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期节目邀请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临床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韦倩,为您带来“提升心衰患者的生活质量,中西结合我们可以有”专题讲座。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临床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韦倩
本期节目邀请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临床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韦倩,为您带来“提升心衰患者的生活质量,中西结合我们可以有”专题讲座。
1、什么是心衰?
心衰,即心力衰竭,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是由于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导致心室充盈和(或)射血能力受损,心排血量不能满足机体组织代谢需要,以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淤血,器官、组织血液灌注不足为临床表现的一组综合征。临床表现常常以胸闷、呼吸困难、气短、乏力为主要症状。我们能够观察到的变化就是口唇紫暗,面色无华等表现。理化检查中最直接提示心衰的标志一个是心收缩、舒张功能测定(心彩超),还有一个血液指标就是B型钠尿肽。
其中左心衰竭最主要的症状就是呼吸困难,可表现为劳力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等。咳嗽、咳痰常与呼吸困难相伴,痰液多为白色泡沫痰;严重时可出现咯血,如粉红色泡沫痰。
右心衰竭常见的症状是水肿、颈静脉怒张和肝大:首先出现于身体低垂部位,如双下肢水肿,逐渐向上蔓延至全身,可伴有胸腔积液、腹水等;颈静脉充盈、怒张;肝脏淤血肿大,常伴有压痛。
2、造成心衰的原因有哪些?
心脏本身的问题
冠心病:给心脏供血的血管—— 冠状动脉,发生了粥样硬化,使得血管变窄,心脏的血液供应就会减少。就像给房子供水的管道堵塞了,水流变小,心脏这个 “房子” 的功能就会受影响,时间长了容易引发心衰。
心肌病:各种原因导致的心肌病变,像扩张型心肌病,心肌会变得又薄又大,收缩能力下降;肥厚型心肌病,心肌异常肥厚,会影响心脏的正常舒张和收缩,这些都会让心脏工作能力变差,进而引发心衰。
心脏瓣膜病:心脏的瓣膜就像房子的门,负责控制血液单向流动。如果瓣膜出现狭窄或关闭不全,比如风湿性心脏瓣膜病,血液流动就会出现异常,心脏需要承受更大的压力来泵血,久而久之,心脏会不堪重负,引发心衰。
先天性心脏病:有些人出生时心脏就有结构或功能上的缺陷,比如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等。这些缺陷会导致心脏内的血液分流异常,增加心脏的负担,随着年龄增长,很可能会引起心衰。
身体其他疾病引发
高血压:血压长期居高不下,心脏就需要用更大的力量把血液泵出去,就像一直用很大力气去推一个很重的东西,时间久了,心脏肌肉会变得肥厚,最后可能导致心脏功能下降,引发心衰。
糖尿病: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好,会损害心脏的血管和神经。一方面,血管病变会影响心脏供血;另一方面,神经受损会让心脏的调节功能出现问题,这都可能增加心衰发生的风险。
肺部疾病:像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部功能差,氧气交换不充分,身体缺氧,会使肺动脉压力升高,进而增加右心的负担,长期下去可能导致右心衰竭。
其他因素
感染:特别是呼吸道感染,是心衰最常见的诱因之一。感染会让身体处于应激状态,增加心脏的负担,还可能直接损害心肌,容易诱发心衰。
心律失常:比如房颤,心脏跳动变得不规律且快速,心脏泵血功能就会下降,长期的房颤会导致心脏扩大,引发心衰。
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长期过度劳累、剧烈运动或者情绪经常处于激动、紧张的状态,会让心脏负担加重。就像一直让机器高速运转,心脏这个“机器” 也会受不了,容易出现功能障碍,进而引发心衰。
药物副作用:某些药物可能会对心脏产生不良影响,比如一些化疗药物、抗心律失常药物等,如果使用不当,可能会损害心肌,导致心衰。
3、心衰的西医规范化治疗包括那些?
一般治疗
生活方式管理
休息与活动:病情稳定的慢性心衰患者可根据自身情况适当运动,以不引起疲劳和呼吸困难为宜;急性心衰发作或病情不稳定时应卧床休息。
饮食:限制钠盐摄入,每日不超过5g,以减少水钠潴留;同时注意控制液体摄入量,多吃富含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
体重管理:每日监测体重,如短期内体重增加过快,提示可能有水钠潴留,需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药物治疗
利尿剂、ACEI、ARB、螺内酯、倍他受体拮抗剂、强心药等,什么时候吃什么,怎么停?看尿量、看体重。
4、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衰的优势?
(1)发挥协同作用,增强疗效
西药如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β受体阻滞剂等,在改善心脏功能、减轻心脏负荷方面有明确疗效。中药可通过多种途径发挥作用,如一些具有益气活血、温阳利水功效的中药,能增强心肌收缩力、改善心脏供血、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等。中西医结合使用,可在改善症状、提高心脏功能、降低心衰再住院率等方面发挥协同作用,优于单纯使用西药或中药治疗。
(2)减轻西药副作用,提高生活质量
长期使用西药治疗心衰可能会产生一些副作用,如利尿剂易导致电解质紊乱,β 受体阻滞剂可能引起心动过缓、低血压等。中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这些副作用。例如,中药中的黄芪具有益气固表的作用,可改善患者因长期服用西药导致的乏力、自汗等症状;同时,中药还可调节胃肠道功能,减轻患者因服用西药引起的胃肠道不适,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3)整体调理,改善患者体质
中医注重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将心衰患者视为一个整体,根据患者的不同症状、体征及体质等进行辨证分型,然后进行个体化的治疗。如对于心肾阳虚型的心衰患者,给予温阳补肾的中药方剂,可改善患者的畏寒、肢冷、水肿等症状,同时调整机体的阴阳平衡,增强患者的体质和抵抗力,提高机体对疾病的耐受力和修复能力,有助于患者病情的稳定和康复。
(4)多靶点作用,延缓疾病进展
心衰的发生发展涉及多个病理生理环节,如神经内分泌激活、心肌重构、氧化应激等。西药往往针对某个特定靶点进行治疗,而中药具有多成分、多靶点的特点,可同时作用于多个环节。例如,丹参中的丹参酮、丹酚酸等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改善心肌能量代谢、抑制心肌细胞凋亡等作用,能够从多个方面延缓心衰的进展,对心脏起到全面的保护作用。
5、心衰的中医康复如何进行?
中医康复在改善心衰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缓病情进展等方面有一定特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中药调理
辨证论治:心衰常见证型有气虚血瘀证、气阴两虚证、心肾阳虚证等。针对不同证型,采用相应的方剂治疗。如气虚血瘀证,常用保元汤合血府逐瘀汤加减,以益气活血;气阴两虚证,选用生脉散合炙甘草汤加减,以益气养阴;心肾阳虚证,多以真武汤合苓桂术甘汤加减,以温阳利水。
中成药:一些中成药也常用于心衰的治疗,如芪苈强心胶囊,具有益气温阳、活血通络、利水消肿的作用,可改善心衰患者的心功能和症状;参松养心胶囊,对于心衰合并心律失常者有较好的疗效,能调节心律,改善心悸等症状。
针灸治疗
体针:常选用内关、神门、心俞、膻中、足三里等穴位。内关可宁心安神、理气止痛;神门能养心安神;心俞为心之背俞穴,可调理心气;膻中为气会,能宽胸理气;足三里可健脾和胃、扶正培元。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适当的针刺手法,如补法、泻法或平补平泻法,以调节气血运行,改善心脏功能。
艾灸:可选取关元、气海、肾俞等穴位。艾灸具有温阳散寒、行气通络的作用,通过温热刺激这些穴位,可补充阳气,促进气血运行,改善心肾阳虚所致的心衰症状。尤其适用于畏寒肢冷、水肿明显的患者。
康复运动
太极拳:太极拳动作缓慢、柔和,注重调息和意念引导。练习太极拳可以调节呼吸,增强心肺功能,改善气血循环,同时还能缓解患者的精神压力,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心衰患者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简化太极拳或其他适合的太极拳套路,进行适度练习。
八段锦:八段锦的每组动作都有特定的姿势和呼吸方法,具有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增强脏腑功能的作用。其动作简单易学,强度适中,心衰患者可以通过练习八段锦,增强体质,改善心功能。例如,“两手托天理三焦” 这一动作,通过伸展手臂、拉伸身体,可调节三焦气机,促进气血运行。
饮食与情志调护
饮食调理: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可适当多食用一些具有益气养心、健脾利水作用的食物,如山药、莲子、薏苡仁、茯苓、红枣等。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生冷等刺激性食物,控制盐和水分的摄入,以防加重水肿和心脏负担。
情志调护: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过度波动。可通过听音乐、阅读书籍、与家人朋友交流等方式缓解压力,调节情志。中医认为,情志舒畅有助于气血调和,对心衰的康复具有积极作用。
播出频率:吉林新闻综合广播FM91.6 \AM738
栏目:《健康大讲堂》
播出时间:周六、周日17:00-17:30
节目热线:0431-85815111、85815999、85815199
文章来源:原创·吉林新闻综合广播
图片来源:转载·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临床医院
编辑:俞童、子欣
初审:郝滋丽
复审:钟晓
终审:赵敏
戳右下角小花分享给更多人
来源:吉林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