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旧梦:七十年代的电影时光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16 06:51 2

摘要:在七十年代的农村,精神文化生活极度匮乏,恰似一片干涸荒芜的土地,而看电影就如同那久旱后的一场甘霖,成为了人们平淡生活中最重要的娱乐方式和心灵慰藉。每到农闲时节,多数村庄都会请来县里的电影队,为这片宁静的乡土带来一场场充满奇幻色彩的光影盛宴。

在七十年代的农村,精神文化生活极度匮乏,恰似一片干涸荒芜的土地,而看电影就如同那久旱后的一场甘霖,成为了人们平淡生活中最重要的娱乐方式和心灵慰藉。每到农闲时节,多数村庄都会请来县里的电影队,为这片宁静的乡土带来一场场充满奇幻色彩的光影盛宴。

那时放映的电影,大多围绕着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的英雄故事。《地道战》《地雷战》《平原游击队》等影片,就像是多年的老友,一年之中要与我们相见好几次。而且在同一时段,各个村子放映的影片都相差无几。这些电影宛如历史的忠实使者,一遍又一遍地向我们讲述着先辈们的英勇事迹,在我们幼小的心灵里,种下了爱国与勇敢的种子。

放电影的场地,通常选在社场。那是村外地头的一片开阔之地,没有围墙的阻隔,宽阔的地面犹如一片自由的海洋。靠近河崖的村子,会把电影幕布安置在河滩上,人们则坐在河边的大坝上观看,居高临下,视野十分开阔。看电影时,大家当然都喜欢从正面欣赏,但当现场人潮涌动、拥挤不堪时,从反面看也别有一番独特的趣味。

对于村里的孩子们来说,看电影简直就是一场盛大的节日。下午四点多放学铃声一响,我们就像脱缰的小马驹,迫不及待地飞奔着去占地方。有的孩子抱着自家的小板凳,小心翼翼地放在心仪的位置;有的则在地上画一个圈,再放上一些小石块,仿佛在宣告这是自己神圣不可侵犯的领地。

占好地方后,距离电影开场还有好几个小时。孩子们的好奇心根本按捺不住,纷纷跑去围观那神秘的放映机。那机器就像一头沉睡的巨兽,在汽油机的带动下,发出“咕咚咕咚”的声响,还散发着一股汽油的清香味。在我们看来,这股味道仿佛是电影即将开场的独特信号。放映员调试机器的时候,我们就像一群小侦探,眼睛紧紧盯着,试图揭开电影背后的秘密。

不过,放映机也有“耍脾气”的时候。有一次,村里把汽油机放在了已经拆除的土地庙子的底盘上。结果第一晚,电影怎么都放不出来,屏幕上一片漆黑;第二晚,放映到一半又突然停了。直到第三晚,才总算顺利完成放映。村里的老人们纷纷猜测,是不是土地神在作怪。那时候的我们,虽然半信半疑,但心里还是有些害怕。再路过那个地方的时候,都会故意绕开。

等大家差不多都到齐了,一般要先放二十分钟到半个小时的加演片,内容大多是重要的时事新闻。记得有毛主席会见红卫兵的宏大画面,后边跟着高举毛主席语录的林彪。当时的我们,看着屏幕上的场景,只觉得无比神圣和激动,对于背后复杂的政治风云却浑然不知。多年之后回想起来,才明白历史的车轮总是在曲折中滚滚向前,那些看似平静的画面背后,隐藏着许多惊心动魄的故事。

放电影前,村里的领导总会上台讲几句话。他们的话语朴实又亲切:“老少爷们,社员同志们,咱们来看电影,可别踩坏了庄稼,咱都是吃人粮食长大的,得讲良心。在场地里别推推搡搡的,小心伤着别人。大人们要看好自家小孩,别让孩子走丢了。还要防着那些不老实的,别让坏人钻了空子。”那语气,就像长辈在叮嘱自家孩子,让人心里暖烘烘的。

电影终于开始了。最初是黑白片,过了几年就变成了彩色的。屏幕上,八路军、解放军战士们英姿飒爽,他们的英勇形象成为了我们心中的英雄榜样;而那些鬼子和坏蛋,大多长得凶神恶煞,模样既让人讨厌又有些滑稽。鬼子一出场,总是端着枪,伴随着那特别的音乐,让人一看就恨得咬牙切齿。电影散场后,我们这些孩子还会模仿着小鬼子的样子,嘴里喊着“八嘎呀路”,在田野间追逐打闹。

《小兵张嘎》里的嘎子、《闪闪的红星》里的潘冬子,这些鲜活的角色深深地印在了我们的记忆里。通过这些革命故事电影,我们了解到了鬼子和国民党的凶残,也见识到了八路军、新四军和解放军的英勇顽强与智慧。那时的我们,小小的心里就立下了志向,长大后也要像电影里的英雄一样,保家卫国。

最让人难忘的,当属那些革命现代样板戏。李玉和、杨子荣、郭建光,他们形象高大,光彩照人,给我们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村里的大喇叭天天播放京剧选段,《红灯记》《智取威虎山》《沙家浜》里的多数唱段,我们都跟着学唱。虽然唱得并不标准,但也算有些板眼。直到现在,几个老友聚在一起,喝上几杯小酒后,还会兴致勃勃地来上一段。

那时候的电影里,爱情故事少之又少,对于年幼的我们来说,更是难以理解。记得在生产队里割地瓜秧子的时候,有同学说起《沙家浜》里胡传魁问阿庆嫂“阿庆呢”,阿庆嫂回答“他到上海跑单帮,混不出个人样来,不来见我”,胡传魁说“男子汉大丈夫是要有那么一点志气”的情节,多数同学都一脸迷茫,根本没注意过还有这么一段。那些调皮的同学,还会给讲这个故事的同学起个外号叫“阿庆”。

如今,时代飞速发展,电视剧动辄就是三四十集,甚至七八十集,剧情拖沓,水分太多。有人说,那时的电影,特别是八个样板戏,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或许它们曾在特殊时期受到过一些争议,但我依然无比怀念那时的电影。它就像一位无声的老师,教会我辨别善恶,教会我做一个正直、善良、勇敢且有智慧的人,更教会我爱党爱国,懂得为人民服务的道理。那一段段光影记忆,如同夜空中闪烁的繁星,照亮了我童年的道路,也成为了我心中永远珍藏的宝藏。

来源:日升博士讲家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