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云上恩施报道(来凤通联记者 杨依泉 实习生 谭喜欢 通讯员 邓明安 吴先慧)漫步于来凤县三胡乡安子堡村4组桐子林院落,宽敞整洁的道路延伸向前,青瓦白墙的民居错落有致,青山绿水环绕四周,一幅充满惬意的田园风光在此铺展。安子堡村不仅荣获湖北省财政厅授予的“2024
云上恩施报道(来凤通联记者 杨依泉 实习生 谭喜欢 通讯员 邓明安 吴先慧)漫步于来凤县三胡乡安子堡村4组桐子林院落,宽敞整洁的道路延伸向前,青瓦白墙的民居错落有致,青山绿水环绕四周,一幅充满惬意的田园风光在此铺展。安子堡村不仅荣获湖北省财政厅授予的“2024年度美丽乡村”称号,更是湖北省首批23个和美乡村建设试点村之一,在乡村发展的征程中,它正以独特的姿态,奋力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产业道路振兴,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乡村振兴,交通先行。近期,来凤县三胡乡安子堡村的产业道路提档升级工程正如火如荼地推进,为乡村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切实改善着村民的生产生活环境。
走进施工现场,施工人员与大型机械紧密配合,道路加宽加固工作有序开展,一派繁忙景象。
“我们投入28名施工人员,3辆挖机、5台车辆,预计绿化、公路、展厅等工程半年内完工。”安子堡村产业道路施工负责人邱光清介绍道。
铺沥青
安子堡村地处来凤县蓝河中游,是渝、鄂、湘古盐道上的重要驿站,交通区位优势显著。然而,曾经年久失修的道路,却成为当地产业发展和村民出行的阻碍。
“我们村作为和美乡村示范点,发展乡村旅游和特色农业产业潜力巨大。但过去道路条件不佳,限制了发展步伐。”来凤县农业农村局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吴德深说道。
为打破交通瓶颈,安子堡村抓住美丽乡村建设契机,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全面推进村内产业道路提档升级。此次工程由三胡乡财政所负责实施,总投资500万元,新建和改扩建道路2750余米,铺设沥青路面9973平方米,安装45套太阳能路灯,并配套建设排水沟、挡土墙、绿化带等设施。
“我们坚持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将产业道路建设与乡村旅游、特色产业发展紧密结合,打造‘畅、安、舒、美’的农村公路。”吴德深表示。
产业路黑色化
如今,崭新的产业路不仅方便了村民出行,更成为带动产业发展的“致富路”。安子堡村依托便利的交通,大力发展水稻制种、藤茶、绿茶等特色产业,还积极打造“春赏油菜花,夏闻稻香白鹭飞,秋看丰收,冬吃刨汤”的四季旅游品牌,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游玩体验。
“路修好了,游客多了,我们的农产品不愁销路,收入也增加了。”村民何中华开心地说。产业兴、乡村美、百姓富,产业道路的提档升级,为当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铺就了“快车道” 。
吴德深表示:“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把安子堡村建设成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示范村。”
高标准农田建设,让僻壤变身“金窝”
4月22日,来凤县三胡乡安子堡村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热情高涨。细密的雨丝未能阻挡建设者的步伐,数十名搬运工冒雨卸载有机肥,肥料随着卡车在新修的机耕道上穿梭;几位村民在刚竣工的整治田里熟练地清沟、起垄、覆膜,一幅春播春种的繁忙画卷缓缓展开。
高标准农田备有机肥
2024年12月至2025年3月,在县农业农村局的精心指导下,三胡乡紧紧抓住高标准农田建设机遇,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按照“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高标准,对全乡8个村1250余亩、3851块高低不平、碎片化严重的“口袋田”进行了全面综合整治。
整治过程中,农业农村局充分发挥专业优势,运用先进测绘技术和土地规划理念,科学整治土地。通过削高填低、小田并大田等措施,将土地平整度误差严格控制在5厘米以内,让原本零散不规则的土地变得规整有序。同时,新建22.3公里生态灌渠,配套智能节制闸,实现旱涝双保,有效提升农田抗灾能力;硬化3.5米宽机耕道贯通全域,改善农业生产交通条件,为全程机械化作业奠定良好基础,预计全程机械化作业率将突破85%。
高标准农田整治
目前,全乡已完成464块、800余亩土地平整工作。项目完工后,全乡80%的耕地将成为高标准农田,为乡村生态美、百姓富、产业兴,实现全域乡村振兴筑牢耕地基础。
为进一步激活土地活力,三胡乡积极引进现代农业市场主体,因地制宜开展规模化种植。制种水稻、高山富硒油茶、羊肚菌、百合、高产冬瓜等特色产业蓬勃发展,有效解决了耕地碎片化、生产传统化、效率低效化等问题。通过规模化种植,既保障了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又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培育了市场主体,拓宽了农户致富渠道,实现了山区低效利用土地既有良好生态环境和规整农田面貌的“面子”,又有可观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里子”,有力推动山区传统农业向现代机械化、智慧化、规模化转变,让穷乡僻壤变身为群众增收致富的“金窝窝”。
高标准农田一角
“过去土地零散,农机施展不开,全靠人工生产,效率低、成本高,现在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大型农机畅行无阻,全程机械化作业,生产成本降低了20%。”三胡乡红鱼泉村玉丰农业有限公司经理杨方玉自豪地说。
“转转工”互助,凝聚乡村和谐力量
安子堡村立足“三留守”群体需求,创新完善志愿服务机制,组织村民开展“农活一起干”“公益一起做”“困难一起帮”三类活动,理顺“群众点单—‘转转工’村民自治互助会接单—转转工带头人派单—‘转转工’队伍实施”的运转模式,擦亮“转转工”金字招牌,营造出新时代邻里守望的和谐氛围。
邻里守望“转转工”
“这已经是我们在全乡收割的第三波油菜了,不觉得辛苦,这种邻里守望的文化不能丢。我自己也有几亩地要种,平常互相帮忙,到插秧、砍油菜和收稻谷的时候也能省不少事。”“转转工”罗友香说道。
“转转工”小分队
如今,安子堡村支两委和驻村工作队正带领群众,按照“群众建议出点子—专班整理出思路—两委研究谋方案—院落大会定方案—‘一户一策’签协议—干群一起搞建设”的方式推进“一户一景”打造。目前,已有13户群众完成项目建设,10户正在紧张施工,收到群众自筹资金15000余元,累计出工、出材料等折价3000余元,项目建设稳步推进。
“安”字农展中心,打造乡村新地标
5月12日,在安子堡村农特产品展销及电商运营中心施工现场,工人师傅们正忙着装模,加盖“安”字造型天花板,电刨声、钉锤声与工程车的喇叭声交织,奏响建设的激昂乐章。
农展中心施工中
为凸显安子堡村地域特色,设计方将农展中心设计为“安”字形,规划使用面积1106㎡,总建筑面积396.72㎡,同时新建花池、挡土墙、稻田栈道、指示牌等。目前工程已完成80%,预计6月底全面完工。
“安字造型”农展中心
产业道路升级、高标准农田建设、“转转工”互助以及“安”字农展中心建设等项目的推进,将极大地促进安子堡村经济发展,带动生态环境与民俗文化保护,推动“农业+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一幅山绿、水清、天蓝、人勤、民富的和美乡村新画卷,正在安子堡村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徐徐铺展。
来源:云上恩施
来源:小迷糊偷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