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泥巴味儿的驻村队,你见过没?可不是在田里插秧哦!话说2025年5月9号,麻城市委党校礼堂里,138个驻村工作队员,那鞋底子上的泥巴味儿,比老李家过年杀猪还热闹!这是干啥呢?搞了个乡村振兴培训会,那阵仗,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红旗招展,人山人海……呃,夸张了点,但
泥巴味儿的驻村队,你见过没?可不是在田里插秧哦!话说2025年5月9号,麻城市委党校礼堂里,138个驻村工作队员,那鞋底子上的泥巴味儿,比老李家过年杀猪还热闹!这是干啥呢?搞了个乡村振兴培训会,那阵仗,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红旗招展,人山人海……呃,夸张了点,但确实挺隆重。
为啥这么重视?还不是因为脱贫攻坚虽然取得了阶段性胜利,但返贫风险依然存在嘛!大屏幕上,2024年脱贫人口人均收入突破1.2万元的数据闪瞎眼,可3.2%的返贫风险就像个定时炸弹,悬在大家心头。这不,市长江卫国一上台就定了调子:“驻村帮扶不是请客吃饭,是要把裤腿扎进泥巴里干!” 这话掷地有声,听得福田河镇的小王心里一咯噔,立马想起上个月走访时,刘奶奶家那漏雨的屋顶……
这培训会,可不光是动员大会,更是政策解读会。红头文件“啪”地一摞,人称“乡村振兴三板斧”。第一板斧,“户户过筛子”,监测返贫风险,连张家畈镇老周都吐槽:“灶台几口锅都要登记!” 第二板斧,瞄准特色产业,从福白菊到黑山羊,23个扶持项目,每个后面都跟着白花花的银子,就说这福白菊深加工车间,招一个村民,政府补贴企业800块!第三板斧,给驻村干部立规矩:每月驻村至少22天,请假超3天要向市里打报告。乘马岗镇的小张直呼:“这是立军令状啊!” 不过,看到“帮村民解决一件实事加5分”,她眼睛又亮了,上个月帮村民卖了2000斤板栗,这得分,妥妥的!
会上,明瑞堂副书记一句“要把城里的超市供应链搬到田间地头”,让黄土岗镇的老陈听得直挠头。他那村盛产野茶,去年试水电商直播,村民对着镜头比划半天,憋出一句“好喝”,300斤茶叶愣是没卖出去。隔壁村王会计的土法子倒管用,把茶叶装竹筒当礼品卖,价格翻三倍还供不应求。
分组讨论时,这茬儿炸了锅。三河口镇90后小林嚷嚷:“抖音上‘村BA’都火了,咱就不能让大爷大妈唱山歌卖货?” 盐田河镇老李摇头:“你让七十岁老太太学直播?不如多修两条机耕路实在!” 吵得不可开交,还是专家出来打圆场:“先进工具要嫁接本土智慧,就像拖拉机不能套老黄牛的犁。”
大屏幕上,监测系统实时跳动着各种数据,但在顺河镇老吴的笔记本上,这些冷冰冰的数字变成了一个个鲜活的人:周家冲村赵大姐的肺癌手术费缺口、杨家洼村三个留守儿童上学路远、龟山镇张大爷不肯流转油茶林……老吴说:“报表上的1%返贫风险,搁到具体人身上就是100%的难。” 他兜里揣着村民塞的炒南瓜子,说是“汇报材料写饿了垫肚子”。
中午吃饭,食堂成了第二战场。木子店镇小刘吐槽村里建牛棚,老王头非要单干;夫子河镇老孙说搞菊花厂征地,李婶子要“与祖坟共存亡”……下午的会上,这些鸡毛蒜皮的事儿被摆上台面。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现身说法,龟山镇“土地入股+保底分红”,村民每亩地多赚1200元,村集体年增收80万。可白果镇老杨嘀咕:“他们村有能人带头,我们那儿的村民连合作社章程都认不全……”
会议最后,突然放了个大招——作风督查通报。大屏幕上,几张照片闪过:空白的考勤表、模糊的公示栏、朋友圈晒“扶贫日农家乐聚餐”……江市长说:“在老乡眼里,你晒的不是饭菜,是特权!” 底下好几个干部红了脸。也有暖心的,乘马岗镇小赵手机里256张工作照,全是帮村民的琐碎事,却被督导组点名表扬。
下午五点,大家揣着迷彩包散会,包里除了文件,还有各种“土特产”。张家畈镇老王带了新品种黑米,盐田河镇小陈笔记本里夹着留守儿童画的“我心中的工作队”,画上的人脚踩风火轮……老吴拦住明瑞堂副书记:“您说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可我们天天在泥巴里打滚,哪有时间写论文啊?” 副书记笑着指指他鼓鼓囊囊的裤兜:“你那些带着南瓜子味儿的走访记录,不就是最鲜活的论文吗?”
这场培训会结束了,但麻城396个村庄的故事还在继续。乡村振兴,就像一场持久战,需要每个驻村干部像“种子”一样,扎根泥土,生根发芽,结出果实。福田河镇的小王已经在盘算,明天带瓦匠去刘奶奶家修屋顶,就说“政府免费检修危房”……有些善意,需要披着政策的外衣才能送进心坎里。
那么,你认为乡村振兴最大的挑战是什么?驻村干部又该如何在“先进理念”和“土办法”之间找到平衡点呢?
免责声明:本文的时间、过程、图片,人物信息均来自于网络,文章旨在传播正能量,均无低俗等不良引导,请观众勿对号入座,并上升到人身攻击等方面。观众理性看待本事件,切勿留下主观臆断的恶意评论,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本文如若真实性存在争议、事件版权或图片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作者,我们将予以删除!
来源:无双星辰一点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