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网评丨脚踏实地的努力比“押题卷”靠谱得多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16 09:42 2

摘要:距2025年高考已不足一月。在考生们忙碌备考的同时,一些个人和商家开始打起“发高考财”的歪主意。据《北京晚报》报道,近期,在直播平台等渠道,有机构和个人向考生推销号称能押中高考题的预测卷;有的以AI预测高考题为噱头,吸引学生和家长购买预测卷;还有的做起了“二道

中工网评论员 李靖

距2025年高考已不足一月。在考生们忙碌备考的同时,一些个人和商家开始打起“发高考财”的歪主意。据《北京晚报》报道,近期,在直播平台等渠道,有机构和个人向考生推销号称能押中高考题的预测卷;有的以AI预测高考题为噱头,吸引学生和家长购买预测卷;还有的做起了“二道贩子”的生意,倒卖在网上搜集来的各种预测卷。

“押题”不是什么新鲜事,年年高考,年年都有一些机构和个人煞有介事地宣称有“绝密神技”,能押中考题。不过,那些听而信之的考生和家长,考完试后就会发现,自己不过是掉入了商家的话术陷阱——本以为在考场上能“原题再现”,实际上只要考查了同一个知识点就算“押中”,怎么说全凭商家一张嘴。

高考“押题”之所以有市场,很大程度上在于一些考生和家长的心理需求。其种种话术和手段,都是为了拉客赚钱,而且在“布局”之前,商家往往已经想好了后续的应对之策——可以狡辩“打太极”,也可以“一锤子买卖”之后直接“玩消失”。而考生和家长常常只能“吃哑巴亏”——这种本就游走于灰色地带的行为,就算想维权,恐怕也不是那么理直气壮。

除了“押题”,还有其他一些涉嫌违法甚至犯罪的行为需要高度警惕。比如,有考前兜售“高考试题答案”的;有谎称有“特殊渠道”可以提前付费查询高考成绩的;有自称手握“内部指标”“机动指标”,可以保送考生到重点院校、让未达本科线的考生进入本科院校的;有冒充高校招生办人员,向考生寄送伪造的录取通知书或者发送相关的录取短信,让考生将学费打入指定的银行账号以骗取钱财的,等等。面对这些圈套诱惑,每年都会有人上当受骗。

每逢大考,一些无良商家和不法分子都会盯上考生和家长,搞一些精准“营销”。一方面,考生和家长要头脑清醒,避免被营销话术洗脑、被诈骗谎言蛊惑。应该认识到,“天上不会掉馅饼”,任何押题都敌不过踏踏实实备考。与其相信一些“商家”,不如多向老师请教。

另一方面,有关部门要加强监管力度,及时打击、清理相关违法违规行为,确保考生和家长的个人信息与财产安全;要加大对高考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的宣传力度,真正让考生和家长了解高考从命题到考试、阅卷再到招录的全流程工作,让他们充分认识到高考工作的严肃和秩序,从而对所谓“押题”放弃幻想。此外,相关网络平台应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加大对涉高考不良信息的排查力度,在全社会营造文明、健康、有序的考试氛围。

不管时代如何变化、技术如何发展,我们都应该相信,脚踏实地的努力,才是通往成功的正途。

来源:中工网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