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技重施!美国再次全面封杀华为昇腾芯片,这次美国能如愿以偿?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15 23:18 1

摘要:大家好,我是喜欢研究AI的一枚产品经理,平时主要从事新能源汽车智能座舱、AI大模型应用等相关工作。另外,我超爱自驾游~

大家好,我是喜欢研究AI的一枚产品经理,平时主要从事新能源汽车智能座舱、AI大模型应用等相关工作。另外,我超爱自驾游~

导语:

美国又“出尔反尔”!5月13日,正当很多人沉浸在美国关税让步的喜悦中时,美国单方面突然发出一份针对华为的禁令,这次甚至连借口都不找了,就是全面封杀华为昇腾!

01 | 美商务部再发禁令,全面封锁华为昇腾!

5月13日,美国商务部下属的工业与安全局,突然发了一份《指导意见》,说“在全球任何地方使用华为昇腾芯片均违反美国出口管制”!

这是什么意思呢?这次封禁的又是华为哪部分业务呢?

简单说两点:

1. 华为昇腾,就是国版英伟达,如已量产的910C,即将量产的910D、920等,都是AI芯片。对标的,就是英伟达对中国特供的H20芯片,以及H100等高性能计算芯片。

而随着高端显卡,高端AI芯片的限制,以华为昇腾为代表的国产化AI芯片,犹如前几年被封禁的CPU和光刻机一样,短时间得到的迅猛的发展。典型的就是华为的昇腾910系列,在满足国内中端和低端算力需求上,已经完全没问题了。只是说现在还受限于良品率和产量问题,用不了多久,这部分就会实现完全突破。再下一步,就是向高端GPU、AI芯片迈进!

2. 美国这次新的禁令,本质上还是要继续遏制我国的高科技,尤其是AI领域的发展。具体行动上,与两个事儿有关:一是拜登时期推出的英伟达限制令,二是DeepSeek的一鸣惊人!

当时拜登为了限制我国AI发展,把世界上的国家分了三类:第一类不受限,可以随意买到英伟达的显卡;第二类,部分受限;第三类,就是我们和俄罗斯等少数国家,压根不允许正常买卖,想买,只能买到极其有限的阉割版。

拜登的这个指令,是基于当时大家的一个共识:就是AI的好坏,拼的是数据和算力,即所谓的大力出奇迹。

可是,这时候DeepSeek的横空出世,用事实打破了这一观念!也就是,从DeepSeek开始,大家明白了,一个好的AI大模型,在算力相同的情况下,是完全可以通过算法的优化,得到质的飞跃的!

因此,这时候很多国内厂商,与其高价买各种渠道的英伟达显卡,不如直接堆国内中低端显卡即可,只要算法做好优化,一样不输那些高端显卡集群堆出来的大模型。

因此,为了进一步堵住我国AI发展,特朗普才有了这一次的禁令,不是显示英伟达显卡的使用了,而是说,你只要用了华为昇腾,就不行!

02 | 从这次禁令,我们看到了哪些问题?

首先,对于一些觉得“美国关税让步了,我们赢了”,这些人要清醒一下了,美国所谓的让步,只是一时的,只是迫不得已的,他们绝不会真的认输的。只要他们有一口喘息的机会,第一个事儿,一定是整我们!

其次,你觉得美国这次的禁令真的会打倒华为吗?

相信你的答案和我一样,不会的!

我就简单说两点原因:

1. 2018年开始,美国一而再再而三的针对华为,那时候的华为远不如现在强大,那时候都不倒,现在更不会倒下了。况且,现在华为的昇腾芯片,也早过了研发初期,已经实现了中端芯片的量产,现在正在全面提升良品率和产量。

过了这一个坎儿,华为的昇腾910D就直接奔着H100去了。虽然跟英伟达有几代的差距,但是我在这儿说个大话,2030年作为一个节点,你看华为昇腾能不能追上英伟达最高端的芯片!你就等着看吧!

2. 美国的禁令,反而让厂商下定决定,必须买华为或其他国产化芯片!

为什么?就是为了有备份,为了出货安全。

可能不做这个行业的朋友不太了解,我一直从事与汽车智能座舱和AI相关领域,尤其是这几年的国产汽车,大家可能不知道,很多国内的汽车,大家看宣传都是高通什么什么芯片,实际上,很多已经是两条路一起走了。就是要么同一车型,分高通和国产芯片两种规格出货,要么就是不同车型分别搭载高通和纯国产化芯片,同步走策略。

怕的就是万一芯片又出什么幺蛾子,哪怕不被直接禁掉,但只要出现供不应求,就会直接影响终端销售,这是谁都无法承担的后果。所以为了保证后期的出货有保障,现在都是多线布局,一边受限,另一边能暂时顶住。

也就是说,正是因为美国这种朝令夕改的态度,反而让大家更加坚定使用双策略应对,而且其中一个,必须是有保障的国产化方案!

03 | 大胆预测!

最后,我还是结合自己在这个行业里的工作经历,和接触到的一些信息,做一个大胆的预测,这里我不说推论过程(你们理解的),我只从时间和标志性事件上,提几点:

1. 技术突破周期预判:

·短期(2025前):实现14nm全自主产业链,EDA工具覆盖90%设计需求

·中期(2028前):5nm制程突破,AI芯片算力密度达500TOPS/W

·长期(2030):建成自主可控的半导体产业体系

2. 标志性指标:

·材料突破:12寸硅片国产化率>80%,EUV光刻胶量产

·设备集群:光刻机双工件台精度<0.8nm,薄膜沉积设备产能达300wafers/month

·生态重构:RISC-V架构芯片出货量占比超30%,建成自主指令集生态

3. 突围关键窗口:

2024-2027年,整体上,是我们的第三代半导体技术更迭期,这几年如果一切能够按计划实现,那么我们即可实现在中端芯片领域的全面攻占,下一步,就是向高端,发起最后的猛攻了!

原文链接 → 「链接」

35岁+|AI产品经理|智能座舱产品经理|奶爸|自驾游爱好者|科技数码爱好者|给自己打工!

✏️体验分享AI前沿技术和产品|记录分享个人生活和趣事|情绪价值传播|链接同行者!

来源:ID200891200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