯金融资本,作为产业资本的药明康德在获得投资收益外,也以投资方式为自己积累客户。以华领医药为例,药明康德除了是其创始股东外,还在早期为其提供了一系列实验室服务,让华领医药得以集中精力把药推向临床。 华领医药的五大供货商中,三家都是药明系公司。

还有 创新药企基石药业的“三无一外包”的商业模式——没有生产设施、没有采购原材料、没有产品销售,产品研发都是外包,底气也来自于药明康德。 基石药业将研发和生产全部外包给药明康德,后者负责进行临床前的研发活动,在达到相关合约中的若干研发里程碑后,再转让研发过程中产生的知识产权,基石药业只需要支付研发服务费。

除了投资扩张,药明康德的主业生产也在不断扩张规模。据悉,去年上半年,药明系旗下泰兴合全药业有限公司创新药研发生产基地项目挂网公示。泰兴合全药业有限公司拟再投资55亿元(其中环保投资20673万元)在东厂区东侧新增15个车间,本项目建成后,形成特色/专利原料药研发能力750吨/年。

紧接着,药明康德旗下常州合全药业有限公司470吨/年新药研发中试平台及30吨/年新药研发中心改扩建项目进入环评报审批阶段,距离开工建设又近一步。去年底,该研发中心正式启用,占地约13.4万平方米,在进一步提升药明康德原料药工艺开发能力,更加高效地支持所有合成分子生产需求的同时,能够更好地降本增效、保护环境。

规模在扩大,药明康德手持订单也令诸多业内人士艳羡。2025年第一季度,药明康德整体营收96.5亿元,同比提升了21%;经调整归母净利润26.8亿元,同比提升40%。更惊人的是代表未来的在手订单数突破500亿元,达到了523.3亿元,同比增长47.1%。

不难看出,李革4180万元年薪的背后,既是强大的技术背景,更是超前敏锐的商业嗅觉,在他的带领下,药明康德正稳步前行,书写中国新的医药篇章。

参考资料:

砺石商业评论:《药明康德李革:让天下没有难做的药》

中国企业家杂事:《“药圈代工大王”缓过来了?》

财中社:《A股董事长薪酬出炉!药明康德李革以4180万断层领跑,药企霸榜前三!》

重磅头条:2025(第十八届)苏商领袖年会 / 2025苏商数实融合大会 / 2024(第十一届)苏商发展大会 / 2024首届苏商全球化战略峰会 / 2024(第十七届)苏商领袖年会 / 2023(第十届)苏商发展大会 / 2023苏商先进制造业发展峰会 / 2023苏商上市公司峰会 / 2023(第16届)苏商领袖年会 / 2021(第九届)苏商发展大会 / 2021(第15届)苏商领袖年会 / 2021吾道讲坛(春) / 工业互联与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论坛 / 2020(第八届)苏商发展大会 / 2020(第14届)苏商领袖年会 / 2020苏商学院·吾道讲坛 / 首届新工业革命策略峰会 / 2019世界智能制造大会 / 制造业名城市长论坛 / 2019数商大会 / 2019(第13届)苏商领袖年会 / 2018世界智能制造大会 / 2018(第六届)苏商大会

苏商讲坛:重庆市原市长黄奇帆 / 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宋志平 / 华夏基石彭剑锋 / 国防大学教授金一南 / 苏商智库成志明 / 汇川技术朱兴明 / 南钢黄一新 / 华朋钱洪金 / 江苏新潮创新投资集团王新潮 / 达海控股耿裕华 / 中南控股陈锦石 / 攀华李兴华 / 莱克电气倪祖根 / 沙钢沈文荣 / 红豆周海江 / 徐工王民 / 金箔江宝全 / 远东蒋锡培 / 英达科技施伟斌 / 著名经济学家樊纲 / 对话牟其中 / 亚洲知识管理协会院士陆德 / 工信部原部长李毅中 / 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 / 南京大学教授钱志新 / 知名财经评论员叶檀 / 吉利李书福 / 格力董明珠 / 亨通崔根良 / 扬子江船业任元林 / 扬子江药业徐镜人 / 波司登高德康 / 南京大学范从来

商会活动:走进灿勤科技 / 走进天加集团 / 走进华昌化工 / 走进九洲投资 / 走进新霖飞 / 走进视源股份 / 走进江南实业集团 / 走进友达光电 / 走进梅山钢铁 / 走进江苏金峰集团 / 走进泉峰集团 / 走进中兴智科 / 走进华朋集团 / 走进万帮数字能源 / 走进今世缘 / 走进汇川技术 / 走进达海控股集团 / 走进AO史密斯 / 走进通富微电 / 走进正昌集团 / 走进大明国际 / 走进东方润安 / 走进苏博特 / 问道光洋股份 / 问道宝色股份 / 走进九九久科技 / 走进科瑞恩集团 / 走进中信泰富特钢 / 走进建华建材集团/ 走进开沃集团 / 走进莱克电气 / 走进中新赛克 / 走进阳光集团 / 走进永鼎集团 / 走进南通四建集团 / 走进今创控股集团/问道京海集团 / 走进山石网科 / 走进力星股份 / 走进远东控股集团 / 走进华兴源创 / 宿迁企业家苏南名企行 / 走进大华股份 / 走进好孩子集团 / 走进中亿丰 / 问道光芒集团 /走进阿特斯 / 问道江苏天成科技 / 走进阿里巴巴 / 走进海康威视 / 走进永钢集团 / 走进长电科技 / 走进胜利精密 / 走进大亚科技集团 / 走进隆力奇集团 / 走进扬子江药业 / 走进徐工集团 / 走进中南集团 / 走进淮海控股集团 / 问道常盛集团

书记面对面:苏商·盐城市长面对面 / 苏商·仪征书记面对面 / 苏商·盱眙书记县长面对面/ 苏商·洪泽区长面对面 / 苏商·崇川书记面对面 / 苏商·启东书记面对面 / 苏商·栖霞书记区长面对面 / 苏商·镇江市长面对面 / “苏商·书记区长面对面”走进姜堰 / 苏商·高邮书记市长面对面

产城融合1+1:苏商投资江西省德安县产业合作恳谈会 / 南京市栖霞区生物医药产业合作恳谈会 / 苏商投资广东肇庆产业对接会 / 苏商投资广西防城港产业推介会 / 马鞍山苏商产业合作恳谈会 / 苏商·宁国精细化工及新材料产业合作对接恳谈会 / 投资四川·内江市(江苏)产业发展合作恳谈会 / “拉萨好水”现场推介会 / 秭归县建设三峡库区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先行区推介会 / 2023全国绿色建材下乡活动(江苏站)启动仪式 / 2023珠海高新区(苏州)产业发展合作恳谈会 / 2023克拉玛依(江苏)招商引资推介会 / 2023苏商·成都&复旦产学研对接

来源:苏商会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