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据了解,2025年,教育部印发《“十四五”教育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推进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北京市教委推出了《北京市推进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工作方案》;海淀区教委也出台了《海淀区“人工智能+教育”三年行动计划》。
近日
北京市育英学校
数智赋能科学教育合作启动仪式
暨“桃小健”智能体发布仪式正式启幕
开启了一场“科技赋能教育创新”的盛会
致力于以数智赋能教育发展
在课程创新、资源共享
和协同育人等方面持续发力
积极构建高质量教育新生态
相关背景
据了解,2025年,教育部印发《“十四五”教育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推进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北京市教委推出了《北京市推进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工作方案》;海淀区教委也出台了《海淀区“人工智能+教育”三年行动计划》。
“桃小健”智能体首发!
现场首次发布了护航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智能体——“桃小健”。该智能体形象源自育英学校的校园吉祥物“小桃桃”,是学校在建设智慧体育、智慧食堂过程中,将体育教师、营养师、心理教师、专业医师的智慧与经验融入相关平台系统中,结合大语言模型和3D化的“小桃桃”虚拟形象,形成可以对话交流的“桃小健”智能体。
那么“桃小健”究竟是怎么
守护学生的身心健康呢
在智能体“桃小健”的系统知识库中,学校将近三年学生体质健康检测、国家测试数据等多维度数据进行导入,建立学生身心健康的数据底座。同时,学校还聘请了来自北京大学和属地301医院的营养学专家编制菜谱,并以国家发布的《WS/T 554-2017学生餐营养指南》标准为参考。该系统还融合了体育学科教师和专家针对不同年龄的学生在体育运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所提供的训练建议,以及心理教师针对于一些常见的青少年心理问题给出的专业缓解方法。
“桃小健”智能体以学生同伴的身份
与学子共同成长
不仅具有亲和力
还是陪伴学生成长的“小伙伴”
和记录学生成长的“时光机”
在数智赋能科学教育合作启动仪式环节,北京市育英学校校长、党委副书记赵佳,北京大学工学院副院长张通,清华大学基础工业训练中心双创教学部部长张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航学院党政办主任马炳涛,雷科防务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陈天明,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系统工程研究院副院长梁冰,国家自然博物馆科普部主任赵洪涛共同来到代表和谐、绿色、创新的启动签约台上,共同按下手印,象征着“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学校”四方协同的育人共同体正式成立。
“智启未来,共育英才”主题沙龙环节中,张通、梁冰、马炳涛、赵洪涛、张琦、陈天明六位专家以行业所见,启迪教育之思,共绘“大科学教育”的多维蓝图。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教育部义教信息科技课程标准专家组组长熊璋以《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科学道路》为题带来精彩分享。
海淀区教育委员会副主任赵霞表示,数智赋能科学教育是一项有意义、有价值的合作。育英学校是一所有着深厚红色底蕴的学校,也是一所高度重视科学教育的学校,以“科学见长”为特色,建设“科学+”一体化课程群,实施科学普及和创新人才培养。学校的智慧食堂、智慧体育、课堂切片分析系统等已经走在全区乃至全市的前列。
育英学校校长、党委副书记赵佳提到,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育英学校时强调,要加强科学教育,在“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既夯实学生知识基础,又激发其崇尚科学、探索未知的兴趣,培养探索性、创新性思维品质。他强调,要牢记总书记嘱托,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部署,积极落实北京市人工智能教育推进方案,将人工智能教育和科学教育确立为学校的主要发展战略。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李晓强表示,科学教育必须始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关注学生科学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全面发展。理念上,要敢于创新、紧跟时代步伐;实践中,应注重实效、提升教学质量;路径上,加强基础研究,确保技术融合安全可控。同时,要打破壁垒、深化合作,推动学校、科研机构、企业、社会多方力量联动,探索科学教育发展的新模式、新生态。
人工智能不仅是科技的前沿,更是教育发展的新引擎。此次活动通过数智技术赋能科学教育,生动呈现了海淀教育面向未来、开放共赢的教育生态。海淀各校将始终从“实践育人”的初心出发,持续推动科学普及与创新人才培养,构建科技与教育深度融合的创新模式,为新时代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提供鲜活样本。
编辑:黄依依
投稿邮箱:hdjywx@126.com
海淀教育内的文章,大部分是海淀教育记者的原创以及征集资料的整合,除海淀教育授权外,禁止转载,否则将追究相关责任。本公号荣获2017年度、2018年度“首都教育新闻宣传策划创新力奖”和“首都教育新媒体传播影响力”大奖,2020年度“首都教育融媒体建设先锋奖”和“首都教育新媒体最具影响力”大奖!
来源:海淀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