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较量》曹炳琨:厨师出身,演《潜伏》走红,40岁创业失败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15 00:24 1

摘要:这两年,蒙尘的明珠得以重焕光彩,他这匹千里马终于久违地又再次回归到大众视野里。

终于,曹炳琨逆风翻盘。

这两年,蒙尘的明珠得以重焕光彩,他这匹千里马终于久违地又再次回归到大众视野里。

最近,曹炳琨实现了霸屏,他的两部剧在央视播得“风生水起”。

《刑警的日子》里,饰演李巍的他,胡子拉碴,不修边幅,圆滑世故,事业有成,家庭美满,然而最后一失足成千古恨,被狐朋狗友挑唆,自己也缺乏自控,一步错步步错,深陷毒瘾,无力回天。

与此大相径庭的是,在《绝密较量》里,他是妥妥的正面角色。

身为一名国安干警,黎剑机警谨慎、幽默风趣、重情重义、老练沉稳,与男主是完美的最佳搭档,两个人一起插科打诨,看得人常常是会心一笑。

游走于各个剧集之间,演着大大小小的配角,曹炳琨宛如变色龙一般,俨然是剧抛脸一般的存在。

深陷低谷多年,他终于慢慢爬上来了。

无独有偶,去年,一部电影《三大队》,曹炳琨就狠狠让观众惊艳了一把。

在其中,他饰演的是蔡彬,经历了大起大落,却不忘初心依旧执着,一场重逢醉酒戏让他发挥得淋漓尽致,看得人是满腹心酸和无比唏嘘。

曹炳琨的演技被低估了,成熟老道,行云流水,几乎没有表演痕迹,他该火一把的。

只是这么多年,曹炳琨一以贯之地籍籍无名。

《你迟到的许多年》里的冯焕;

《远大前程》里的项英;

《黎明决战》里的杨景修;

《兵变1929》里的覃文邕;

《渗透》里的齐公子;

《西藏秘密》里的土登革勤;

曹炳琨42岁了,岁月不饶人了,他沧桑了,发福了,长胖了,岁月变迁之中,不变的是他依旧很“糊”。

只是,他并非一直如此,演艺历程中,曹炳琨也有过一夜成名的高光。

事实上,也许你难以置信,但在当演员之前,他其实是一名厨师,而且还就职于北京大名鼎鼎的全聚德。

十来岁,曹炳琨考上了一所烹饪学校,有了一技之长,水到渠成地在结业之后被分配到了全聚德当厨师,对乳臭未干的黄毛小子而言,那是个好地方——稳定体面、收入可观、能见世面。

但对曹炳琨而言,那如同被判了“无期徒刑”。

他每天的工作是雷打不动地切菜——鸭心之前带的一截东西,得给剪掉,然后再切,最后腌制。

一套固定的工作程序下来,完全是流水线作业,没有任何自己主观意志上的任何发挥之处,重复单调,按部就班,枯燥无聊几乎要淹没了曹炳琨。

不到半年,他就“身在曹营心在汉”了。

其实,曹炳琨本就“心有所属”——不是厨师,而是演员,他选择做了厨师也是因为看了张国荣的电影——《满汉全席》。

但无奈,他的表演梦是不被家人所支持的。

“我家人深知,做演员难,想出名更难。”

因为曹炳琨的家里就有业内人士。

他出身于京剧名家,从小在剧院后台长大,4岁开始,爷爷就教他唱各种戏剧歌曲,耳濡目染之下,曹炳琨便于心中种下了表演的种子。

而且这个梦在被日复一日的压制之下并没有夭折,反而愈发膨胀,日益壮大,直至冲破牢笼。

兜兜转转之下,他还是走上了表演之路,从全聚德辞职后,曹炳琨考入了北京电影学院。

不过,他没少四处碰壁,也狠狠被社会教训了一番,意识到了理想与现实的鸿沟,同期的同学辗转于各大剧组,拍戏拍得“热火朝天”,前途似锦之际,唯独他暗自换了好几份工作。

曹炳琨做过服务员,在剧组当过场记、监工,盯盯道具,打打下手,也还熬通宵做过游戏魔兽世界的网络代练,一个月能拿一万多块钱。

按道理,怎么着,他都能在北京生存下去,但温饱需求被满足,自然就会有实现自我价值的需求。

“我还是想拍戏,毕竟忍了这么久,学了这么长时间。”

他更享受一个月拿1800块钱在剧组当群演的日子,因为能近距离看冯小刚导戏,看刘德华如何控制表演节奏,还有机会去模仿葛优、游本昌等老戏骨的精湛演技。

有一回,在学校,曹炳琨能被老师推荐去演一个舞台大戏的男主角,他简直欣喜若狂,没有压力,不是痛苦,只有激动,还有享受——“使命来了”,心里的声音告诉他。

后来,曹炳琨花三天时间把两个半小时大戏的所有台词全背下来这件事成为了整个电影学院的美谈和奇闻。

他如痴如醉,无法自拔。

起初,前几场,曹炳琨也不得其法,很盲目很程序化地在演,但突然有一天,可能已经十几场表演过去了,他正说着台词呢,一滴眼泪毫无防备地就流下来了。

那一刻,曹炳琨意识到自己是真的对表演这件事开窍了,表演是需要进入的,那滴泪之后,他的每一句台词都变得不同以往地有很强烈的代入感,他不再是他自己,他进入了角色的身体里。

曹炳琨缺的只是一个机会。

这个时候,《潜伏》来了。

那年,他23岁,捡到了大运。

因为档期问题,原定的凌潇肃无法出演,剧组“抓瞎”,曹炳琨稀里糊涂就被顶上了。

“他们说特别喜欢我身上这股怪怪的劲儿,不需要太帅,要一种邪气。”

事实上,剧组果然慧眼识珠,曹炳琨简直是饰演谢若林的天选之人。

虽然他只是个在一千多场大戏里只有二十多场戏的小配角,但曹炳琨这回成了,不仅采访不断,而且戏约更是纷至沓来。

那会儿一个电影来找他拍戏,脱口而出就是“我们钱多”这四个字,曹炳琨好奇了,就问“能给多少”,对方不假思索就报出了惊人数字,“给你240万”

在两千年初,面对这个天文数字,他不动摇是假的,毕竟过去他只是个几十块几百块赚着的主儿,但曹炳琨最后还是拒绝了,因为要是接了,可能他的演艺生涯就彻底毁了。

然而曹炳琨还是飘飘然了,出道即巅峰,巨大的成功袭来,他得意得忘乎所以了。

“当时的我一心想演男一号,不想接其他角色,配角根本就瞧不上。”

心不定了,人不定了,表演就不定了,有时候无数个主角戏还比不上一个配角戏来得有分量,后来,曹炳琨再也没能复刻“谢若林”赋予其的荣耀。

他沉寂了许久。

破罐子破摔,曹炳琨直接停摆了三年,他创业去了,严格地说,是去当导演去了。

他没少折腾,原定主演临时撂挑子,曹炳琨不得已又导又演,为了角色,他完全不把自己当人了。

先增肥到一百八十斤,再在短短两个月内减重到一百斤,结果不出所料,整个身体系统亮红灯了,头发大把大把掉,失聪耳鸣,心律不齐,他的胃受到了巨大损伤,落下了祸根。

曹炳琨近乎自虐——只要是自己喜欢的,自己想做的,不要命也要干。

只是他落得个满盘皆输的下场,身体被耗得奄奄一息,投资悉数打了水漂,曹炳琨还没从一个坑里出来,又跳入了另一个坑。

逆境待久了,心态就会被动地变得前所未有的好,不然生活就熬不过去,曹炳琨亦然。

“我喜欢,我怎样都愿意,无论失败还是成功,全力以赴过后,我以后想起来毫无遗憾,这就够了。”

他坚信,前路艰辛泥泞,而自己只不过是滑了一跤,又不是死了再也爬不起来了。

人生除了死亡,没有什么真正的穷途末路。

冬天来了,春天也就不远了。

曹炳琨等来了陈思诚的一通电话。

他被邀请参演电影《三大队》里的蔡彬一角。

当时的曹炳琨正在远在千里之外的鄂尔多斯拍摄自己的一部短片。

陈思诚说完,他第一句话是:

“你确定用我吗?”

曹炳琨已经经历过太多次到最后被换角的噩耗了,有一次,他为了一部电影练了一年多的拳击,几乎练到了能打北京业余拳击赛的程度,但还是被换掉了。

他有阴影了。

但陈思诚很坚持,给了吃了一颗定心丸:

“你来吧,只要你来,我肯定用你,这角色除了你曹炳琨还有其他更合适的人选吗?”

曹炳琨心里的石头落地了。

“人家都说到这个份儿上了,我死也得去。”

他找了一台车,一个司机,两个人轮流开车,紧赶慢赶,不敢停歇,饿了就吃泡面,硬是开了二十六个小时,在开拍前一刻压哨从鄂尔多斯赶到了广州,争取到了“蔡彬”一角。

那只是开始。

“没问题啊,只要咱这个角色需要就行。”

曹炳琨是真的豁得出去。

为了突出角色人生际遇的反差变化,他又开始了极速的减重和极致的增重,前半程,每天只吃一个鸡蛋,饿得直犯恶心,后半程,每天猛吃汉堡,撑得直犯恶心。

“作为演员,我对我自己的要求就是不管别人怎么样,我这儿不能出一点问题,哪怕台词有一个字出错了,我都不能原谅自己。”

不疯魔,不成活。

他死掉了一部分转移到了角色身上,蔡彬“活起来了”,看过这部电影的大多都对其眼前一亮,叹为观止,不少人还直言曹炳琨有望凭此拿上金鸡奖男配。

终于,他时来运转了。

《三大队》口碑爆棚,曹炳琨得以水涨船高,不说扶摇直上,也重新翻红了一把。

40多岁,他的人生又刷新了,现在,他早已放下了我执,重拾了初心,不断妥协以及面对现实过后,当配角也知足——配角要做好配角的事儿,不能捧哏的把逗哏的事给抢了。

“我说我不想红,很多人觉得我装,可实际上我真的是这么想的。我做得了演员,做不了明星。演戏多少个人看着我都不怕,但走到台前,台下有三十个人我就犯怵。”

曹炳琨已然与自我和解。

尽管他独身一人,孑然一身,但对表演的热爱会生生不息,那是他人生的压舱石,生活是为了表演,表演是为了生活,曹炳琨实现了良性循环。

表演要归零,人生要归零,以空杯心态活着,他做什么不是为了得到什么,而仅仅是去享受过程本身。

“我是什么味道都要去尝一遍的。”

42岁的曹炳琨还在无休止地折腾着。

来源:娱乐12时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