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月13日,2025湖南-粤港澳大湾区经贸合作交流会(以下简称“港洽周”)正式开幕,在香港和深圳两地举行。本次“港洽周”重点聚焦投融资、优势产业链、湘商回归、校友回湘、科技创新等方向,充分展示了湖南抓住新一轮对外开放机会的积极姿态。
湖南日报全媒体评论员
5月13日,2025湖南-粤港澳大湾区经贸合作交流会(以下简称“港洽周”)正式开幕,在香港和深圳两地举行。本次“港洽周”重点聚焦投融资、优势产业链、湘商回归、校友回湘、科技创新等方向,充分展示了湖南抓住新一轮对外开放机会的积极姿态。
粤港澳大湾区,是湖南拥抱世界的重要桥梁。5月1日,一列满载吉利汽车配件的湘粤非铁海联运班列从株洲中车物流驶出,经广州南沙港中转后,再通过海运方式发往马来西亚巴生港。今年一季度,湘粤非铁海联运班列共运输货物11160标箱,线路辐射非洲、中东、东南亚和欧美等多个区域。凭借通江达海的地理优势,粤港澳大湾区与湖南通过该运输线路,实现了服装、陶瓷、汽车及轨道交通设备等多类商品的高效联运,帮助相关企业有效破解了物流周转时间长、综合成本高等难题。源源不断的货物流通,见证着湖南与粤港澳大湾区之间稳定而密切的合作关系。
5月14日,湖南-香港投融资对接洽谈会在港举行。会上,全球专业服务机构毕马威发布《湖南省投资环境评估报告》,总结出湖南“一低六好一优”的突出特点,即生活成本低,教育资源好、医疗条件好、产业基础好、开放平台好、科研平台好、人才资源好,以及营商环境优。近年来,“港洽周”从传统经贸活动升级为区域合作新标杆,港澳地区依托“背靠祖国、联通世界”的独特优势,日益以“超级联系人”身份赋能湖南发展。而湖南拥有“一带一部”区位优势,既是大湾区产业转移的重要承载地,又是其拓展内陆市场的战略腹地。这种共生关系促进了双向赋能、良性循环,使得双方在能源、文旅、民生等多领域合作空间越来越广阔。
融合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模式。湖南如何更好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关键在于主动靠上去、精准融进去。比如,香港在国际金融、国际贸易、国际交流方面具有突出优势,我省这些方面恰好有较大服务需求。为此,可聚焦高质效金融供需对接,深化金芙蓉基金科创生态联盟与粤港澳大湾区科研院所、企业、投资机构合作,构建“湾区尖端研发—湖湘高效转化”的跨区域科创新链条。与此同时,可借助粤港澳大湾区的国际化平台,加强品牌宣传和文化互动,吸引更多消费者畅游湖南,让“湘菜”“湘瓷”“湘茶”等湖湘特色IP走向世界。
“不管客商外商,来了湖南就是湘商。”湖南有近30万湘商、10万校友扎根港澳,湖南人“敢为人先”的开拓精神与粤港澳大湾区务实、包容、开放、创新的精神特质相辅相成。促进更多湘商回归、校友回湘,亦是本次“港洽周”的重点。说到底,“回乡”不仅是一种情感归属,更是一份事业选择。要让这份选择变得更加坚定,就需要我们在充分发挥湖南创业低成本、生活高品质比较优势的同时,还需以一流的营商环境和产业生态取信于广大湘商。
随着国家区域协调发展布局向纵深推进,多重国家战略在湖南交汇叠加,湖南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迎来了难得机遇。把握好“港洽周”举办契机,让洞庭云涛与维港碧浪同频共振,湖南将持续与粤港澳大湾区携手共进、推动区域协同发展,加快实现“三高四新”美好蓝图。
本文来自【华声在线】,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