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仪礼·丧服》对不同亲属关系的孝服形制、服丧期限等都有详细规定,人们依此进行丧礼活动,保证仪式的庄重和规范。 孝服孝帽作为丧葬文化的一部分,代代相传,延续着民族的文化记忆和传统价值观。是中华民族重视孝道、慎终追远文化传统的物质载体,通过丧礼中的穿戴,但然十里不
《仪礼·丧服》对不同亲属关系的孝服形制、服丧期限等都有详细规定,人们依此进行丧礼活动,保证仪式的庄重和规范。 孝服孝帽作为丧葬文化的一部分,代代相传,延续着民族的文化记忆和传统价值观。是中华民族重视孝道、慎终追远文化传统的物质载体,通过丧礼中的穿戴,但然十里不通风,百里不通俗,各地区男女孝服孝帽样式颜色款式也不相同。
孝帽颜色的讲究。
在民间老人出殡时,路人可以通过子孙后代头上戴的孝帽颜色来判断逝者的亲属关系一目了然。
在民间一般子女儿媳、侄子侄女侄儿媳、孙子辈戴的孝帽为白色。白色是孝帽最常见的颜色,白色在很多文化中都与哀悼、纯净相关联,象征着对逝者的敬重和哀悼之情的纯粹,通常用于直系亲属,如子女、配偶等为父母、配偶等孝服。
不过部分地区,在侄子辈等旁系亲属,头上戴的孝帽颜色多为蓝色,蓝色孝帽表示的哀悼之情相对白色略轻一些,但也是表达对逝者的尊重和缅怀。比如在河北一些地方,丧礼中重孙辈会在头上孝带绑蓝布。
在内蒙古集宁区:当地丧葬习俗中,祖父的外孙辈孩子吊唁时会戴有蓝色心形的孝帽。
在广东潮汕地区汕的习俗中,长子长孙在丧礼缠麻的同时要缠蓝带来代表孙辈。
在豫北地区,孙子所戴孝帽通常为白色。不过在一些地方,如果家中有高寿老人去世,属于喜丧的情况,孙子的孝帽可能会在白色的基础上,缀上一小块红布等以作区分,体现与普通丧礼的不同。重孙子辈戴黄色孝帽或在孝布上加盖黄布条,表示与其他辈份的区分,也有认为黄色寓意着后辈生活富足、升官发财等。玄孙有带红色孝帽的习俗。不过十里不通风,百里不通俗在郑州有孙子孝帽上缀一块蓝布的情况。
在合肥长丰,重孙辈穿绿色孝衫,那么重孙的后代可能在绿色基础上再有特殊标识或采用其他与绿色相关的搭配。还有一些地方可能会根据喜丧等不同情况,对重孙后代的孝帽颜色做出特殊规定,如粉色等相对鲜艳的颜色,以体现喜丧中既有哀悼又有对家族兴旺的祝福之意。
除了前面提到的河南邓州曾孙辈在孝布上绑红布条,还有以下地区有戴红色孝帽的习俗:
陕西扶风县当地丧葬习俗中,重孙、未婚女婿、孙女女婿戴红孝帽,有的只搭红布。
山东兰陵县小卞庄村,若有百岁老人去世,可能会有戴红孝帽的情况,出殡时戴红孝帽者可能多达百余人。
湖北咸丰县咸丰太平沟若有百岁老人驾鹤西去,会有人头戴红孝的习俗。
男士孝服的讲究。
传统上男士孝服多为长袍式孝衫,如古代的斩衰,类似马甲状上衣。现代也有穿白色大褂式孝衣的情况。一般长袍式孝衫会到膝盖或更下位置,有的像马甲状上衣也基本能遮盖到上半身大部分。很多地区孝服选样一些简单的麻绦等装饰,腰间绑麻绳。比如古代斩衰服制中,男子的麻质上衣较长,能较好地覆盖身体前部。
男士孝帽尺寸与讲究。
儿子和儿媳一般用八尺白布做孝服,长子、长媳可用十四尺白布做孝袍。常见尺寸如儿子辈孝帽的道布一般五尺,孝帽尺寸约一尺半,叔伯辈孝帽一尺,不出五服的男孝帽一尺三。但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文化的交融,很多地方男女孝服在长短上的区别已不再那么严格,逐渐趋于简化和统一。儿子一般戴的孝帽较为正式、规整,部分地区侄子辈戴两角的孝帽,孙子辈戴团顶孝帽等。
子女孝帽的尺寸与讲究。
女性孝咬过去一般为斜襟式孝衫,下穿百褶孝裙,现在有的穿白色大褂式孝衣,也有的地方女性孝服是短衫搭配长裙。 女性孝服相对男性可能会稍短一些,斜襟式孝衫一般到腰部以下、臀部以上位置,现代大褂式孝衣长度也基本在膝盖以上。像女儿、儿媳所穿孝服上衣不会过长,避免影响行动,以体现女性在丧礼中的内敛和端庄。
女子的孝服通常用七尺白布。是把裁好的孝布按5∶2的比例对折后缝合戴到头上,孝布尺寸相对固定。
女子孝帽的讲究
儿媳女儿等女性将孝布一般将孝布处理成类似头巾形式戴在头上。女女儿的孝帽右半边长,儿媳的孝帽左半边长。女性用一寸宽麻布条从额上交叉绕过,再束发成髻,用一尺长小竹为笄,还要用粗布包住头发。
此外,在一些地区,如果死者是男性,戴孝应左短右长;如果死者是女性,戴孝应右短左长。
参加丧礼的人统一穿着孝服、头戴孝帽,营造出庄严肃穆、哀伤悲痛的氛围,让丧礼更具仪式感,使人们对生死有更深刻的思考,也让逝者得到应有的尊重。
来源:详瑞福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