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苹果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步伐似乎遭遇了阻碍。回望去年全球开发者大会(WWDC)上,苹果曾雄心勃勃地宣布了一系列人工智能(AI)功能。然而,一年时间转瞬即逝,苹果在这一领域的进展却似乎并未如预期般顺利,相较于去年6月,其与竞争对手的差距甚至有所拉大。有外媒指出,苹果
苹果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步伐似乎遭遇了阻碍。回望去年全球开发者大会(WWDC)上,苹果曾雄心勃勃地宣布了一系列人工智能(AI)功能。然而,一年时间转瞬即逝,苹果在这一领域的进展却似乎并未如预期般顺利,相较于去年6月,其与竞争对手的差距甚至有所拉大。有外媒指出,苹果或许可以从竞争对手的三大AI功能中汲取灵感,以实现快速追赶。
首先,谷歌的Notebook LM为苹果提供了一个值得学习的范例。这款工具支持用户自定义指令,并新增了多语言支持,其音频概述功能对于阅读冗长且技术密集的机器学习论文尤为便捷,极大地提升了效率。
其次,Anthropic公司的模型上下文协议(MCP)同样值得苹果关注。MCP作为一个开放标准,使得大型语言模型(LLM)能够通过统一界面与外部工具、API和平台安全、无缝地交互。令人瞩目的是,MCP已被包括OpenAI、谷歌DeepMind、微软在内的众多知名公司采纳,并有可能成为LLM与平台交互的新标准。考虑到苹果已有的Siri意图和Siri捷径框架,苹果或许正在酝酿一个类似MCP的协议,这将为用户带来前所未有的便捷体验,例如,用户或许能够要求LLM(甚至Siri)根据Pages文档自动生成Keynote演示文稿。
再者,OpenAI的屏幕共享功能也是苹果不可忽视的一环。虽然苹果已经提供了视觉智能功能,允许用户通过点击并长按查看详细信息、翻译文本等,但视频和屏幕共享功能的缺失却限制了其AI应用的广度和深度。想象一下,在浏览餐厅菜单时,如果能直接通过屏幕共享向AI咨询食物过敏问题,那将是多么便捷的体验。然而,目前苹果用户却不得不依赖于传统的照片识别方式,这无疑降低了AI的实用性。
尽管近年来AI的话题热度不减,但对于更广泛的受众而言,他们仍然难以将AI真正融入日常生活。要让AI变得有用,关键在于在用户已经熟悉的环境中提供便捷的服务,而不是让他们在应用之间来回切换。当然,这些功能的实现可能涉及对敏感数据的服务器端处理,但只要用户了解这一过程,他们就有权决定是否使用这些功能。因此,因隐私挑战而放弃这些功能的开发,显然已不再是明智之举。
面对竞争对手的迅猛势头,苹果在AI领域的追赶之路显然不会一帆风顺。但若能积极借鉴和学习竞争对手的先进经验,苹果仍有望在AI领域实现弯道超车,为用户带来更加便捷、智能的体验。
来源:ITBear科技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