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已知有某无色溶液X,取等量的三份该溶液,分别向其中加入Fe(OH)3固体、BaCl2溶液、Na2CO3溶液三种物质中的各一种,产生的现象如表所述,则关于该无色溶液X 中下列各项中说法错误的是
物质的鉴别
1.鉴别、除杂是重要的实验技能,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或试剂
A
鉴别纯棉线和羊毛线
观察颜色
B
鉴别硬水和软水
观察浑浊程度
C
鉴别硝酸铵和氯化钠
水
D
除去NaCl溶液中的NaOH
加入适量的稀硫酸
2.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CaCl2溶液中混有的HCl
加入适量的Na2CO3粉末,过滤
B
鉴别CH4和H2
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
C
鉴别稀盐酸和稀硫酸溶液
分别加入少量铁锈,观察现象
D
探究锌、铁、铜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将铁丝分别插入硫酸锌溶液和硫酸铜溶液中,观察现象
3.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分离硫酸钡和氯化钠固体
加足量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蒸发结晶
B
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
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C
鉴别 CO(NH2)2和(NH4)2SO4
加熟石灰研磨,闻气味
D
鉴别肥皂水、草木灰(含碳酸钾)
分别滴加无色酚酞
4.已知有某无色溶液X,取等量的三份该溶液,分别向其中加入Fe(OH)3固体、BaCl2溶液、Na2CO3溶液三种物质中的各一种,产生的现象如表所述,则关于该无色溶液X 中下列各项中说法错误的是
加入物质
Fe(OH)3固体
BaCl2溶液
Na2CO3溶液
实验现象
固体溶解,溶液变为黄色
出现白色沉淀
产生无色气体
A.该溶液遇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B.该溶液使得紫色石蕊试剂变红
C.该溶液一定含有SO42-D.该溶液与Fe(OH)3发生中和反应
5.下列物质的溶液,不另加其他试剂就能相互鉴别出来的一组是
A.H2SO4NaOHCuSO4
B.HClCa(OH)2NaCl
C.Na2CO3CaCl2BaCl2
D.KNO3Na2SO4FeCl3
6.某废液中可能含有硫酸钠、氯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废液中一定有碳酸钠、氢氧化钠
B.废液中一定无硫酸钠,可能有氯化钠
C.废液中一定有氯化钠,可能有氢氧化钠
D.操作a的名称是过滤,其中用到的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
7.下列各组溶液中,不用其它试剂就能鉴别的是
A.Na2SO4、HNO3、Na2CO3、BaCl2
B.CuSO4、NaOH、HCl、H2SO4
C.MgCl2、NaOH、H2SO4、Ba(NO3)2
D.Na2CO3、HCl、K2SO4、KNO3
8.实验室中有甲、乙、丙三支试管,分别盛有BaCl2溶液、KOH溶液、稀硫酸中的各一种。为了鉴别三种溶液,向试管中各滴加少量酚酞试液,甲试管中的溶液变红,另外两支试管中的溶液不变色:再将甲试管中的红色液体分别滴入乙、丙试管中,滴入乙中红色消失,滴入丙中红色不消失。下列推理合理的是(已知BaCl2溶液的pH=7)
A.甲试管中盛有KOH溶液
B.乙试管中盛有BaCl2溶液
C.甲、乙试管中溶液混合能发生中和反应
D.不用其他试剂,仅通过溶液两两混合,根据现象也能鉴别三支试管中的溶液
物质的鉴别
1.
【答案】C
【解析】A、棉线和羊毛线均为白色,则无法通过颜色鉴别,该选项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B、硬水是指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软水是指含有较少或不含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则无法通过浑浊程度鉴别,该选项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硝酸铵溶解吸热,溶液温度降低,氯化钠溶解时溶液温度几乎不变,该选项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
D、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会引入新杂质硫酸钠,该选项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C。
2.
【答案】D
【解析】A、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将要保留的物质除去,错误;
B、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氢气燃烧生成水,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都有水珠出现,不能鉴别,错误;
C、铁锈主要成分氧化铁,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溶液都变黄色,不能鉴别,错误;
D、活泼金属能将不活泼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将铁丝分别插入硫酸锌溶液和硫酸铜溶液中,铁能置换出铜,无法置换出锌,说明活动性Zn>Fe>Ci。正确;
故选D。
3.
【答案】D
【解析】A、氯化钠易溶于水,硫酸钡难溶于水,加足量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分离出硫酸钡;再对滤液蒸发结晶,分离出氯化钠,故选项实验设计能达到对应实验目的;
B、一氧化碳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可除去一氧化碳,且不引入新杂质,故选项实验设计能达到对应实验目的;
C、CO(NH2)2不属于铵态氮肥,不能与熟石灰研磨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NH4)2SO4属于铵态氮肥,能与熟石灰研磨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两物质加熟石灰研磨,闻气味,能鉴别,故选项实验设计能达到对应实验目的;
D、肥皂水、草木灰(含碳酸钾)都呈碱性,分别滴加无色酚酞,都呈红色,故选项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对应实验目的。
故选D。
4.
【答案】A
【解析】已知有某无色溶液 X,取等量的三份该溶液,分别向其中加入 Fe(OH)3固体、BaCl2溶液、 Na2CO3溶液三种物质中的各一种,与Fe(OH)3固体反应固体溶解,溶液变为黄色,说明溶液显酸性;与BaCl2溶液反应出现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含有硫酸根离子或碳酸根离子或银离子;与Na2CO3溶液混合产生无色气体,说明溶液显酸性;结合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可知X为硫酸;
A、硫酸溶液遇硝酸银溶液生成微溶物硫酸银,不一定产生白色沉淀,错误;
B、硫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剂变红,正确;
C、硫酸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正确;
D、硫酸与Fe(OH)3生成盐和水,属于中和反应,正确。
5.
【答案】A
【解析】A、硫酸铜溶液为蓝色,可通过颜色辨识出来。将硫酸和氢氧化钠加入硫酸铜中,出现蓝色沉淀的是氢氧化钠,无明显变化的是硫酸,可鉴别出来,正确。
B、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无明显现象,其余物质两两混合不发生反应,无法鉴别,错误;
C、碳酸钠加入氯化钙、氯化钡中都出现白色沉淀,可鉴别出碳酸钠,但无法区分氯化钙、氯化钡,无法鉴别,错误;
D、氯化铁溶液是黄色,可通过颜色辨识出来。剩余试剂加入氯化铁溶液中均不反应,无法鉴别,错误。
6.
【答案】C
【解析】废液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说明溶液为碱性,则一定含有碳酸钠和氢氧化钠中的至少一种。
废液加入过量盐酸有气泡生成,则一定含有碳酸钠。之后加入过量的硝酸钡溶液,无沉淀出现,则说明溶液中不含硫酸钠。废液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钡,氢氧化钡会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过滤除去碳酸钡沉淀。之后向滤液加入稀硝酸和硝酸银,溶液变为浊液,说明有沉淀出现,则有氯化钠
所以可以确定废液中一定有碳酸钠、氯化钠,一定没有硫酸钠,可能有氢氧化钠
A、根据分析,废液中一定有碳酸钠,可能有氢氧化钠,错误;
B、根据分析,废液中一定无硫酸钠,一定有氯化钠,错误;
C、根据分析,废液中一定有氯化钠,可能有氢氧化钠,正确;
D、操作a将固体和液体分离,是过滤,过滤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错误。
7.
【答案】A
【解析】A、本组物质都为无色溶液,氯化钡能与硫酸钠、碳酸钠反应都生成白色沉淀,硝酸与氯化钡不反应,即能与其中两种物质反应生成白色沉淀,而与第三种物质不反应的是氯化钡,因此可先鉴别出氯化钡和硝酸,再将硝酸加入到另外两种物质中,有气泡产生的是碳酸钠,没有气泡产生的是硫酸钠,正确;
B、硫酸铜溶液为蓝色,可根据颜色先鉴别出硫酸铜溶液,再将硫酸铜溶液分别滴入另外三种溶液中,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但与盐酸和硫酸都不反应,第二次将氢氧化钠溶液鉴别出来,鉴别出来的氢氧化钠虽然与盐酸和硫酸都反应,但都无明显现象,所以无法鉴别盐酸和硫酸,错误;
C、四种溶液两两混合后,MgCl2与NaOH,H2SO4与Ba(NO3)2分别生成沉淀,分为两组,且硫酸能溶解生成的氢氧化镁沉淀,可以鉴别出硫酸和硝酸钡,但氯化镁和氢氧化钠溶液无法鉴别,错误;
D、四种溶液两两混合后,Na2CO3和HCl反应有气泡产生,但其余的两两混合均无明显现象,无法鉴别四种物质,错误。
8.
【答案】AC
【解析】向试管中各滴加少量酚酞试液,甲试管中的溶液变红,说明甲为氢氧化钾溶液,再将甲试管中的红色液体分别滴入乙、丙试管中,氢氧化钾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钾和水,故滴入乙中红色消失,滴入丙中红色不消失,说明乙为稀硫酸,丙为氯化钡溶液
A、由分析可知:甲试管中盛有KOH溶液,正确;
B、由分析可知:乙试管中盛有稀硫酸,错误;
C、由分析可知:甲、乙试管中溶液混合为氢氧化钾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钾和水,为酸和碱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故为中和反应,正确;
D、氯化钡与氢氧化钾不反应,故无明显现象,氢氧化钾和稀硫酸反应也无明显现象,稀硫酸与氯化钡反应会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稀盐酸,故不用其他试剂,仅通过溶液两两混合,根据现象只能鉴别出氢氧化钾溶液,错误。
来源:日光灯下的璀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