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蛮好的人生》,剧如其名,还蛮好的。该剧以中年女性胡曼黎(孙俪饰)的职场与婚姻双重危机开局,将其与职场新人薛晓舟(董子健饰)进行事业“捆绑”,借由独特的保险行业视角,观察众生百态,探讨现代都市人的生活难题与自我救赎。
◎哆啦A
《蛮好的人生》,剧如其名,还蛮好的。该剧以中年女性胡曼黎(孙俪饰)的职场与婚姻双重危机开局,将其与职场新人薛晓舟(董子健饰)进行事业“捆绑”,借由独特的保险行业视角,观察众生百态,探讨现代都市人的生活难题与自我救赎。
该剧一经播出,便以3.84%的收视率刷新了2025年央视八套同时段收视纪录,连续11天拿下全网收视榜冠军,累计有效播放量超4.59亿,取得“台网双爆”的收视成绩;然而,高收视率与高话题度并没有带来高口碑,该剧的豆瓣评分只有6.1。这是商业性与艺术性不可兼得的又一例证吗?如果剧集不够好,为何又让人欲罢不能?
仿亲
在“欢喜冤家”的路上搞创新
看《蛮好的人生》,会让人想起任天堂的领军人物横井军平提出的“枯萎技术的水平思考”,通俗地说,就是在成熟技术上搞创新。该剧主创的巧思也花在了成熟套路的翻新上。开场动画中,表示年龄的数字39、28被嵌入剧名的“蛮”和“的”字,并配以白举纲的魔音“曼黎,曼黎,弟弟好迷”(片头曲《胡曼黎》),直接点明了“姐弟恋”的剧情走向。
但当观众看到明艳的胡曼黎和木讷的薛晓舟时,就开始高呼“不要啊”。好在,主创也是“不要的”,直到剧集完结,也不过只发展到弟弟(薛晓舟)的一厢情愿。与其说胡曼黎对这份情感保持着清醒克制,不如说这份追求中缺乏两性相吸的元素,更多的是失去父母的薛晓舟对亲情和家人的渴望。
从最初,薛晓舟被人利用调查胡曼黎,将她从保险销冠的王座上拉下,一夜之间就步入失业大军;到二人“你出资格,我出人脉”,事业深度绑定,一起见客户,联手卖保险;再到同住一个屋檐下,彼此相帮的范围扩至私生活。剧集设定的主线思路与以往言情剧中从“不打不相识”到“日久生情”的欢喜冤家,是同一走向的;不同的是,情感发展的归宿不是爱,是“亲情”。
事业上,胡曼黎与薛晓舟形成师徒关系,一堂堂人情世故课上下来,薛晓舟对胡曼黎逐渐认同、理解;生活上,薛晓舟能住进胡曼黎的家,全因胡曼黎想让名校毕业的他辅导儿子丁达尔。回忆的柔光里,出现的画面多是“三口之家”的配置,轻松、温馨,但处于其间的薛晓舟更像是家人。如果将这一角色同电影《好东西》中的邻居小叶(钟楚曦饰)相对比,会发现将其平替成女性角色也不会有太多违和。毕竟这两个角色都享受了陌生姐姐在生活上的照顾;都帮姐姐带了小孩,并与小孩结为朋友;也都与姐姐共同面对生活上的难关,并在情感上相互信赖、支撑。这份情谊中,类亲情的占比高,性别感不强。
事实上,这种“仿亲”家庭,正在影视剧中变得流行,它像一个关于生活的梦,让观众可以在左支右绌的日子里想象一下。这种友情之上、血亲之外的“仿亲”,既有明确的边界,又有真实的助力,没有原生家庭的矛盾,只有相见恨晚的治愈,谁又会不喜欢呢?同时,这一设定还让观众省却了对“姐弟恋”未来的担忧,也不用操心两人的CP感,真是舒适又省心。
拟真
留出安全的“爽感”距离
《蛮好的人生》就如胡曼黎的精装朋友圈,看上去很美,悬浮于云端。它有真实问题的基底,却没有与生活缠斗的痛感。人人妆容精美、服饰华丽,处处整洁明亮,堪比网红打卡地,这份观感虽不令人信服,却也赏心悦目。与真实生活拉开的一段距离,让观众缺乏代入感和痛感,却能在剧集高密度的输出中体会着“爽”。
从一开场,剧集就上了“快车道”,在跌宕起伏、出人意料中推进:胡曼黎春风得意的时间还不足一集,就发现丈夫出轨,接着失业又失婚;保险客户的黄昏恋带出胡曼黎、薛晓舟的跟踪戏码,让剧集呈现出喜剧性,几番折腾的鉴定结果竟是“真爱”;胡曼黎卖包、卖车,余额不足,也不耽误给儿子的夏令营付10万元,消费降级不影响生活潇洒;保险开单、事业“开挂”的秘笈都藏在对客户私生活的了解、体谅和拿捏上,看似不容易,其实也不难,因为客户“就认曼黎”……
每位观众似乎都能从剧中找到槽点:保险从业者说它“不专业”,法律从业者说它“程序不正确”,中年观众对胡曼黎的“复仇行动”感到夸张和痛快,年轻网友不理解薛晓舟“打球必须赢”的逻辑,当然还有角色的妆造与演员的微表情管理……但剧集以高速推进,避免了观众的乏味,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爽感,让观众在紧跟剧情的同时,仿若在玩“找茬游戏”,体会着“我比编剧聪明”的优越感。
事实上,剧集提供的拟真场景,让观众清晰地感受到与其说这是一部现实主义作品,不如说这是一出出生活小品的合集,怀揣“曼黎总会有办法”的安全感,吐槽也变得无所顾忌。随着收视的火爆,关于剧集的讨论又成为社交谈资,用“我懂这个梗”“我知道这个金句”完成的身份认同,反过来又对收视形成助力。尽管剧集没能给出生活的解药,但却为观众提供了情绪宣泄的出口。
照见
总有一种色彩打动你
值得吐槽的剧集多了,为什么这一部更有让人追下去的动力?
或许是因为符合当代主流审美的价值观稳固了剧集内核,保险行业与都市俗女的设定拓展了剧情的边界,而涉及生活方方面面的真问题被“一网打尽”,给观众留下了讨论与阐释的空间。
与《我的前半生》中的罗子君不同,《蛮好的人生》中的胡曼黎能依靠的人只有自己,没有贵人相助,不靠恋情相帮,面对失业、离婚、职场背刺、房产查封,她只能依靠自己去面对,去收拾残局,做自己的拯救者。偶尔她也有凝神时刻,但始终拒绝陷入情绪泥淖,身体力行地诠释着“打不败的终将使我更强大”。虽然仔细想来,最终干起养老项目拿定薪的她,仍然寄住在朋友家,并没有完成所谓的“大女主逆袭”,但她却以明媚的笑容、旺盛的生命力与百折不挠的韧性让观众感到,也许生活中那些危机并没有那么可怕,可以再出发的不只有胡曼黎。
此外,剧集借由保险行业的特殊性将视角开大,既可窥见富豪老总的生活,又可照见保安大爷、菜场摊主的日常,既可以给对保险一无所知的观众“扫盲”,也可为朋友圈里的“完美人设”找到多一种解释。而胡曼黎都市俗女的人物设定,赋予了她洞察人性的精明与世故,观众也借由她看到了社会与人生的更多面向,听到了不少真知灼见。
同时,大到养老、教育、医疗、职场,小到亲戚的边界感、父母的不听劝、孩子的青春期,剧集将生活方方面面的问题都一股脑地编织进剧情中。在让故事丰满起来的同时,也如万花筒的棱镜折射出不同的色彩,而总有一种色彩会照见你,让你在那一个瞬间,与剧中人共情。
来源:艾叔看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