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协和“4+4”模式因为董某莹入学资格造假事件被推上风口浪尖,大家对这个医学培养模式的讨论热情居高不下。其实,协和的“4+4”模式是借鉴了欧美的经验,但在实际操作中,两者之间还是存在不少差异。今天咱就好好唠唠,中国协和4+4模式和欧美的4+4模式到底有啥不
最近,协和“4+4”模式因为董某莹入学资格造假事件被推上风口浪尖,大家对这个医学培养模式的讨论热情居高不下。其实,协和的“4+4”模式是借鉴了欧美的经验,但在实际操作中,两者之间还是存在不少差异。今天咱就好好唠唠,中国协和4+4模式和欧美的4+4模式到底有啥不一样。
先来说说这两种模式的基本情况。欧美的“4+4”模式,最早起源于20世纪初的北美,是世界医学教育的主流模式之一。前4年是在各大学完成本科教育,专业不限,后4年进入医学院学习临床医学,毕业后能拿到医学博士学位(MD)。而咱们中国协和的“4+4”模式,是从2018年开始试点的,同样是前4年在非医学专业读本科,后4年进入北京协和医学院攻读临床医学博士学位。从表面上看,两者的学制安排是一样的,但深入了解后就会发现,它们在很多方面都有不同。
在入学门槛上,两者的差异就很明显。美国的“4+4”模式准入门槛那是相当高。首先,申请者需要通过全国统一的医学入学考试(MCAT),这个考试号称“地狱难度”,淘汰率达90%以上 。满分528分,想进医学院,门槛差不多要515分,要是想冲击顶尖医学院,至少得520分,绩点还得达到3.9(满分4.0) 。除了这个超难的考试,还得在本科阶段修满医学预科课程,像生物学、化学这些,预科学分通常在37 - 50学分 。而且,为了证明自己对医学的热爱和信念感,很多学生会利用暑假,甚至专门花1 - 2年的“间隔年”去医院做长期志愿服务,就为了拿到医生的推荐信,因为这在申请中会加分不少 。
再看看协和的“4+4”模式。根据2019年的招生简章,申请者得毕业于2018 - 2019年度QS世界大学排名或Times世界大学排名前50名的大学 ,到后来,招生范围扩大,门槛放宽到前100名大学,2023年还增加了U.S.News排名前20名的文理学院 。在学分要求上,必须在本科期间修完生物、化学、物理、数学等预科课程,共计至少66学分,其中生物学学分至少要达到15学分 ,从2024年起,预修课程学分更是进一步提升到不少于70学分,对生物类课程的要求也提高到25学分 ,比美国的要求还高。不过,协和是自主招生,申请者通过协和的面试和笔试就可以入学,不用参加全国统一考试 。从这些条件对比来看,虽然协和对学校排名和学分要求不低,但没有像美国那样有一个全国统一的高难度入学考试来严格筛选,在选拔机制上还是有一定区别的。
选拔机制方面,两者的差异也不容忽视。美国医学院的选拔机制非常成熟,环环相扣,严谨公正。除了前面提到的高难度入学考试和预科课程、志愿服务、推荐信等要求外,整个申请和选拔过程都有一套严格的标准和流程,并且公开透明,接受社会监督 。而国内公众对协和“4+4”模式最大的疑问,恰恰就在于选拔机制的公平性 。就拿初审材料中的医学教授推荐信来说,有人觉得这可能会给有关系的“医学世家”大开方便之门 。虽然有学生说拿到推荐信没那么难,通过选修医学课程或参与科研项目,普通学生也能接触到医学教授,但和美国相比,在推荐信的获取和审核上,还是缺乏一些更明确、更严格的规范 。还有面试环节,协和“4+4”试点班面试包括多轮迷你面试(MMI)和专家面试 ,迷你面试时间很短,主要考查申请者面对患者时的素质与表现 。虽然形式上和美国医学院入学要求差不多,但美国还有全国统一的入学考试作为重要筛选环节,而协和是自主出题进行笔试,其难度能否与MCAT对标,也受到一些专家的怀疑 。
在培养过程和后续发展上,两者同样存在不同。在美国,学生就算完成了“4+4”的学业,拿到医学博士学位,也不能马上从事医学专业工作 。还得进行“规培”,而且规培时间不短,至少3年,像神经外科这种专科,培训时间最长可达7年 。在规培期间,还要通过职业医师资格考试,只有都通过了,最终才有资格当医生 。这意味着,从本科到真正成为一名可以独立执业的医生,整个过程相当漫长,投入也非常高 。而协和的“4+4”模式,学生毕业后的规培时间则大幅缩短,相比传统医学生规培要求的3年,“4+4”学生的规培时间甚至能缩短至1年 。这就导致很多人担心,这么短的规培时间,培养出来的医生临床经验是否足够,能不能胜任医生这份工作 。毕竟医学是一门非常注重实践经验积累的学科,光有理论知识可不行。
另外,从毕业生的就业方向和发展来看,也有差异。在美国,医学博士毕业后,大部分人还是会选择进入临床一线工作,从住院医师做起,一步步积累经验,提升自己的医疗技术 。当然,也有一部分人会选择从事医学研究、医学教育等工作,但总体来说,临床实践是大多数人的选择 。而在国内,对于协和“4+4”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有观点认为,有些学生可能由于各种原因,比如科研成果突出等,毕业后不一定会长期在临床一线做手术 。可能会在拿到博士学位后,用几年时间搞课题、发文章,评上副高职称,然后进入医务处、科研处等行政部门工作 。这种就业方向的差异,也和国内的医疗环境、职业发展导向等因素有关 。
总的来说,中国协和的“4+4”模式虽然借鉴了欧美的经验,但在入学门槛、选拔机制、培养过程以及毕业生发展等方面,都和欧美模式存在明显的不同。这次董某莹事件,也让大家更加关注“4+4”模式存在的问题 。希望相关部门能借此机会,好好完善这个模式,让它能真正培养出优秀的医学人才,为我国的医疗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
来源:感性老道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