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经开区以“一县一品”净菜产业为突破口,通过延链条、聚动能、强组织,探索出联农带农、产村融合的乡村振兴新路径,实现农民增收、农村增活力和集体增富的协同发展,为现代农业转型升级注入动力。
近年来,经开区以“一县一品”净菜产业为突破口,通过延链条、聚动能、强组织,探索出联农带农、产村融合的乡村振兴新路径,实现农民增收、农村增活力和集体增富的协同发展,为现代农业转型升级注入动力。
产业融合撬动价值跃升
经开区立足蔬菜产业优势,以净菜和预制菜为突破口推动全链条升级:规划建设预制菜产业园区,吸引河北净菜产业园等深加工项目落地,形成种植、加工、冷链物流、品牌营销一体的产业集群。目前已培育“育良”“首农”等14个特色品牌,打造全省预制菜百强企业3家,带动产业收益提升10%以上,跻身农产品加工高质量发展先行县。
通过技术创新与标准化生产,经开区叶菜类产品采用“六统一”管理模式实现绿色安全认证,“南沿村大蒜”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种植面积3万余亩,年产量4万吨,年产值5.65亿元。区内有华裕永城食品等大蒜加工企业10余家,年出口量超1万吨。
经开区创新利益联结机制:推行“拎包种棚”模式,政府整合资金建现代化农业设施,农户零前期投入承包经营;引导农民“退村入园”,通过土地流转、园区务工、合作分红等转型为“产业工人”,实现家门口就业致富。
净菜产业链打造“新食尚”
近日,经开区净菜加工车间内,工人对新鲜蔬菜分拣、清洗、切配,标准化净菜通过冷链物流直供京津商超,这是经开区打造“一县一品”特色农业的实践。
作为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经开区创新“基地+中央厨房+终端配送”模式,构建从田间到餐桌的净菜全产业链:建成蔬菜规模化种植基地6.5万亩,播种面积14.81万亩(以叶菜为主,含11大类、50多种类、200余品种),年产鲜菜52.17万吨,年加工净菜等约19.4万吨,产值12亿元,获国家绿色食品认证26个、“邯郸经开区叶菜”省级区域公用品牌1个。产业链带动5000余农户年均增收2.8万元,农产品附加值提升40%。
推动产业链向精深加工延伸
未来,经开区计划建设净菜产业研究院,推动产业链向精深加工延伸,让农民分享更多产业增值收益。
为促进净菜产业链发展,经开区将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以“组织共联、品牌共创、资源共享”凝聚合力:产业链党委整合43个村党组织、18家合作社及企业,通过“需求、资源、项目”三张清单精准对接,推动产销衔接和技术服务下沉。金融创新方面,“金融书记”驻村定制“一村一策”增收方案,累计发放“农担贷”等信用资金超1.2亿元。品牌建设上,打造“邯郸经开区叶菜”区域公共品牌,推动32个产品获有机食品、绿色食品认证,形成“生态叶菜”特色产业链,以品牌溢价带动全域增收。
下一步,经开区将深化“链长制”,拓展净菜精深加工品类,建设国家级预制菜研发中心,依托电商直播等拓宽销售渠道,力争三年内产业链产值突破百亿元,打造京津冀“菜篮子”智慧供应标杆,为乡村振兴注入可持续动能。
邯郸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苏醒
来源:邯郸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