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美国创新和经济领导地位威胁的听证会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16 00:28 2

摘要:会议由知识产权小组委员会主席参议员Tills主持,其中包括了四位专家证人:两名来自于实体企业,一个是美国摩恩洁具的产品开发执行副总裁Aaron Bores,另一个是美国夏洛特管道公司的企业传播副总裁Bradford Muller。一名来自于行业协会——美国电影

美国东部时间2025年5月14日下午2:30分,美国参议院司法委员会知识产权小组委员会举行了一场名为“外国对美国创新和经济领导地位的威胁”的听证会。

会议由知识产权小组委员会主席参议员Tills主持,其中包括了四位专家证人:两名来自于实体企业,一个是美国摩恩洁具的产品开发执行副总裁Aaron Bores,另一个是美国夏洛特管道公司的企业传播副总裁Bradford Muller。一名来自于行业协会——美国电影协会的高级执行副总裁兼全球总法律顾问Karyn Temple。以及一名学者——阿克伦大学法学院高级研究员Mark Cohen

实际上,虽然该听证会的主题是“外国”对美国的威胁,然而讨论的核心基本上都是围绕“中国”展开的。因此,可以说这是一场彻头彻尾的讨论中国崛起及知识产权对美国创新和经济的威胁。

而讨论的核心离不开中国对美国知识产权侵犯,这个永恒不变的话题。

例如,在夏洛特管道公司Bradford Muller的发言中,他介绍了与中国一家名为溢泰塑胶的上海公司发生的知识产权维权事件(注:以下内容来源于本次听证会上夏洛特管道公司的证词,其中介绍的案件情况有可能存在单方面陈述的情况,本文介绍只基于该证词,与案件事实有出入的地方我方不具备核实能力,特此声明,下同)。

夏洛特管道公司

他表示,2017年,夏洛特公司偶然发现一家名为上海溢泰塑胶的公司多年来一直在生产、销售使用CHARLOTTE(夏洛特)名称的塑料管道及配件,产品销往中国及多个亚洲国家。

更有甚者,他表示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这家上海公司在2010年就在中国注册了夏洛特管道的名称、品牌和标志。

上海公司的宣传及夏洛特公司在美国的注册商标对比

于是,夏洛特公司聘请一家中国律所来试图追回其知识产权,但是结果并不成功。

2018年,商标评审委员会维持了有争议的“CHARLOTTE”商标的注册。商评委认为夏洛特提交的证据不足以证明有争议的商标使用会引起消费者的混淆。他指着矗立在上海一栋建筑侧面的的标志说道,“这会让任何理性的人强烈的认为夏洛特正在中国运营”。

此后,北京知识产权法院也做出了有利于上海溢泰公司的裁决,目前夏洛特已经向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提起了上诉,但是案件目前陷入僵局,被搁置了。

此外,他还提到了在新加坡的维权。

溢泰塑胶2011年在新加坡销售带有夏洛特管道铸造的商品,并在2015年10月在新加坡注册该商标,2016年2月,夏洛特也在新加坡注册商标,以组织溢泰塑胶获得商标。但是新加坡知识产权局驳回了美国夏洛特的商标,最终准许了上海溢泰的商标。

不过在上诉后,新加坡知识产权局推翻了之前的认定,承认美国夏洛特才应拥有该商标。

基于这样的对比,夏洛特管道公司的Bradford表示,中国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做得不足。他希望美国必须采取更多措施让中国承担责任。

另一家制造业企业摩恩公司的Aaron Bores同样讲述了一个面临中国竞争威胁的故事。

摩恩公司

摩恩的故事始于一位美国发明家阿尔·摩恩(Al Moen),他在使用传统的双把手龙头时,烫伤了手,于是灵感迸发,研发出了单把手龙头。这一创新也最终促成了摩恩的成立,目前摩恩是北美第一的水龙头品牌。

但是近年来却发现,大量不知名品牌的廉价水龙头和管道用品正在急剧增加,大部分是从中国进口。数据显示,在过去五年中,美国已经售出多达3500万件廉价的外国品牌水龙头。

摩恩的代表以这些廉价水龙头的测试不符合饮用水健康和安全标准为由,提出引人担忧之处。此外,摩恩一个引以为傲的采用航空级公差设计的产品——Posi-Temp阀门,但是也抱怨到从中国进口假冒Posi-Temp阀门的数量急剧增加,使得投机者从摩恩成功的产品中获利。而且假冒的产品还包括了假认证标志。

因此,摩恩的代表认为廉价的外国制造产品和假冒产品破坏了消费者安全,削弱了对合法品牌的信任。如果不加以解决,这一趋势将削弱美国在创新和制造业方面的全球领导地位。所以建议国会应填补现有的漏洞,加强知识产权执法。

虽然两位来自于实体产业的代表各自介绍了与中国在知识产权保护上的经历,其中对中国的指责成为首要议题。但是来自研究机构的代表Mark Cohen的发言中,还是有一点提到了中国在保护外国知识产权上的成绩的。

阿克伦大学高级研究员

Cohen在发言中曾提到,“涉外案件可能仅占所有民事知识产权案件的1-2%,涉案专利约占专利授权量的10-15%。尽管外国人在中国法院案件中占比较小,但他们在知识产权民事诉讼中的胜诉率很高。

这也从侧面说明了两位实体企业对于中国的指责,可能只是一方面,其实中国对于涉外的知识产权案件来看,外国胜诉率是相对较高的。但是本次听证会上却听不到外国企业在中国获益的情况。

不过,Cohen继续提出了他对中国司法判决公开不足,缺乏透明度的老问题,这一点也是他刚刚在一篇论文中对中国专利发展的观点。同时他借着提到,正是由于透明性不足,使得外国公司到底在中国法院具体的执法情况数据是难以获得的,并认为外国案件的不公开可能会严重扭曲统计观察结果。

此外,Cohen的其他观点与其历次作证的内容有重复,例如认为中国法院是自动禁令,这要比美国法院更有吸引力。

总之,Cohen希望通过对中国施加压力来解决透明度的。但是他也对美国没有对近期欧盟向WTO投诉中国的案件失利中支持欧盟表示遗憾。

最后,美国电影协会的Karyn Temple介绍了她的看法,主要聚焦在数字盗版,人工智能与美国领导力,盗版带来的危害等,其中并未特别提及中国。

总体来看,这场听证会选择在几个重要的美国专利法改革提案要向美国国会提交之前开展,其主要目的也不言而喻。将专利客体、专利禁令等核心关注的问题送上去,并获得大多数人的支持,或许才是此次听证会的真实作用。

因为经此一役,当大家把焦点都聚焦在中国带给美国的创新和经济威胁上时,实际上就达成了共识。对付中国是唯一能让两党没有分歧的共同话题。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听证会传递的信息表示,中国的知识产权问题依然会是美国重点关注的优先事务。

来源:企业专利观察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