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新乡市第二人民医院(下称市二院)冠心病重症监护室(CCU)中上演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生命争夺战"。一名39岁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突发心脏骤停,命悬一线,经医护团队全力抢救,最终成功打通闭塞的"生命通道",将患者从死亡边缘拉回。
近日,新乡市第二人民医院(下称市二院)冠心病重症监护室(CCU)中上演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生命争夺战"。一名39岁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突发心脏骤停,命悬一线,经医护团队全力抢救,最终成功打通闭塞的"生命通道",将患者从死亡边缘拉回。
突发心梗!年轻患者心脏骤停
当晚,39岁的康某因剧烈胸痛被紧急送入市二院CCU。入院时,他已面色苍白,血压骤降,血氧饱和度仅76%,心电图显示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医护人员尚未建立静脉通路,患者突然意识丧失,心电监护仪显示室颤波形——心脏骤停!
"立即除颤!"心血管内科一病区值班医生寇广亚迅速反应,连续三次电击除颤后,患者终于恢复微弱心跳。然而,危险并未解除,患者血压持续崩溃,生命体征极不稳定。
与死神赛跑!打通"生命通道"
"必须立即开通血管!"心血管内科一病区副主任李纪松团队当机立断,决定实施急诊冠脉造影。术中造影显示,患者心脏最重要的血管——左主干近端完全闭塞,血流完全中断,病情极其凶险。
医疗团队迅速启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支持,李主任精准操作,导丝穿越血栓,球囊扩张后成功植入支架。随着血流恢复,患者濒死的心脏重新获得生机。
72小时守护!患者转危为安
术后,患者被转入CCU监护。在IABP和血管活性药物的支持下,经过72小时不眠不休的抢救,患者生命体征逐渐稳定,最终脱离危险。
"左主干闭塞死亡率极高,抢救必须分秒必争。"李主任表示,此次成功救治得益于团队快速反应、精准判断和多学科协作,为患者赢得了生的希望。
据了解,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中风险最高的一类患者,而左主干急性闭塞引起的急性心肌梗死又是其中危险程度最高、存活率最低的一个类型。空军医科大学西京医院王海昌教授曾经在一个课程里说过“左主干急性闭塞的病例是可遇而不可求的”,这句话说出了左主干急性闭塞病例的两个重要特点:第一是该类患者死亡率极高,能存活至接受急诊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的只是其中小部分;第二是即使患者幸运地到达医院并接受急诊介入治疗,死亡率仍非常高。每一个存活下来的左主干急性闭塞患者都是极其幸运的。
目前,患者恢复良好。这场惊心动魄的"心脏保卫战",再次彰显了心血管内科一病区医护团队面对急危重症时的精湛技术与无畏担当。
来源:桦君谈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