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一个宁静的小乡村,王郑担任着村支书的职务已经二十几年了。他是村民们投票选上来的,为人正直,处理事情都是按规章办事,绝不偏袒家人,也正因为如此,他深受村民们的信任。
(本文为粉丝投稿,口述人为王泽,作者记录,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请理性阅读,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在一个宁静的小乡村,王郑担任着村支书的职务已经二十几年了。他是村民们投票选上来的,为人正直,处理事情都是按规章办事,绝不偏袒家人,也正因为如此,他深受村民们的信任。
每个月,王郑都会例行去县里开会,认真地做笔记,学习新的政策和指示。这个月也不例外,会议结束后,王郑正准备收拾东西回村,却被县里的领导叫住了。
“王郑啊,有个事儿要跟你说一下。过几天,咱们县里要安排一位下放户去你们村里。” 领导的表情有些严肃。
王郑一听,心里微微一紧,以往村里也来过下放户,但每次都或多或少会带来一些麻烦。他连忙问道:“领导,这下放户是个什么样的人啊?”
领导微微皱了皱眉头,说道:“这个人啊,并不像外表看起来那么没头脑。你可得多多注意。但你放心,此人身份特殊,你们村里的干部无权批斗,只要多注意他就好。”
王郑心里在思考这个下放户这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既然领导都这么说了,那肯定不简单。他点了点头,向领导保证一定会妥善安排好这位下放户。
田保国坐着那辆破旧的牛车来到村里后,村支书王郑热情地将他迎接了进来。王郑带着田保国来到村里为他安排的住处,那是一间土坯房。田保国看了看这土坯房,眉头皱了起来,毫不客气地说道:“这房子还不如不住呢,我睡在外面打地铺都行。” 这话说得让王郑有些尴尬,他没想到这个田保国如此直接,丝毫不给他这个村支书留面子。
王郑看着田保国那不满的样子,仔细想了一下,人家毕竟是县里领导安排下来的人,不能怠慢了。于是,王郑咬了咬牙,决定为田保国加盖一间砖房。他立刻召集了村里的一些壮劳力,大家一起动手,没过多久,一间崭新的砖房就盖好了。田保国看到这新盖的砖房,撇了撇嘴,倒也没说什么,算是安心住下了。
村里的农耕时节到了,王郑本想着田保国是县级领导安排下来的人,得先询问他本人的意见,再来安排土地。可是村里的事务实在是繁忙,各种事情一件接着一件,王郑忙得晕头转向,这件事就暂时被搁置了下来。
没想到,没过几天,田保国自己找上门来了。他一脸怒气地找到王郑,大声说道:“村支书,你这是差别对待啊!为啥不给我安排土地?” 王郑被田保国这突如其来的质问弄得有点懵,他连忙解释道:“老田啊,这不是村里事情太多,给忙忘了嘛。你别生气,我马上就给你安排。”
王郑开始考虑给田保国安排什么样的土地。他思来想去,决定给田保国分配两亩棉花地。他把田保国带到那两亩棉花地旁边,说道:“老田啊,这两亩棉花地就归你了,你好好栽种,有啥问题随时来找我。” 田保国看了看那两亩棉花地,虽然心里还是有点不满意,但也没再说什么。
田保国开始着手准备栽种棉花。他对种地这事其实也不是很在行,但他也不想被人看扁,决定好好干一场。他先去请教了村里的一些老农民,了解了棉花的种植方法和注意事项。然后,他又去镇上买了一些种子和农具。
回到村里后,田保国就开始忙碌起来。他先把土地翻了一遍,把土块打碎,弄得平平整整。然后,他按照老农民教他的方法,把种子播撒下去,再轻轻地盖上一层土。做完这些后,他又去挑水来浇地,累得满头大汗。
村里的人看到田保国这么认真地种地,都觉得有些意外。他们原本以为这个从城里来的下放户不会干农活,没想到他还挺能吃苦的。
王郑也时不时地过来看看田保国的进展。他看到田保国这么努力,心里也很欣慰。他对田保国说:“老田啊,不错啊,没想到你还挺能干的。” 田保国哼了一声,说道:“我可不想被人看不起。”
随着时间的推移,棉花苗渐渐长了出来。田保国更加用心地照顾这些棉花苗,除草、施肥、浇水,一样都不落下。他每天都早早地起来,去棉花地里看看,晚上也要等到天黑了才回来。有一天,田保国在棉花地里除草的时候,发现有一些棉花苗的叶子变黄了。他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心里很着急。他赶紧去找王郑,王郑也不懂这些,只好带着他去请教村里的老农技员。老农技员来到棉花地一看,说道:“这是生虫子了,得赶紧打药。”
田保国赶紧去买了农药,按照老农技员的指导,给棉花苗打了药。过了几天,那些变黄的叶子又变绿了,田保国这才松了一口气。
经过田保国的精心照料,那两亩棉花地长得越来越好。到了收获的季节,棉花白花花的一片,十分喜人。田保国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心里充满了成就感。
村里的人没想到这个直性子的下放户还真有两把刷子。田保国也开始和村里的人有了更多的交流,他不再像刚来的时候那么孤僻了。
但母亲看着田保国,心里总觉得不踏实。她对王郑说:“当家的,这个田保国在来这之前,谁知道他有没有做过什么坏事呢?你可离他远点,小心引火烧身。” 王郑听了妻子的话,微微皱了皱眉头,说道:“你别瞎操心,我心里有数,别乱讲。”
田保国来到村里后,王郑发现他力气比较大。考虑到村里的农活需求,王郑便安排他帮忙牵牲口耕地。这活确实稍微重了些,但田保国没有提出反对意见。他默默地接受了这个安排,每天跟着村民们一起早出晚归地劳作。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村里平静的生活,却在某一天被一场意外打破。村里有个三十几岁的无业游民任哉,父母双亡,不与亲戚来往,平时十分孤僻。这天,任哉不知道在哪里喝了酒,醉醺醺地在村里晃悠。当他看到一个年轻的良家妇女时,竟借着酒劲耍起酒疯来。
那女子吓得脸色苍白,一边躲避一边大声呼救。正在附近的田保国听到呼救声,立刻赶了过来。田保国看到任哉的恶劣行径,心中的怒火瞬间被点燃。他大喝一声:“你干什么呢!” 任哉却丝毫没有收敛,反而更加嚣张地说:“关你什么事?” 田保国忍无可忍,冲上去就和任哉打了起来。
两个人扭打在一起,场面十分激烈。任哉虽然喝了酒,但也不甘示弱,和田保国打得难解难分。周围的村民们看到这一幕,都吓得不敢上前,赶紧跑去通知王郑。
王郑一听,立刻带着几个民兵赶到了现场。他们看到田保国和任哉打得不可开交,赶紧上前将两人拉开。王郑满脸怒容地看着任哉,严厉地批评道:“任哉,你看看你,思想不正,净干些混账事!” 任哉此时酒也醒了大半,低着头不敢说话。
然后,王郑又转过头对田保国说:“老田啊,下次可别这么冲动,有事儿找我们解决,别自己动手。” 田保国低着头,没有反驳。他知道自己刚才确实有些冲动了,但看到任哉欺负那女子,他实在是忍不住。
任哉经过这次教训,也收敛了许多,不敢再随便惹事。
1965 年,镇里传来了一个消息,恢复了一批老干部,在干部名单中,田保国赫然在列。原来,田保国曾是地方军队的干部。
没过多久,军队便派人来接田保国,他在离开之前,他不忘差人给王郑送来礼品。他深知在自己下放的这段日子里,王郑对他的照顾和包容。逢年过节,田保国也会给王郑送来礼品,以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1970 年,我准备参军。经过一系列的体检和考核,我却因为血压高被刷了下来。王郑心里很着急,他想到了田保国。
王郑犹豫再三,还是给田保国打了电话,说明了情况。田保国没有丝毫犹豫,立刻帮忙协调。很快,我就被录取了。
这件事在村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大家都感叹王郑的善良和正直得到了回报。王郑也感慨万分,他当初对田保国的帮助并没有想过要什么回报,只是觉得应该公正地对待每一个人。而现在,这份善意却给了自己的儿子一个难得的机会。
来源:阿妞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