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15日凌晨,某二线城市教师微信群突然疯传一张模糊的“红头文件截图”,声称2024年起将实施,“教学成绩强制排名准入制”。短短3小时内,#教师职称要看全省排名#话题在抖音、小红书等平台播放量突破200万,评论区迅速被青年教师“攻陷”:
一、风暴起源:微信群“截图”点燃教师圈恐慌
“带班成绩不进全省前5%,直接取消评职称资格?”
9月15日凌晨,某二线城市教师微信群突然疯传一张模糊的“红头文件截图”,声称2024年起将实施,“教学成绩强制排名准入制”。短短3小时内,#教师职称要看全省排名#话题在抖音、小红书等平台播放量突破200万,评论区迅速被青年教师“攻陷”:
“我带的是乡镇中学普通班,生源质量怎么和重点校比?”
“主科老师还能冲数据,副科老师活该被淘汰吗?”
“这是逼着老师压榨学生刷题冲分!”
某省重点中学高二班主任李老师向记者坦言:“年级组连夜开会研究对策,甚至有老师提出申请调岗到非教学岗。”
二、教育局紧急辟谣:政策被严重误读
9月16日上午9时,涉事市教育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副局长王建军手持**《关于深化新时代教师职称改革的指导意见》**原件逐条澄清:
1. “全省前5%”实为自媒体断章取义
原文表述为“鼓励建立增值性评价体系,参考学生学业进步幅度而非绝对分数”
2. 职称评审核心标准未变
仍以师德师风、教学能力、育人成果为三大支柱,严禁单一量化排名
3. 将严查造谣传谣行为
已锁定最早传播篡改文件的某培训机构账号
三、误读背后的真问题:青年教师生存困境调查
尽管官方已辟谣,但澎湃新闻调查发现,这场风波暴露出三大深层矛盾
1. “数据崇拜”下的教学异化
北方某县中学教师爆料:“校长要求周考班级平均分必须超隔壁班0.5分,否则扣绩效”
教育学者点评:“当分数成为教师KPI,必然催生抢生源、挤占副科等乱象”
2. 职称评审中的“青椒困境”
数据显示:85后教师占中小学教师总数的47%,但高级职称占比不足12%
90后教师小林:“我带出过市优秀班集体,但论文、课题这些硬指标实在耗不起”
3. 政策传递的“最后一公里”黑洞
某乡村校长坦言:“很多老师根本不看正式文件,都是从抖音上获取信息”
四、突围之路:让教育回归育人本质
针对此次风波,教育部特邀评审专家张明教授给出建议:
1. 教师层面
-优先参与过程性评价改革试点校
用学生成长档案替代分数排名(案例:杭州某中学实践模板)
2. 学校层面
建立教师发展共同体,避免恶性竞争(参考:北京十一学校职称互评制度)
3. 政策层面
按2024年全国推行职称评审公示系统
五、记者手记:比谣言更危险的是沉默
这场闹剧折射出一个残酷现实:当青年教师长期处于“晋升难”“压力大”“信息盲”的困境中,任何风吹草动都可能演变为集体情绪宣泄。或许真正该追问的是:为什么教师们宁愿相信微信群截图,也不愿等待官方渠道?教育系统的沟通机制是否需要一场供给侧改革?
“你认为教师职称评审最需要改进什么?” 选项含评价标准、透明度、名额分配等。
来源:独家好物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