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你想不到吧?一个从农村娃一步步爬到耒阳经济开发区主任的“大人物”,居然栽了!对,说的就是曾三成,最近湖南省纪委监委网站上挂了他的名,退休前14个月被“双规”,这瓜够大家吃一阵了。
你想不到吧?一个从农村娃一步步爬到耒阳经济开发区主任的“大人物”,居然栽了!对,说的就是曾三成,最近湖南省纪委监委网站上挂了他的名,退休前14个月被“双规”,这瓜够大家吃一阵了。
这老哥的故事,得从1986年说起。那年他20岁,背个帆布包,进了衡阳师范专科学校。谁能想到,39年后,他会以这种方式“出名”呢?
先说说他早年吧。耒阳市教育局的档案里,还躺着他88年的教师分配通知书,妥妥的“耒阳市第三中学语文老师”。老教师李建国回忆说,那会儿小曾老师穿的确良衬衫,每天最早到办公室烧水,晚自习后还挨个检查教室门窗,跟现在某些“摸鱼”的年轻人一比,简直不要太积极。这股“卷王”劲儿,让他在94年被市委办公室借调,算是跳出农门的第一步。
这借调,就像鲤鱼跳龙门。当时和他一起去的有5个人,最后只有他转正了,这中间有没有猫腻,咱也不敢说,咱也不敢问。不过,市档案局的干部登记表显示,他借调期间拿到了湘潭大学行政管理的函授本科文凭,这操作,懂的都懂。
2001年,35岁的曾三成当上了竹市镇镇长。他主导修了个“三成渠”,说是为了把山那边的水引过来灌溉农田,村民张老汉现在还记得他挽着裤腿在泥地里勘测的样子。但好景不长,三年后审计局的报告出来,项目超预算47%,苗木采购单价比市场价高了两倍多!这水,怕是掺了不少“油水”吧?现在的镇党委书记,对这事儿也是讳莫如深,说是“历史问题”,得查档案。
后来,他官越做越大,05年当了城管办主任,上任就放狠话:“谁要是敢在执法车里收人一包烟,我就摘谁的帽子!”这话还被做成标语挂了八年,现在想想,真是讽刺。2013年,耒阳电视台曝光了“天价停车费”事件,涉事公司的法人,好巧不巧,正是曾三成的表弟!虽然最后说是“临时工违规操作”,但小道消息说,这停车场的特许经营权,从一开始就是“量身定做”的。
他仕途的“高光时刻”,是在2021年,55岁当上了耒阳经济开发区主任。在他任内,开发区的GDP年均增长12%,数据漂亮得跟开了挂似的。但省巡视组2024年的审计报告却指出,开发区近三年土地出让金有2.3亿元没进财政专户!更离谱的是,某新能源企业以每亩3万元拿下的50亩工业用地,半年后变成了商住用地,市场估值直接翻了20倍!这波操作,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空手套白狼”。
据说,曾主任常说要当企业的“店小二”,但想快速通过环评,就得找指定的中介机构。这家环保咨询公司成立不到三年,却承包了开发区80%的环评业务,它的法定代表人名下还有家刚注册的建筑材料公司,这关系,啧啧啧。
随着调查深入,更多黑料被扒了出来:他当副市长时分管的棚改项目,6套安置房落到了他侄女名下;兼任统战部长时,某寺庙百万修缮款不知去向;就连他力推的人才公寓项目,承建方也是他连襟控股的企业。面对这些指控,他去年底在人代会上说:“领导干部的亲属也有合法经营的权利。” 这话,细品。
其实,他这一路也不是没“闪”过红灯。2018年衡阳市纪委就收到过关于他“超标接待”的举报,但最后不了了之。2023年开发区干部民主测评,他的“廉洁自律”得分垫底,官方解释是“系统故障”。这些本该引起重视的信号,都被无视了。
专家说,这种“59岁现象”不是简单的晚节不保,而是把退休当“安全阀”,以为能平安落地就万事大吉。现在《监察法实施条例》规定了“终身追责”,退休了也照样查!
曾三成被查后,耒阳官场地震了。开发区38家企业联名要求公开招商引资协议,市人大启动国有资产管理专项质询,就连他母校衡阳师范学院的校友名录都把他除名了。更耐人寻味的是,耒阳政务网“领导之窗”立马更新,新任开发区主任的简历上特意标注了“异地交流任职”。
这起案件,值得我们深思:权力该如何监管?如何防止“59岁现象”?我们又该如何构建更健康的政治生态?
免责声明:本文的时间、过程、图片,人物信息均来自于网络,文章旨在传播正能量,均无低俗等不良引导,请观众勿对号入座,并上升到人身攻击等方面。观众理性看待本事件,切勿留下主观臆断的恶意评论,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本文如若真实性存在争议、事件版权或图片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作者,我们将予以删除!
来源:星空故事会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