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章帝刘炟:19岁登基,开创不一样的东汉盛世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16 09:28 2

摘要:公元 75 年,对于东汉王朝而言,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这一年,汉明帝刘庄驾崩,年仅 19 岁的刘炟登上了皇位,成为东汉的第三位皇帝,即汉章帝。刘炟虽年少,却有着远超年龄的成熟与担当,他的登基,为东汉王朝带来了新的气象与希望。

公元 75 年,对于东汉王朝而言,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这一年,汉明帝刘庄驾崩,年仅 19 岁的刘炟登上了皇位,成为东汉的第三位皇帝,即汉章帝。刘炟虽年少,却有着远超年龄的成熟与担当,他的登基,为东汉王朝带来了新的气象与希望。

刘炟出生于建武中元一年(公元 56 年),是汉明帝刘庄的第五子,母亲为贾贵人 。他自幼便展现出对儒家学术的浓厚兴趣,性格宽容温和,深得汉明帝的器重。永平三年(公元 60 年),年仅 5 岁的刘炟被立为皇太子,开始接受皇家的严格教育与培养,为日后的帝王之路奠定了坚实基础。

汉明帝驾崩后,刘炟在众人的期待与瞩目中即位。这位年轻的皇帝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东汉王朝在经历了汉光武帝刘秀的开国创业与汉明帝刘庄的巩固发展后,虽已呈现出繁荣昌盛的局面,但也面临着诸多潜在的问题与挑战。刘炟决心以自己的智慧与勇气,引领东汉王朝走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

建初元年(公元 76 年),对于东汉的百姓来说,是极为艰难的一年。兖、豫、徐等州发生了严重的旱灾,赤地千里,庄稼颗粒无收 。田野里,土地干裂,一道道缝隙仿佛是大地绝望的呼喊;河流干涸,河床裸露,曾经的鱼虾早已不见踪影。饥民们四处逃荒,饿殍遍野,惨状令人目不忍睹。

面对如此严重的灾情,汉章帝心急如焚。他一方面迅速调集国库粮食,紧急救援那些在饥饿中挣扎的人民;另一方面,立即召集大臣们入宫,商讨解决办法 。在那个时代,人们普遍认为,水旱荒年是由于阴阳失调所致,而阴阳失调又与政事息息相关。因此,这场旱灾不仅仅是一场自然灾害,更被视为上天对人间政治的一种警示。

司徒鲍昱痛心疾首地向汉章帝痛陈时弊:“前几年治楚王刘英狱,抓人成百上千。这些人并不是都有罪,受牵连而坐狱的人恐怕有一半是冤枉的。那些判处徒刑的人远离家乡、骨肉分离,死了灵魂也不得安息。这就致使阴阳失调、水旱成灾。现在不如赦免这些刑徒,解除监禁,让其回家和亲人团聚,这样也许能致和气,使天降甘露、解除旱情,免除黎民百姓的痛苦。”

尚书陈宠也上疏说:“治理国家大事就如调整琴瑟的弦一样,弦调得太紧就会崩断,刑罚太严也会激起人民的不满。建议陛下进一步宽缓刑罚。” 他们的言辞恳切,情真意切,让汉章帝陷入了沉思。汉章帝深知,自父亲汉明帝即位以来,虽然政治清明,国家繁荣,但在刑罚方面确实较为严苛。尤其是在处理楚王刘英谋反一案时,牵连甚广,许多无辜之人被卷入其中,饱受牢狱之苦。如今,天灾降临,或许正是上天在提醒他,是时候做出改变了。

经过深思熟虑,汉章帝最终听从了他们的建议,做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大赦天下,宽缓刑罚。这一决定犹如一道曙光,照亮了那些在黑暗中挣扎的人们的希望。无数被囚禁的犯人重获自由,得以与家人团聚;百姓们也感受到了朝廷的仁慈与关怀,对未来充满了期待 。

汉章帝的宽缓刑罚,并非仅仅是一次简单的大赦,而是一系列深入而全面的改革,涵盖了从官员管理到百姓生活的各个层面,犹如一场温暖的春风,吹遍了东汉的每一个角落 。

在东汉原本的制度中,官员一旦贪污,其家族将受到极为严厉的惩罚 —— 禁锢三世,即三代人都不准为官 。这一制度的初衷或许是为了震慑贪污腐败行为,维护官场的清正廉洁。然而,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却暴露出了诸多弊端 。它往往会将一些无辜的子孙后代牵扯其中,这些人可能从未参与过贪污行为,却要承受家族之罪带来的沉重后果,失去了为国家效力的机会,这无疑是一种不公平的惩罚 。

汉章帝敏锐地察觉到了这一制度的不合理性,果断地废除了它。这一举措,犹如一场及时雨,为那些受禁锢的家族带来了新的希望。它不仅体现了汉章帝对官员管理理念的转变,从单纯的严厉惩罚转向更加注重教育和引导,也为东汉官场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 。废除这一制度后,更多有才能的人得以进入官场,他们不再因家族的历史包袱而被拒之门外,为东汉的政治发展带来了新的思路和活力 。

在古代,一人犯谋逆等大罪,其亲属往往皆受牵连,这就是所谓的连坐禁令 。这种禁令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起到威慑犯罪的作用,但却严重违背了现代法治的罪责自负原则,对无辜的亲属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许多家庭因此支离破碎,亲人之间被迫分离,承受着无尽的痛苦 。

汉章帝即位后,果断去除了这一禁令 。他深知,每个人都应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不应该让无辜的人受到牵连 。这一举措,体现了汉章帝的仁政思想,让百姓们感受到了朝廷的公正与温暖 。它不仅减轻了百姓的恐惧和不安,也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从此,人们不再担心因亲属的罪行而遭受无妄之灾,可以更加安心地生活和工作 。

尚书陈宠曾上奏说:“现在的律令,死刑条款有六百多条,耐罪(古代剃去鬓须的刑罚)一千六百多条,赎罪以下的二千六百多条,这样的刑罚过于繁多,轻重失当。” 汉章帝深以为然,他批准了尚书陈宠的建议,废除了刑罚残酷的条文五十余条 。这些被废除的条文,大多涉及到一些极其残忍的刑罚,如腰斩、车裂等 。这些刑罚不仅给犯人带来了极大的痛苦,也违背了人性的基本准则 。

汉章帝的这一举措,体现了他对人权的重视,是对古代刑罚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 。废除这些酷刑条文,不仅改善了囚犯的待遇,也使得社会风气更加文明和人道 。它让人们看到了朝廷的仁慈与宽容,增强了百姓对朝廷的信任和支持 。从此,东汉的刑罚制度更加人性化,向着更加文明的方向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

在政治上推行宽缓政策的同时,汉章帝在经济领域也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措施,致力于减轻百姓负担,促进农业发展,稳定社会秩序 ,使东汉的经济在经历了天灾的冲击后,逐渐恢复并走向繁荣 。

汉章帝即位后,将 “平徭简赋” 作为重要的施政方针 。他多次下令减免田租徭役,如即位之初,便下诏 “勿收兖、豫、徐三州田租刍稿,以其见谷赈给贫人” 。这一举措,犹如一场及时雨,滋润了遭受旱灾的土地,让那些在饥饿与贫困中挣扎的百姓看到了希望 。在元和二年(公元 85 年),他更是颁布了一项极具前瞻性的政策:“人有产子者复,勿算三岁。令诸怀孕者,赐胎养谷人三斛,复其夫勿算一岁,著以为令 。” 意思是,家中有生育孩子的,可免除三年的算赋(汉代对成年人征收的人头税);对于所有怀孕的女性,赐予三斛胎养谷,同时免除其丈夫一年的算赋 。这一政策,不仅体现了汉章帝对生育家庭的关怀,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百姓的经济负担,促进了人口的增长 。

汉章帝深知农业是国家的根本,因此十分重视农业生产的发展 。他多次下诏勉劝农桑,鼓励百姓积极从事农业生产 。建初元年(公元 76 年),他下诏将上林苑的土地赐给穷人,让他们有田可耕,有地可种 。元和元年(公元 84 年),又下令 “令郡国募人无田欲徙它界就肥饶者,恣听之 。到在所赐给公田,为雇耕,赁种饷,贳与田器,勿收租五岁,除算三年” 。这一政策,吸引了众多无田农民迁徙到肥沃的土地上,政府不仅为他们提供公田,还雇佣人为他们耕种,租赁种子和农具,并且五年内不收租税,三年内免除算赋 。这些优惠措施,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荒芜的土地得以开垦,农业生产得到了迅速发展 。

天灾和繁重的赋税徭役,导致大量百姓背井离乡,成为流民 。流民的存在,不仅影响了农业生产,也对社会秩序构成了严重威胁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汉章帝下诏招抚流民归还本乡从事生产 。建初元年正月,他下诏三州郡国:“方春东作,人方受禀,往来烦剧,或妨耕农,其各实核,尤贫者计所贷并与之 。流人欲归本者,郡县其实禀令足还到,过止官亭,无雇舍宿,长吏亲躬,无使贫弱遗脱,小吏豪右得容奸妄,诏书既下,勿得稽留 。” 意思是,在春耕时节,各地要核实情况,对于特别贫困的人,要给予借贷;流民想要回乡的,郡县要确保他们有足够的粮食返乡,途中经过官亭,要提供住宿,地方长官要亲自过问,防止贫弱之人被遗漏,避免小吏和豪强作弊,诏书下达后,不得拖延 。这一举措,让许多流民重新回到家乡,安居乐业,社会秩序也因此得到了稳定 。

在汉章帝的统治下,东汉王朝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与汉明帝统治时期并称 “明章之治” ,迎来了一段繁荣昌盛的黄金时代。然而,就如同阳光之下总有阴影,在这盛世的背后,却隐藏着一股逐渐崛起的势力,犹如一颗定时炸弹,悄然改变着东汉的政治格局,这股势力便是外戚 。

汉章帝对窦氏外戚的纵容,成为了东汉政治走向衰败的重要转折点 。窦宪,作为窦氏外戚的核心人物,凭借着妹妹窦皇后的尊贵地位,在朝廷中迅速崛起,权势滔天 。他的行为愈发嚣张跋扈,全然不将朝廷律法和皇家威严放在眼中 。其中,最为人所诟病的便是他强夺沁水公主园田一事 。

沁水公主乃是汉明帝刘庄的女儿,身份尊贵无比 。她的园田风景秀丽,是一处不可多得的风水宝地 。窦宪却看中了这块园田,竟然以极低的价格强行购买 。公主畏惧窦宪的权势,敢怒而不敢言,只能默默忍受这等屈辱 。后来,汉章帝偶然路过此地,询问窦宪关于园田的事情,窦宪竟然心虚得不敢回答 。汉章帝得知真相后,龙颜大怒,严厉斥责窦宪:“深思前过,夺主田园时,何用愈赵高指鹿为马!久念使人惊怖。昔永平中,常令阴党、阴博、邓叠三人更相纠察,故诸豪戚莫敢犯法者,而诏书切切,犹以舅氏田宅为言。今贵主尚见枉夺,何况小人哉!国家弃宪如孤雏腐鼠耳。” 汉章帝的这番斥责,言辞激烈,将窦宪的行为比作赵高指鹿为马,可见其愤怒之情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汉章帝最终却没有对窦宪绳之以法,只是让他将园田归还公主 。此后,窦宪虽未被授以重任,但他的势力已然在朝廷中根深蒂固 。

汉章帝的这一宽容举措,犹如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让外戚势力愈发猖獗 。窦宪不仅没有收敛自己的行为,反而变本加厉地结党营私,排除异己,将朝堂搅得乌烟瘴气 。他的弟弟窦笃、窦景等人也纷纷效仿,在京城中横行霸道,鱼肉百姓,百姓们敢怒而不敢言 。而窦氏家族的势力也在这一时期迅速膨胀,他们把控着朝廷的重要职位,成为了东汉朝廷中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

汉章帝的纵容,为东汉后期的政治格局埋下了沉重的隐患 。在他驾崩后,年仅 10 岁的汉和帝刘肇即位,窦太后临朝称制,窦宪更是大权独揽,成为了东汉王朝实际上的统治者 。窦宪利用手中的权力,肆意妄为,甚至企图谋朝篡位 。虽然汉和帝后来在宦官郑众的帮助下,成功铲除了窦氏势力,但外戚与宦官之间的斗争却自此拉开了序幕 。此后,东汉朝廷陷入了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黑暗时期,政治腐败,社会动荡不安,曾经辉煌一时的东汉王朝逐渐走向了衰落 。

汉章帝刘炟的一生,是在历史长河中留下深刻印记的一生 。他在公元 76 年即位后推行的减轻刑罚、废除苛法、与民休息等一系列政策,犹如一场及时雨,滋润了东汉的土地,为国家的繁荣稳定奠定了坚实基础 。这些政策不仅在当时缓解了社会矛盾,促进了经济发展,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在政治上,他的宽缓刑罚政策,体现了对人权的尊重和对法治精神的追求 。废除禁锢三世之法、去除连坐禁令、减除酷刑条文等举措,让法律更加公正合理,也让百姓感受到了朝廷的仁慈与关怀 。这种以人为本的政治理念,为后世统治者提供了宝贵的借鉴,成为中国古代政治文明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

在经济上,轻徭薄赋、奖励农桑、招抚流民等政策,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 。百姓们得以安居乐业,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 。东汉的国力也在这一时期得到了进一步的增强,为后来的对外扩张和文化交流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

在文化上,汉章帝对儒家思想的推崇和弘扬,推动了文化教育的发展 。他多次下诏强调儒家经典的重要性,鼓励学者们深入研究和传播儒家思想 。在他的倡导下,东汉的文化氛围日益浓厚,儒家思想逐渐成为社会的主流价值观 。这种文化的繁荣,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也增强了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 。

然而,汉章帝对窦氏外戚的纵容,无疑是他统治生涯中的一大败笔 。他的这一行为,不仅破坏了政治的平衡,也为东汉后期的政治动荡埋下了祸根 。窦氏外戚的专权,使得朝廷内部矛盾激化,政治腐败现象日益严重 。百姓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对朝廷的信任也逐渐丧失 。

汉章帝刘炟是一位复杂而多面的历史人物 。他的功绩不可磨灭,他的失误也令人惋惜 。他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朝代的兴衰荣辱,也让我们深刻认识到了历史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正如古人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 通过对汉章帝的研究和反思,我们可以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更好地把握当下,创造未来 。

来源:胖五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