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老铺黄金,门店不到40家,市值却一路暴涨,股价涨了20倍,成了黄金赛道的黑马;蜜雪冰城,从一杯几块钱的奶茶起家,成了“世界门店最多”的现制饮品品牌,未上市即成为冻资王,上市后股价262元几乎翻倍,备受资本追捧;泡泡玛特,盲盒热潮之后依然活跃在潮玩高地,IP出海
近期港股有三家公司格外亮眼:
老铺黄金,门店不到40家,市值却一路暴涨,股价涨了20倍,成了黄金赛道的黑马;蜜雪冰城,从一杯几块钱的奶茶起家,成了“世界门店最多”的现制饮品品牌,未上市即成为冻资王,上市后股价262元几乎翻倍,备受资本追捧;泡泡玛特,盲盒热潮之后依然活跃在潮玩高地,IP出海、稳扎稳打,虽然有低点,但近期市值也接近20倍。一个卖黄金,一个卖奶茶,一个卖潮玩,看似八竿子打不着,却被市场并称为“港股消费三姐妹”。
为什么是她们?她们的成功真的是“便宜”、“流量”或“风口”所致吗?
恐怕没这么简单。如果只是踩对了风口,不可能在竞争如此激烈的消费赛道上,跑得这么久、跑得这么稳、跑得这么透。
我们换一个视角,从组织底层逻辑来看,会发现她们虽然业务模式、客群定位、风格调性各不相同,但有一个惊人的共通点:
建立起了一套相对稳定、内外统一的组织系统,做到了品牌愿景、企业文化与公众形象的三位一致。
这背后,其实正对应着一个经典的组织管理理论——VCI模型。
VCI模型由组织文化专家 Mary Jo Hatch 和 Majken Schultz 提出,全称是:Vision-Culture-Image(愿景-文化-形象)模型。
它认为,一个真正有认同力和持续竞争力的品牌,不只靠产品、渠道或传播,而要做到三个层面的统一:
Culture 文化:组织内部的日常行为、价值观和管理方式,是它“实际是什么”,也是员工集体的自我认同。
Image 形象:外部公众认知、客户印象和品牌感受,体现“别人眼中我们是谁”。
当这三者一致时,企业就拥有了真正的“组织认同力”,能构建强内聚、强外感知的品牌身份; 当三者不一致时,就会产生组织混乱、文化撕裂、品牌虚空等问题。
VCI模型在战略管理、组织文化建设和品牌定位上都有广泛应用,而老铺黄金、蜜雪冰城、泡泡玛特,恰恰是这套模型在三个完全不同品类中的代表者。
今天,我们就用这套模型,来拆解这三家公司,看看在AI时代的消费语境下,它们是如何通过战略、文化与认同的一致性走出自己的增长路径的。
创始人一开始就不想做传统金店,而是立下了极具野心的愿景:“打造中国本土的高端珠宝品牌”,甚至直接对标Hermès,目标是“单店10亿营收”。
不是讲金价,不是卖克重,而是卖设计+审美+文化价值。
公司坚持自营、少店策略,每一件产品都用古法黄金手工打造,强调“工匠精神”。内部研发人员待遇高、话语权强,员工对外传达的是:我们不是卖黄金的,是做文化精品的。
设计师地位高,工艺师被尊重,内部所有流程都围绕“极致品质+东方美学”来组织,这不是营销口号,是实际做法。
老铺黄金不走大众路线,只选高端商圈开店,产品主打中式文化祝福,定价一口价,不标克重。
它不是黄金投资品,而是文化象征品,消费者愿意为“有质感、有故事”的设计买单。
VCI三角一致:愿景定高端,文化重手艺,形象显尊贵。老铺黄金的品牌穿透力正来自这份清晰稳定的“内外统一”。
蜜雪的愿景从一开始就简单直接:“高质平价、人人可享”。不是追风口,不是做高级,而是做国民饮品,走极致性价比路线。
供应链自己建、运输自己跑、加盟也自己管,蜜雪不是“快”而已,而是“极致标准化+极致成本控制”。
员工知道目标是什么:不是做花活,是把每一杯奶茶成本压到极致,让最普通的消费者都能消费得起。
文化口号不是挂墙上,而是全员执行。奋斗者文化扎根门店,加盟商的成功也成为企业的一部分。
消费者一提起蜜雪冰城,就是“便宜管够”、“到处都有”、“红红火火”。
它没有高级感,也不想有;它想要的是国民认知 + 魔性传播 + 高覆盖感。
VCI三角一致:愿景定平价,文化讲高效,形象靠接地气。从上到下,蜜雪冰城靠的是“所有人都懂、所有人都执行”的统一打法。
泡泡玛特从不把自己定位成“卖盲盒的”,而是说得很清楚:“要做全球领先的潮流文化娱乐公司”。它的目标是:潮、IP、文化输出。
这也是为什么在盲盒退潮后它没塌,而是转向IP运营、线下沉浸体验、国际扩张。
公司文化围绕创意生态运转,IP孵化、艺术家扶持、粉丝社群运营,组织设计就是为创作与互动而生的。
员工不是做“玩具零售”,而是在经营粉丝体验。社群驱动、展会爆满、会员制运营……粉丝文化内化为组织日常。
外部形象是:Molly代表的审美趣味 + 拆盲盒的惊喜感 + 有温度的品牌情感链接。年轻人不只是消费产品,而是消费情绪、消费认同。
VCI三角一致:愿景定文化娱乐,文化驱创意运营,形象是潮流IP厂牌。泡泡玛特稳住的,不是潮流,是粉丝。
纵观老铺黄金、蜜雪冰城、泡泡玛特三家公司,我们可以发现一个共通的制胜秘诀:它们都做到了愿景、文化、形象的高度一致,从内部到外部都讲同一个故事、践行同一套价值。这种一致性对当下组织建设有如下启示:
明确而真实的愿景:一个清晰、有感召力的愿景是组织文化的旗帜。愿景确立后,要真正内化为企业的行动指南,而非挂在墙上的口号。愿景还需契合时代趋势并反映企业独特定位,如老铺黄金瞄准奢侈品、蜜雪冰城坚守平价、泡泡玛特立足潮流娱乐,都使愿景既大胆又切实可行。培育愿景驱动的文化:愿景确定后,管理者必须将其融入组织文化,体现在制度、用人和日常行为中。通过招聘认同愿景的人才、建立支持愿景的流程(如蜜雪冰城构建低成本供应链、泡泡玛特激励IP创作)来滋养文化。内部文化一旦与愿景同频,员工就会成为品牌最强的代言人,千千万万日常行为汇聚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塑造一致的品牌形象:外部品牌建设不能脱离内在文化支撑。如果对外宣传与内部做法不符,在信息高度透明的AI时代很快就会被消费者识破,反而伤害信任。因此,品牌营销应当真实地反映企业文化和价值主张,以取得消费者共鸣。例如蜜雪冰城的平价形象、泡泡玛特的快乐潮流形象都源自其真实的文化基因,而非凭空打造。只有内外一致,品牌形象才有持久生命力。
警惕“三角失衡”:VCI理论提醒我们,如果愿景、文化、形象三者不一致,就会出现“身份错位”的风险。例如,愿景与文化脱节,员工将无所适从;文化与形象不符,消费者会产生质疑;愿景与形象背离,品牌战略将难以为继。领导者需要经常审视这“三角关系”,确保组织内外说的做的一致,及时修正任何一处偏差以恢复平衡。
在AI时代,“一致性”比“爆点”更重要
在AI技术重塑消费者行为的当下,信息传播更加迅猛,消费者决策更加理性,这既放大了企业犯错的风险,也给予真正有内涵的品牌以更大舞台。
老铺黄金、蜜雪冰城、泡泡玛特的案例证明:当一家企业做到表里如一、凝聚共识,其品牌就不再只是一个商标,而是一个有机的生命体,与消费者形成情感纽带与共同信仰。这种文化一致性带来的品牌势能,正是它们能够脱颖而出、不断增长的深层动力。对所有希望基业长青的组织而言,这无疑是最值得借鉴和践行的宝贵经验。
如果你是一位管理者、品牌人,或者关注组织进化的人,不妨思考:
你的公司,愿景、文化、形象三者一致吗?
客户眼中的你,是你希望成为的样子吗?
组织内部的行为方式,真的支持你的战略目标吗?
这,可能就是AI时代组织长跑力的真正分水岭。
来源:地产资管Pl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