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同时探索联农带农新产业模式,近日,六哨乡开展了2025年非物质文化遗产彝绣技艺培训活动。此次活动吸引了众多当地刺绣爱好者参与,为彝绣这一传统技艺的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更为当地刺绣产业发展开辟了新的方向。
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同时探索联农带农新产业模式,近日,六哨乡开展了2025年非物质文化遗产彝绣技艺培训活动。此次活动吸引了众多当地刺绣爱好者参与,为彝绣这一传统技艺的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更为当地刺绣产业发展开辟了新的方向。
培训邀请了寻甸阿梅彝绣文化传播中心的李文燕老师进行授课,李老师作为彝绣领域的资深专家,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精湛的技艺,她的教学深入浅出,生动有趣,深受学员们的喜爱。李老师从最基础的针法、色彩搭配、图案设计等方面入手,进行耐心细致的讲解与示范。学员们认真聆听,仔细观察,不时提出问题,与老师进行互动交流。大家手持绣针与绣布,认真练习,力求掌握每一个技巧,现场满是对传统技艺的尊重与热爱。学员们纷纷表示不仅学到了实用的刺绣技能,还对彝族文化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培训活动在传授彝绣这项非遗技艺的同时,也成为了六哨乡“订单式生产”联农带农新路径的开端,下一步,六哨乡将积极与外界服装企业、手工艺品经销商等进行洽谈合作,达成订单合作意向。按照订单需求,由学员来完成绣品制作,实现彝绣产业的联农带农。一方面,参训学员通过完成订单获得收入,实现增收致富;另一方面,订单式生产促使更多人关注和参与到彝绣产业中来,进一步推动彝绣技艺的传承与发展,形成良性循环。六哨乡将继续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力度,不断完善“订单式生产”的联农带农模式,推动彝绣产业做大做强。
来源:寻甸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