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砖一瓦,垒起法治巴东大厦的高度——巴东县政法系统先进模范群像扫描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16 08:40 2

摘要:触摸大厦根基的一砖一瓦,巴东县政法系统干警用法治之光,携群众共赴公平正义的和谐“幸福里”。坚守“守一方安稳、促万家和谐”的岗哨,干警们巧解矛盾“千千结”、剜除社会毒瘤、筑牢安全“铜墙铁壁”,用心用情切中民生脉搏,让群众“急难愁盼”变成“美好期盼”,锻造党和人民

俯瞰八百里巴东,在山川沃野、城市乡村间,伫立着一座坚不可摧的法治巴东大厦。

触摸大厦根基的一砖一瓦,巴东县政法系统干警用法治之光,携群众共赴公平正义的和谐“幸福里”。坚守“守一方安稳、促万家和谐”的岗哨,干警们巧解矛盾“千千结”、剜除社会毒瘤、筑牢安全“铜墙铁壁”,用心用情切中民生脉搏,让群众“急难愁盼”变成“美好期盼”,锻造党和人民信得过、靠得住的政法铁军。

春色满园、大地勃发,巴东处处澎湃法治的力量。近日,记者一线访谈巴东县政法系统先进模范代表,挖掘法治大厦背后的基础建设、基层作为。

向朝晖:把 “警”色写在“鄂西屋脊”

1822米,这是巴东县绿葱坡派出所的海拔高度,当地有“半年不见天(雾大),半年不见地(雪多)”之说,素称“鄂西屋脊”。

“高冷”的基层山区派出所,并未吓退所长向朝晖,他逆行扎根冰天雪地,用从警信仰点亮奋斗的“警”色。

每到10月底,绿葱坡镇道路进入冰凌模式,清晨五点起床成了向朝晖的“生物钟”,上路巡逻、查看路况、发布信息,创新推出“巴东警事直播”微信公众号,实行线下、线上推送路况提示,累计发布路况咨询近万条,担当司乘人员安全行车的“好帮手”。

结冰路上,向朝晖和同事们用“警服蓝”守护冰雪白,合力牵引、解救被困车辆,上演警察版“纤夫的爱”;农家小院,向朝晖像解毛线团一样,寻找邻里矛盾纠纷源头,理顺关系、打开症结,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若是你们晚到一步,我的100多万现金就没了,太感谢了。”辖区邓女士至今心有余悸,差点掉进电诈陷阱,向朝晖得知情况,迅速紧急止损、保存证据、修改密码,邓女士才幸运逃过一劫。

“反电诈就是跟犯罪分子赛跑,快一分一秒,就能挽回群众损失。”向朝晖说,反电诈是一项长期任务,要干群联动筑牢全民反诈防线,将反诈意识装进脑袋、融于行动,共同守好“钱袋子”。

当进入滑雪季,紧邻绿葱坡派出所的绿葱坡滑雪场成为新晋网红打卡地,冰雪经济带火了民宿产业,当地百姓扎堆开办民宿、吃上旅游饭。

为让民宿在规范、标准模式下健康成长,向朝晖和同事们深耕“旅游警务”,将“警务窗口”前移,实行简化流程、精简材料、并联审批等办证服务,呵护民宿新秀落地开花、向上茁壮,以“警”护“景”共绘“诗和远方”。

“群众无小事,他们有需要,我们有回声。”18载警营坚守,向朝晖以一颗滚烫的从警初心,在“鄂西屋脊”上书写暖心的为民故事,像一名不倒的“哨兵”守护平安。

田清华:让群众的心声有回声

中等个子,圆脑袋,微胖体型,初见巴东县人民检察院一级检察官田清华,一阵稳重、儒雅的风度扑面而来。

“一起聆听群众的声音,让他们的心声有回声!”年过五旬的田清华是从检多年的老检察官,他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组建“峡江回声”团队,以“如我在诉”的人民立场,俯下身子、贴近群众,听取心声、收集诉求,巧用“聚”、“听”、“救”、“宣”四字诀,探寻化解矛盾纠纷的“最优解”,在直面沟通、双向互动中,让民声有回音、有结果,民意变“满意”。

在田清华的文件包中,时常装有一支笔、一个笔记本、一本专业书籍,爱看书、做笔记是他的业余爱好。

“只有不断学习,才是干好检察工作的最好秘诀。”在恩施州检察系统信访法治化大讲堂上,田清华登上讲台,主讲了一场生动鲜活的主题辅导课,宣讲内容在理论见深、案例见实中,得到了各县市检察院、乡镇综治中心的好评,为推动全州信访工作法治化发挥了一定的启发效应。

在清风检察官工作室“信、访、网、电、微”综合平台、“妇女儿童权益保护”专用接待窗口,田清华忙碌的身影穿梭其间,在矛盾溯源、多元调解、群众参与模式下,与政法各单位形成矛盾化解合力,释放“一站式”便民解纷服务的红利,将“矛盾中转站”转变成“问题终点站”。

打开田清华2024年的工作成绩单,全年接待群众来信来访共102件次,群众来访回复答复率100%,通过12309检察服务平台热线提供法律咨询200余次,一组组数据的背后,是他将“为人民服务”融进检察血液的奋斗写照。

谭宝平:甘做法律天平的“小砝码”

他的名字似乎自带“公平”寓意,名叫谭宝平,是巴东县人民法院金果坪法庭的一位基层干警。

金果坪乡地处巴东最南端,和清江同脉,一脚踩四县,属革命老区,沐浴在红色精神下,谭宝平用脚步丈量公平、以裁判传递温度,甘当一枚法律天平的“小砝码。

“小砝码”如何衡量司法公正?谭宝平立足审判职能,与辖区派出所、司法所等部门建立联合调解机制,借助“法庭+”多元模式,将交通事故、邻里关系等各类矛盾纠纷一一化解销号,充分释放多元共治的协同联动效应。

2024年,谭宝平创新引入“庭所联动”机制,邀请派出所民警参与调解工作,成功调处了邻居黄某、马某的矛盾。据谭宝平介绍,派出所民警是社情民意的“活档案”,对案件有全面了解和介入调解,在“庭所联动”连接纽带下,法庭可快速、精准解释法律条文、确定责任归属,将双方矛盾给予实质性解决。

很快,谭宝平以此件案例为素材,提炼、撰写典型案例《“庭所联动机制”化解邻里纠纷》,该案例成功入选最高人民法院多元解纷案例库。

调平“小砝码”,谭宝平还当好法治“播种机”,将普法课堂开办到革命老区农家小院、田间地头。在金果坪乡江家村小学,担任法治副校长的谭宝平不定期到学校举办法治讲座,将法律种子播到孩子心田;每逢下乡处理案件,他化身矛盾和事佬、普法宣传者等多重角色,在以案释法、以案普法中,让法治种子在基层一线扎根发芽。

砝码虽小,分量很大,谭宝平将一辈子当好法律天平的“小砝码”,度量公平正义,在革命老区当好司法防线的“守门人”。

胡金华:重启社区矫正对象的“第二人生”

甘做一束光,照亮社区矫正对象从阴霾走向阳光的“新生路”,这是巴东县社区矫正工作管理局局长胡金华的自我定义。

在胡金华心中,社区矫正对象胜似亲人,要把他们植根在“法度”“温度”中,重启“第二人生”。

社区矫正千头万绪,监督管理无缝隙、教育帮扶有成效是关键。胡金华以“智慧矫正”为切入口,在全县配备14个监联连号的移动电话号码,在12个司法所配备4G通执法记录仪,建立可视化指挥平台、快速反应指挥协调体系,并推动监管执法工作远程化、社矫“互联网+”常态化,构建“行知去向、动知轨迹、违规警示”的“无形之网”,真正让脱管漏管“无处隐藏”。

未成年人小宇是一名社区矫正对象,胡金华时常以长辈的身份与其交心谈心,共同制定有助于学习、生活和心理健康发展的矫正方案,针对性开展个别教育谈话,并引导参与公益活动,帮助小宇在热爱学习、热心公益等具体实践中,主动改变自我、融入社会。

“和爸妈的关系更亲切了,学习成绩也上了新台阶,精神劲儿都是满满的。”小宇感叹:社区矫正为他人生逆转插上了一双翅膀。

智慧矫正赋能,特色教育添翼,胡金华通过把好入门关起好头、规范学教内容、找准靶心因人施教、矫正帮扶无缝衔接等手段,将入矫教育、集中教育、精准教育、警示教育、解矫教育串点成线,帮助社区矫正对象斩断行为恶习、重塑精彩人生,真正打通社区矫正对象回归社会的“最后1米”。

握好一把法治戒尺,胡金华用人性执法、真情帮扶,温暖社区矫正对象的美好“回归路”。

来源:巴东县人民检察院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