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昌平青年 | 十年·三件制服·一颗初心:看乔扬的“跨界答案”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16 07:32 2

摘要:2025年是昌平区第一个党、团组织成立100周年,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为纪念昌平区党团组织建设红色起点,突出“昌平青年”品牌特色,昌平团区委特推出“何以昌平青年”专栏,全面展示昌平青年形象。

5、0

榜样周五

初心不变~

2025年是昌平区第一个党、团组织成立100周年,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为纪念昌平区党团组织建设红色起点,突出“昌平青年”品牌特色,昌平团区委特推出“何以昌平青年”专栏,全面展示昌平青年形象。

十年间

她的身份从支教老师、警校生

蜕变为税务骨干,但初心始终如一

用真诚传递希望

乔扬

将支教时播撒的温暖

化作税宣阵地的创新实践

从青海高原的留守儿童

到昌平新城的纳税人

她用“青年语态”架起沟通桥梁

以实干诠释“跨界不跨心”的担当

今天

让我们走进这位昌平青年的

“十年奔赴”之旅

▻▻▻

01

高原种梦:

将一零一精神融入血液

CHANG PING QING NIAN

2015年盛夏,青海师范大学学生乔扬来到青海湟中县班沙尔学校支教。教室里,留守儿童躲闪着眼神,攥着衣角不敢回答问题。“他们不是不聪明,只是缺一个被看见的机会。”

她带着学生制作“梦想话筒”,开设“演讲朗诵”“法治课堂”,将特长技能与法律常识融入教学,帮助小初中学生树立法治意识;更顶着“不务正业”的质疑,首创心理减压课。“当有个女孩悄悄告诉我,她第一次发现‘原来我的声音很好听’,我知道改变的种子发芽了。”

这段经历成为她的精神坐标:真正的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点燃自信的火花。这份感悟,后来被她带进昌平办税服务厅的每一个微笑里。

02

藏蓝闪耀:

学会读懂“未说出口的需求”

CHANG PING QING NIAN

2018年,乔扬保研至中国人民公安大学。这距离她第一次在电视里看到警徽闪耀,已过去整整13年。“穿上警服那天,我终于理解了‘人民’二字的分量。”

硕士三年,她除了对公安工作有了更深刻的学习和认识,更在基层公安局实习和实践中锤炼了为民服务的能力。这段经历,让她学会从攥紧的拳头、躲闪的眼神中读懂人心,也让她在日后面对办税大厅里焦虑的纳税人时,总能精准捕捉“未说出口的需求”。

03

税宣破局:

把政策讲成“青春对谈”

CHANG PING QING NIAN

2021年,穿上“税务蓝”的乔扬,在三年窗口服务中练就“读心术”:从纳税人攥资料发白的指节、反复擦拭手机屏幕的小动作,读懂他们的焦虑。曾有位哺乳期妈妈抱着熟睡婴儿办理劳动仲裁材料,汗湿的刘海粘在额前。“她需要的不仅是完税证明,更是被尊重的安全感。”乔扬全程陪同办理,为其讲解相关政策知识,安慰这位哺乳期妈妈紧张的情绪,临走时宝宝突然冲她咧嘴一笑,“那一刻,我觉得税宣的温度有了具象的画面”。

她带领团队掀起“青春化税宣”风暴:创作《我是昌税小蓝》等宣讲作品,参与“中国青年五四奖章百场宣讲”等主题宣讲20余场;参与拍摄“昌云讲·税”宣传视频、“昌云之声”音频栏目,并开展线上直播答疑,将“单向输出”转化为“双向奔赴”。作为“京津冀青年主题宣讲活动”宣讲员,乔扬讲述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昌平税务实践,推动跨区域政策宣传联动。

“政策不是天上飘的文件,而是地上跑的故事。”乔扬用实际行动让“双向奔赴”从理念变成触手可及的服务。

作为昌平区税务局团委副书记,乔扬的办公室上放着一本笔记本,里面的思维导图满是奇思妙想:“能不能在公园相亲角设个税咨询点?”“给外卖小哥定制社保政策口袋书?”……“别怕搞砸,服务创新就是不断试错。”乔扬积极参与组建青年税收宣传志愿服务队,带领团队开展“政策找人”行动,服务企业及个人300余户次。

从藏蓝警服到税务蓝制服,从粉笔到税宣麦克风,乔扬的每一次跨界都在回答同一个命题:新时代青年该以何种姿态扎根基层?

她用十年给出答案——

在青海,她是擦亮星星的人;在昌平,她是政策与民心的“翻译官”;在团队中,她是点燃火把的领跑者。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只有2300余件工单的细致、20场宣讲的坚持、300户企业走访的脚印。

正如她在京津冀青年宣讲会上所言:“制服会变,服务群众的真心不变;岗位会变,实干担当的底色不变。”在昌平,无数像乔扬一样的青年正将“小我”融入“大我”,用“敢想敢为”注解青春,让“温暖奔赴”成为昌平最生动的注脚。

来源:京津冀消息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