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十年前的文玩江湖,风云变幻,那些红极一时的热门文玩,如今部分难觅踪影。玩过其中三个的,想必都在文玩圈摸爬滚打多年,我得尊称一声大哥!
十年前的文玩江湖,风云变幻,那些红极一时的热门文玩,如今部分难觅踪影。玩过其中三个的,想必都在文玩圈摸爬滚打多年,我得尊称一声大哥!
玩过的兄弟,可还记得十年前文玩圈,那股 “越大越贵” 的邪风?
谈及十年前文玩圈的风云变幻,金刚菩提,作为菩提子领域的标杆,其热度与玩家基础始终稳居前列。
然而在文玩市场蓬勃兴起的时期,真正令资深玩家难忘的并非后来,声名大噪的一代盘龙纹金刚,而是曾一度 “叱咤风云” 的落地红。
如今提及落地红,多数新玩家已感陌生,但在当年,它的风头无两堪称现象级存在。
究其缘由,在于彼时,金刚菩提的审美逻辑,极为直接,那就是“以大为贵” 是核心准则。
尺寸越大的金刚菩提,越受追捧,稀缺性与价格随尺寸,增长呈几何级攀升,而纹路细腻度、皮质优劣等因素,反退居次位。
然而天然金刚菩提,受生长规律限制,常规尺寸多在 2.3 厘米左右,超过这一规格的大尺寸原籽堪称凤毛麟角,价格亦令人望而却步。
正是在这样的市场背景下,落地红以 “挑战者” 姿态强势入局:其尺寸起步即达 2.5 厘米,饱满者可与核桃相媲美,瓣数丰富、外形规整、色泽红艳,在 “唯大是从” 的消费热潮中,迅速被赋予 “印尼野生金刚” 的高端定位。
商家借势炒作,将其价格推至与同尺寸金刚菩提比肩,吸引无数玩家为其夸张的外在形态买单,却也为后续的 亏空经历埋下伏笔。
作为亲历者,笔者当年亦未能免俗,跟风购入一串。
初始盘玩时,其宏大的尺寸确令人眼前一亮,然而不久便显露弊端。
密度不足导致手感轻飘,纹路浅薄缺乏层次,盘玩月余即出现发黑、发糠现象,与商家宣扬的 “盘玩玉化” 效果相去甚远。
泰国佛牌在文玩圈的兴衰历程颇具戏剧性。
从 2013 年开始,泰国佛牌凭借独特造型,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在文玩圈崭露头角,迅速吸引了众多关注。
而明星富豪等公众人物的喜爱,更是将泰国佛牌的热度推向了一个高峰,让更多的人趋之若鹜,市场需求,也随着这一热潮不断攀升。
然而,好景不长,有关其制作使用了不寻常材料(此处不便展开,可自行搜索)的争议出现,这对佛牌的声誉,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
随着市场口碑的恶化,人们对泰国佛牌的需求急剧下降。
最终,泰国佛牌在文玩圈的地位一落千丈,失去了曾经的辉煌和人们的青睐,逐渐被市场所淘汰。
滴血莲花
2012 年左右,它突然冒出来,长得像莲花,颜色血红,商家说这是海南悬崖上的野菠萝籽,得冒险采摘,还说和佛教文化沾边,什么 “菩萨滴血护佑” 之类的,一下子就火了。
好的手串标价五位数,顶级的能喊到 30 万,好多人跟风买,觉得特有面子。
那时候贴吧里好多人晒自己 DIY 滴血莲花,结果手被刺得鲜血直流,大家还开玩笑说 “怪不得叫滴血莲花”。
但假的真不了。2014 年,植物学家出来说,这玩意儿就是普通野菠萝的籽,海南遍地都是。
所谓的血色根本不是天然的,是药水泡、高温烤出来的,盘久了会褪色,露出里面的棕黄色木质本质。
更打脸的是,有人曝光了海南的加工作坊,工人们用电动工具批量打磨,成本才几块钱......
真相一出来,市场立马崩了。
库克,一开始火起来是在 ,大概是在2015 年底到 2016 年初。
彼时的文玩圈,审美疲劳,传统的星月菩提、核桃这些热度下去,玩家搜寻新潮流。
这个库克腾空出世,当然,也携带着 “中东圣物”、“贵族把玩” 的说法,再加上它质地硬、看着新鲜,盘起来也不麻烦,一下子就成了 “网红”。
库克
当时商家一顿炒作,精品手串能卖到好几千,甚至有人拿椰壳冒充库克来赚钱,可见那会儿多热。
但这股热乎劲儿也就维持了半年多,2016 年下半年就开始往下滑了。
库克
首先是供应跟不上热度。
巴西棕榈果产量大,商家一看能赚钱,大量加工,市场上一下子堆满了库克手串,供大于求,价格自然暴跌,从几千跌到几百,精品也卖不上价了。
玩家发现这东西毛病不少,色差明显、棕眼多,还容易开裂,盘久了体验不好,跟宣传的 “完美盘玩” 差挺远。
棕榈果
另外,文玩圈里替代品也不少,比如椰蒂、橄榄核这些更稳定的品类重新被关注,库克本身又没什么深厚的文化背景,就是个新噱头,热度一退大家就觉得没意思了。
再赶上 2016 年整个文玩市场都不景气,消费者也更谨慎,投机的人撤了,库克就跟着迅速降温。
现在库克基本算小众品类了,只有少数喜欢耐盘物件的玩家还在玩。
库克手串
前几年直播带货火的时候,有人想重新包装它,比如编 “海椰子稀缺” 之类的故事,但大家早就知道它的真实价值,没再掀起什么风浪。
清朝的时候,宫里的工匠把它染成翡翠绿色,做成鼻烟壶、扳指、印章这些物件,只有皇室和贵族能用,是身份的象征,老百姓基本见不着。
2010 年前后,清宫剧热播,文玩圈又流行复古风,这个藏在历史里的老物件突然火了,成了玩家眼里的 “顶级文玩”。
商家抓住 “以前只有皇家能用” 这个卖点,说虬角原料即将告罄,还把它和田黄石、鸡血石并称为 “文玩圈三大贵货”。
尤其是它标志性的绿色,被说成 “古法秘制、永远不褪色” 的神秘工艺。其实就是用中药或者矿物颜料慢慢泡出来的颜色。
2013 年那会,传闻一个虬角扳指能标价 5 万到 10 万,每克比黄金还贵。
虬角
问题来了,现代染色技术越来越厉害,以前得花很长时间、靠老师傅手艺才能染出的绿色,现在用化学药水几天就能搞定,颜色还特别均匀。
这样一来,虬角靠传统工艺撑起来的独特性没了。
2015 年前后,椰蒂手串的价格水涨船高。
商家还搞出 “分级制度”,什么 “帝王紫椰蒂”(其实就是老料氧化后的深紫色)、“陨石坑椰壳”(故意保留表面坑洼当 “特色”),越离谱的概念越能卖高价。
当时圈子里流行一句话:“没一串椰蒂,都不好意思说自己玩文玩。”
不少玩家省吃俭用买高价椰蒂,就为了在聚会时显摆。结果盘着盘着发现不对劲:所谓 “帝王紫” 盘半年就褪色成棕黄色。
懂行的玩家看,发现不就是椰子壳嘛,但架不住宣传到位,新手玩家纷纷掏钱买单,生怕错过 “升值机会”。
2017 年之后,椰壳椰蒂的价格暴跌,现在几百元就能买一串。现在回头看,当初的疯狂简直像一场闹剧 ,靠信息差和攀比心理割韭菜,一茬又一茬。
最后一个再来说一下鹤顶红,当然,这个放到现在已经是违法制品了。
人人对保护野生动物越来越重视,都知道非法捕杀、交易这些动物是犯法的。且文玩市场上也多了很多其他选择,像蜜蜡、琥珀之类的,这些不仅合法,盘玩效果也不差。
文玩爱好者们的喜好也变了,更倾向于有文化内涵、有历史底蕴的文玩。
从被故事哄抬的 “天价贵物” ,到如今人人可入的 “亲民担当”,文玩潮流的变迁像一面镜子,照见文玩圈的狂热与理性,也映出我们对 “玩物” 心态的转变 。
比起追逐标签和泡沫,或许 “自己玩得开心” 才是硬道理。
话说回来,你当年有没有为某件被炒作的文玩交过 “学费”?
快来评论区聊聊!
来源:农人乐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