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七十三岁的马金花老太太这辈子最得意两件事:一是年轻时在供销社当售货员总能"顺手"带点瑕疵品回家,二是退休后练就了识别所有超市促销套路的火眼金睛。这天早晨,她正用三年前"免费体验"领来的智能手机刷着"幸运大转盘",突然弹出一条金光闪闪的公告:
第一章:天上掉馅饼
七十三岁的马金花老太太这辈子最得意两件事:一是年轻时在供销社当售货员总能"顺手"带点瑕疵品回家,二是退休后练就了识别所有超市促销套路的火眼金睛。这天早晨,她正用三年前"免费体验"领来的智能手机刷着"幸运大转盘",突然弹出一条金光闪闪的公告:
【恭喜您被选为百年一遇的幸运用户!立即点击领取128万元创业基金,先到先得!】
马老太的拇指比年轻时点钞票还利索。屏幕立刻跳转到"国家老龄委扶贫办公室"的红色页面,身着制服的工作人员正在视频里微笑:"马阿姨,只需要预交1%手续费就能激活账户,这可是中央特批的养老惠民工程啊!"
第二章:银行拉锯战
城商行柜员小林看见这个攥着老年机、身上却背着最新款LV老花包(当然是儿子从微商那买的"原单货")的老太太时,职业雷达立刻响起警报。当对方要求向"北京老龄产业基金会"转账12800元却说不清具体用途时,他偷偷瞥见老人微信对话框里那个带着国旗头像的"王主任"正在发:"别告诉银行实话,他们都要吃回扣的"。
"阿姨,您看这样行不行?"小林指着利率表,"您把这钱存我们这,三个月利息都够买两箱特仑苏了。"马老太的三角眼顿时瞪得溜圆:"当我老糊涂?电视上说你们银行和保险公司合伙骗老人!"说罢抄起柜台上的薄荷糖连罐揣进兜里,骂骂咧咧地拨通了投诉电话。
第三章:全家总动员
社区民警老张赶到时,马老太正用保温杯猛敲防弹玻璃:"我侄女在银监会上班!"——其实她最大的官亲是街道办当临时工的远房表侄。等儿子王大强从工地赶来,老太太已经发展到要躺在ATM机前"让全国人民评理"。
"妈,这明显是......" "闭嘴!上次你说炒股专家是骗子,结果人家群里李阿姨赚了八万!"马老太甩开儿子的手,突然压低声音:"王主任刚发消息,现在汇款还能抽奔驰车。"她得意地点开相册里PS的领奖照片,"你看这大红背景,不是人民大会堂是哪儿?"
第四章:游击战升级
第二天全城银行都收到了附有马老太证件照的《风险提示》。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当她第五次被拒后,突然福至心灵地想起菜市场王婆说的"现金汇款查不到"。于是连续三天,各家网点都出现了抱着咸菜坛子(里面藏着存折)的佝偻身影。
邮政储蓄的小柜员永远忘不了那天:老太太从打满补丁的棉袄里掏出一沓用皮筋捆着的钞票,每张都透着陈年樟脑丸味。"给儿媳妇的彩礼。"她眼神飘忽地说,同时死死按住正在播放"最后半小时优惠通道"的老年机。
第五章:迟来的醒悟
当反诈中心终于冻结那个"王主任"账户时,马老太的养老钱已经变成诈骗团伙庆功宴上的茅台酒。警察上门那天,她正对着"民族资产解冻"群里新发布的"特困补助"两眼放光,茶几上摆着算到凌晨的账本:"投五万能分两百万,比银行利息高四百倍..."
直到看见新闻里穿着自己寄去的金镯子的假"王主任",马老太才突然想起六十年前那个雪夜——她偷偷多称了半两红糖给相好的售货员,结果害得食堂做年夜饭差点不够分。原来命运馈赠的礼物,早就在角落里标好了价格。
尾声
如今马老太成了社区反诈宣传栏上的典型案例,照片里她举着"不贪不信不上当"的标语,脚下却踩着"扫码送鸡蛋"的广告单。而那个总背着银行发购物袋的LV老花包,据说后来被发现是某个诈骗团伙的"入会礼品"...
来源:石家庄小黄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