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西汉时期,汉武帝为了对抗匈奴,采取 “断匈奴右臂” 的策略,积极经营西域。他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 ,使得中西贸易繁荣发展,西汉与西域建立起军事和政治联盟。此后,西汉通过军事征服和经济控制,将西域纳入中国的重要边疆地区,西汉的文化、宗教和科技等也开始
西汉时期,汉武帝为了对抗匈奴,采取 “断匈奴右臂” 的策略,积极经营西域。他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 ,使得中西贸易繁荣发展,西汉与西域建立起军事和政治联盟。此后,西汉通过军事征服和经济控制,将西域纳入中国的重要边疆地区,西汉的文化、宗教和科技等也开始影响到西域。汉宣帝神爵二年(公元前 60 年),西汉设置西域都护府,标志着新疆地区正式纳入中国版图 ,这对西域地区稳定、经济发展、文化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西汉末年,政治日益腐败,土地兼并成风,社会动荡不安。汉元帝即位后,皇权旁落、外戚与宦官势力兴起,西汉开始走向衰败。公元 8 年,外戚王莽废除孺子婴太子之位,建立新朝,西汉灭亡。王莽篡汉后,推行了一系列不切实际的改革措施,还执行了错误的民族政策,他贬低周边各族,更改他们君主的名号和印章,引起了各族的强烈不满和反抗 。匈奴趁机卷土重来,重新统治西域各国,西域都护被废置,汉朝在西域的影响力归零,丝绸之路也被迫中断。
公元 25 年,刘秀重建汉朝政权,史称东汉 。东汉建立之初,由于长期的战乱,国家元气大伤,民生凋敝,百废待兴。刘秀为了恢复经济,巩固统治,采取了一系列休养生息的政策,如释放奴婢、减轻田赋、整顿吏治等 。在对待西域的问题上,刘秀鉴于国内的形势,暂时放弃了对西域的经营,采取了闭关自守的政策。
然而,刘秀虽然表面上对西域不管不问,但他的内心始终牵挂着这片土地,毕竟西域不仅是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还关系到汉朝的国家安全。到了汉明帝刘庄时期,经过光武帝刘秀的苦心经营,国内局势已经基本稳定,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国力逐渐增强。汉明帝是一位有抱负、有作为的皇帝,他不甘心祖先打下的西域疆土就这样被匈奴霸占,决心继承汉武帝的遗志,重新打通西域,恢复汉朝对西域的统治。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汉明帝开始积极筹备对匈奴的战争。他一方面加强军事训练,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另一方面,他还派人出使西域,了解西域各国的情况,为日后的军事行动做准备。在这个过程中,汉明帝发现了一个人才,他就是窦固。窦固是东汉开国功臣窦融的侄子,他自幼熟读兵书,精通武艺,对西域的情况也非常了解。汉明帝认为窦固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军事人才,于是决定重用他,让他负责筹备对匈奴的战争。
公元 73 年,一切准备就绪,汉明帝刘庄正式下达了对匈奴的作战命令。他任命窦固为奉车都尉,耿秉为驸马都尉,秦彭为骑都尉,率领四路大军,浩浩荡荡地向西域进发 。这四路大军分别是:窦固与耿忠率领张掖、酒泉、敦煌诸郡兵和羌胡一万两千骑,从酒泉出发,向天山进击;耿秉与秦彭率领陇西、天水、武威诸郡兵、羌胡万骑,从居延塞出发,向居延和三木楼山进击;祭肜与吴棠率领河东、西河、北地诸郡兵,南单于一万一千骑,从高阙出发,向涿邪山进击;来苗与文穆率领太原、雁门、代郡、上谷、渔阳、右北平诸郡边军和乌鲜卑一万一千骑,从平城塞出发,向匈河水进击 。
窦固深知此次任务的艰巨,他不敢有丝毫懈怠,一路上精心筹备,制定了详细的作战计划。他的目标是攻打天山,占领伊吾卢,进而打通西域的通道。在行军过程中,窦固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军事才能,他巧妙地利用地形,避开了匈奴的主力部队,选择了一条相对隐蔽的路线,成功地绕过了匈奴的防线,出其不意地出现在天山脚下。
而此时,其他三路大军的进展却并不顺利。耿秉和秦彭所部虽然横越沙碛六百里,直抵三木楼山,但北匈奴早已闻风而逃,他们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战果;来苗和文穆所部踏破匈河水畔,北匈奴部众全都溃散逃逸,同样也没有对匈奴造成太大的打击;祭肜和吴棠所部与南匈奴单于部众合作不力,出高阙塞九百里后,只占领了一座小山便谎称取胜退兵,畏缩怯战的行为受到了众人的耻笑 。
相比之下,窦固这一路却收获颇丰。他派遣假司马班超率领一支小分队,先行前往伊吾卢一带进行侦察。班超不负众望,在伊吾卢发现了匈奴的踪迹。他当机立断,率领小分队向匈奴发起了突然袭击。匈奴人被打得措手不及,纷纷四散逃窜。班超乘胜追击,斩杀了众多匈奴人,成功地赶走了匈奴,占领了伊吾卢。
窦固得知班超的胜利后,立即率领大军赶到了伊吾卢。他对班超的表现赞不绝口,认为班超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随后,窦固以伊吾卢为据点,继续向天山深处进发。在天山脚下,窦固终于与北匈奴的主力部队 —— 呼衍王部遭遇。呼衍王是北匈奴的一员猛将,他率领着匈奴军队,在天山一带横行霸道,无恶不作。他听说窦固率领汉军前来,便率领大军前来迎战,想要给窦固一个下马威。
面对呼衍王的挑衅,窦固毫不畏惧。他亲自率军与呼衍王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战斗。战场上,刀光剑影,喊杀声震天。窦固身先士卒,冲锋陷阵,鼓舞着汉军的士气。汉军将士们也个个奋勇杀敌,与匈奴军队展开了殊死搏斗。经过一番激战,汉军终于击败了呼衍王的军队,斩杀了一千多匈奴人 。呼衍王见势不妙,率领残部仓皇逃窜。窦固乘胜追击,一直追到了蒲类海(今新疆巴里坤湖),才收兵回营 。
窦固虽然在军事上取得了胜利,但他深知,要想彻底恢复汉朝对西域的统治,仅仅依靠武力是不够的,还需要采取外交手段,争取西域各国的支持和归附。于是,窦固决定派班超出使西域,利用他的智慧和勇气,去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
班超是一个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他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父亲班彪、哥哥班固和妹妹班昭都是著名的史学家 。然而,班超却不甘于平淡的文墨生活,他心怀壮志,渴望在战场上建功立业。他曾投笔从戎,跟随窦固出击匈奴,表现出色,深受窦固的赏识 。这次,窦固将出使西域的重任交给了班超,希望他能够不负众望,完成使命。
公元 73 年,班超带着 36 名勇士,踏上了出使西域的征程。他们首先到达了鄯善国,鄯善王一开始对他们非常热情,给予了很高的礼遇。但没过多久,班超就发现鄯善王的态度发生了变化,变得冷淡起来。班超敏锐地察觉到,这其中一定有问题。经过一番调查,他得知原来是匈奴的使者也来到了鄯善国,并且对鄯善王施加了压力,使得鄯善王犹豫不决,不知道该如何选择。
面对这种情况,班超当机立断,他召集手下的 36 名勇士,对他们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如今我们的处境十分危险,如果不采取行动,等到鄯善王把我们交给匈奴人,我们就死无葬身之地了。现在只有一个办法,就是趁夜袭击匈奴使者的营地,把他们全部消灭。这样一来,鄯善王就会彻底断绝与匈奴的联系,转而归附我们汉朝。” 班超的一番话,说得慷慨激昂,激发了众人的斗志。大家纷纷表示愿意听从班超的指挥,与匈奴人决一死战。
当天夜里,班超带领着 36 名勇士,悄悄地摸到了匈奴使者的营地。他们兵分两路,一路放火,一路击鼓呐喊。匈奴使者们正在睡梦中,突然被大火和喊杀声惊醒,顿时乱作一团。班超等人趁机冲入营地,与匈奴人展开了激烈的战斗。经过一番拼杀,他们成功地斩杀了匈奴使者及其随从一百多人,取得了一场辉煌的胜利。
鄯善王得知匈奴使者被杀的消息后,惊恐万分。他深知班超的厉害,也明白汉朝的实力不可小觑。于是,他决定彻底归附汉朝,并将王子送到汉朝做人质,以示诚意。班超成功地完成了在鄯善国的任务,为汉朝在西域打开了第一个突破口。
接着,班超又马不停蹄地前往于阗国。于阗国是西域的一个大国,在西域有着重要的影响力。然而,于阗王对班超等人的到来并不热情,态度十分冷淡。原来,于阗国的巫师与匈奴勾结,他们对于阗王说:“汉朝使者有一匹好马,我们可以向他们索要,用来祭祀天神。如果他们不给,就说明他们没有诚意,我们就不能归附汉朝。” 于阗王听信了巫师的话,派人向班超索要马匹。
班超早就料到了这一点,他将计就计,答应了于阗王的要求。但他提出,必须由巫师亲自来牵马。当巫师来到后,班超二话不说,立刻将他斩杀,并提着巫师的首级去见于阗王。班超对于阗王说:“你们的巫师与匈奴勾结,妄图破坏我们两国的友好关系。如今我已经将他斩杀,希望大王能够认清形势,不要与匈奴为伍。否则,匈奴的下场就是你们的榜样。” 于阗王看到班超如此果断和强硬,又得知匈奴使者已经被杀,心中十分害怕。他连忙向班超道歉,并表示愿意归附汉朝。
在班超的努力下,越来越多的西域国家加入了汉朝的阵营,他们与汉朝建立了友好的关系,共同对抗匈奴。这些国家为汉朝提供了物资和情报支持,成为了汉朝在西域的重要盟友。班超的名字也在西域各国中传开,他成为了西域各国敬畏的对象,被人们称为 “班定远”。
窦固在军事上的胜利和班超在外交上的成功,让汉明帝看到了恢复汉朝对西域统治的希望。然而,汉明帝并不满足于此,他想要彻底征服西域,让西域各国完全归附汉朝。于是,在公元 74 年,汉明帝再次任命窦固为统帅,率领大军出征西域 。这一次,窦固的目标是车师国。
车师国位于西域的东部,是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车师国分为车师前部和车师后部,两部之间相距五百多里 。车师国一直以来都是匈奴的附属国,他们与匈奴勾结,经常侵扰汉朝的边境,对汉朝在西域的统治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窦固率领大军抵达西域后,首先对车师国的情况进行了详细的了解。他发现,车师前部和车师后部虽然同属车师国,但两者之间的关系并不融洽,时常发生矛盾和冲突。窦固认为,这是一个可以利用的机会。于是,他决定采取分化瓦解的策略,先攻打车师后部,然后再逼迫车师前部投降。
然而,窦固的副手耿秉却提出了不同的意见。耿秉认为,车师后部的实力较强,而且地处偏远,攻打起来难度较大。相反,车师前部的实力较弱,而且距离汉朝较近,攻打起来相对容易。因此,耿秉建议先攻打车师前部,然后再利用车师前部的力量,迫使车师后部投降。
窦固和耿秉各执己见,争论不休。最终,窦固还是采纳了耿秉的建议,决定先攻打车师前部。于是,窦固和耿秉率领大军,向车师前部发起了进攻。车师前部的国王得知汉军前来攻打,急忙调集军队,进行抵抗。然而,车师前部的军队根本不是汉军的对手,他们在汉军的猛烈攻击下,节节败退。
窦固和耿秉率领汉军乘胜追击,很快就逼近了车师前部的都城。车师前部的国王见大势已去,只好出城投降。窦固和耿秉顺利地占领了车师前部的都城,车师前部宣告平定。
车师前部被平定后,车师后部的国王感到了巨大的压力。他知道,汉军接下来的目标就是自己。于是,车师后部的国王急忙加强了都城的防御,准备迎接汉军的进攻。
窦固和耿秉并没有给车师后部的国王太多的准备时间。他们在平定车师前部后,立即率领大军向车师后部进发。车师后部的国王得知汉军前来,亲自率领军队出城迎战。然而,车师后部的军队同样不是汉军的对手,他们在汉军的攻击下,很快就被击败。
车师后部的国王见军队被击败,只好率领残部退回都城。窦固和耿秉率领汉军将车师后部的都城团团围住,日夜攻打。车师后部的国王在坚守了几天后,终于抵挡不住汉军的进攻,只好出城投降。
窦固和耿秉成功地平定了车师国,这让汉明帝非常高兴。他认为,窦固和耿秉为汉朝立下了大功,应该给予他们重赏。于是,汉明帝下令,对窦固和耿秉进行了嘉奖,并赏赐了他们大量的财物。
平定车师国后,窦固认为,汉朝应该重新设置西域都护及戊己校尉,以加强对西域的管理。于是,窦固向汉明帝上书,建议重新设置西域都护及戊己校尉。汉明帝采纳了窦固的建议,任命陈睦为西域都护,耿恭为戊己校尉,关宠为戊己校尉 。从此,汉朝在西域的统治重新得到了巩固,丝绸之路也再次畅通无阻。
窦固出击匈奴,以及后续班超在西域的一系列行动,彻底改变了东汉在西域的局势,汉朝重新恢复了对西域的统治,实现了汉武帝 “断匈奴右臂” 的战略构想 。这一伟大胜利,不仅让汉军重新踏上西域的土地,更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历史遗产。
在政治上,窦固的胜利重新树立了汉朝在西域的权威,西域各国纷纷归附汉朝,重新建立起了以汉朝为中心的政治秩序。汉朝通过设置西域都护和戊己校尉,加强了对西域的管理和控制,使得西域地区成为了汉朝版图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政治上的统一,为后来中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经济上,丝绸之路的重新畅通,促进了中原地区与西域乃至中亚、欧洲之间的贸易往来。大量的丝绸、茶叶、瓷器等商品通过丝绸之路运往西方,而西域的香料、珠宝、良马等也源源不断地流入中原。贸易的繁荣,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也带动了沿途城市的兴起和发展,为汉朝的经济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文化上,汉朝与西域各国的交流日益频繁,中原文化与西域文化相互交融,共同促进了文化的繁荣和发展。佛教就是在这一时期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的,对中国的思想、文学、艺术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汉朝的科技、文化等也传播到了西域,促进了西域地区的文明进步。
此外,窦固的胜利也使得窦氏家族在东汉朝廷中的地位日益显赫,成为了举足轻重的外戚势力。窦固的堂侄窦宪后来更是率领汉军大破北匈奴,在燕然山刻石记功,进一步巩固了窦氏家族的地位 。然而,窦氏家族的势力逐渐膨胀,最终引发了朝廷的政治危机,这也从侧面反映了窦固出击匈奴这一事件对东汉历史发展的深远影响。
窦固出击匈奴是东汉历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它不仅展现了汉军的英勇和智慧,也体现了汉朝统治者的战略眼光和决心。这次胜利,让西域重新回到了汉朝的怀抱,为丝绸之路的繁荣奠定了基础,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来源:胖五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