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乌蒙山腹地,千年铜运古道上的马蹄声穿越时空,奏响了新时代民族团结的动人乐章。近年来,会泽县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深挖“钱王之乡”历史文化资源,通过举办体育赛事、举行文化活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等方式,引导各族群众触摸历史脉搏、共筑精神家园,共同推进民
在乌蒙山腹地,千年铜运古道上的马蹄声穿越时空,奏响了新时代民族团结的动人乐章。近年来,会泽县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深挖“钱王之乡”历史文化资源,通过举办体育赛事、举行文化活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等方式,引导各族群众触摸历史脉搏、共筑精神家园,共同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
身着盛装迎宾朋。尹永权 摄
古道蹄音唤醒千年记忆
4月20日,在会泽县娜姑镇,来自云南省内外的1000余名徒步爱好者踏上千年铜运古道,通过触摸斑驳的马蹄印感受滇铜京运的历史遗韵,在8公里长的古道间重现“马帮铃响深山涧,民族团结一家亲”的生动场景。
4月27日,会泽县金布多大峡谷内轰鸣的引擎声打破沉寂,来自12个省(市)的202名越野摩托车骑手在2025首届云南会泽金布多摩托车越野赛中挑战极限。央视频等106家媒体对赛事进行直播,让世界看见:在金布多大峡谷的臂弯里,越野摩托车骑手们正在进行一场速度与激情交织的冒险。
在会泽县体育场,590名各族青少年在“奔跑吧·少年”会泽县2025年城区学校体育联赛中同场竞技,看台上3000余名群众的欢呼声交织成“代际传承促团结”的乐章。
非遗传承拉紧文化纽带
“五一”假期期间,“2025年云南会泽钱王之乡文化活动周”在会泽钱街广场启动。直径达58厘米的明代“嘉靖通宝”古钱币真品首次公开展示,各族群众排起长龙,争睹“钱王”风采。
在会泽宝云铸钱局,斑铜匠人现场复原古法铸币场景,飞溅的铜花映照着游客的面庞。在土陶制作区,孩子们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创作出融合现代审美的作品,让传统技艺焕发新生。
夜幕降临,在会泽钱街广场的民族团结大舞台上,会泽海腔与电子音乐展开跨时空的对话,10岁象棋“神童”与76岁老将对弈的场面引得满堂喝彩。
在会泽钱街广场的长街宴上,2000余名食客共享盛宴。羊汤锅热气蒸腾,选用会泽黑山羊肉熬制数小时的浓白汤底搭配时鲜蔬菜,鲜香四溢。
毗邻广场的特色小吃街同样热闹,百余个摊位从早晨便飘起阵阵香气。羊肉串、炸洋芋等地方小吃与印度飞饼、牛排等异域风味同台竞技,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
全域联动共绘团结画卷
在会泽县钟屏街道泽兴社区,山歌擂台赛火热进行。“唱支山歌给党听,我把党来比母亲……”优美的旋律在社区上空回荡。这种“山歌+民族团结+乡村振兴”的创新模式,已在会泽县19个集中安置点推广。
田坝乡清河村是曲靖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位于田坝乡南部,距乡政府26公里,全村辖6个村民小组,生活着汉族、壮族、苗族、彝族等民族群众911人。今年的“三月三”,清河村以“歌起三月三·情醉清河畔”为主题举办了一场富有民族特色的文化活动,四方宾客赴约参加,从民族歌舞表演中感受民族文化的感染力。
在会泽县东陆高级中学,“五个一”交流计划正在实施:各族学生同读一本民族故事集、共编一支民族舞蹈、同绘一幅家乡画……在云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会泽水城扩红文化生态园,一张张图片、一件件实物重现了红军长征过会泽时各族群众踊跃参军的场景,年均3.2万名参观者在此接受精神洗礼。
通过文化赋能,会泽县已创建省级示范单位21个,文创产品年销售额突破5000万元,“民族团结+”旅游线路吸引游客数量持续增长。当各族群众共享文化盛宴、共谋发展机遇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种子就在这片红土地上扎下了根。会泽这座千年铜都,正以文化为钥匙,开启民族团结进步的新纪元。
唐龙
来源:掌上曲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