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B评论|骚扰电话何时才能归于平静,技术赋能与制度重构的治理之道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16 10:23 3

摘要:在人工智能技术深度介入通信领域的今天,骚扰电话已从简单的营销工具演变为威胁公民财产安全的黑色产业链。根据2024年11月的调研数据显示,超四成用户因骚扰电话影响正常生活,36.47%的用户因此产生焦虑情绪。要终结这场“数字骚扰”,需构建全方位的治理体系。

在人工智能技术深度介入通信领域的今天,骚扰电话已从简单的营销工具演变为威胁公民财产安全的黑色产业链。根据2024年11月的调研数据显示,超四成用户因骚扰电话影响正常生活,36.47%的用户因此产生焦虑情绪。要终结这场“数字骚扰”,需构建全方位的治理体系。

首先,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填补治理空白,强化执法刚性。当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虽明确禁止未经同意的商业电话,但缺乏对骚扰电话的精准界定。建议尽快出台规定,明确界定标准与处罚措施,将“响一声”电话、虚拟号码营销等新型骚扰纳入法律法规。同时建立跨部门联合执法机制,对非法买卖个人信息、利用技术手段实施骚扰的行为,实施顶格处罚甚至惩罚性赔偿。

其次技术破局,构建智能拦截网络。基于机器学习的骚扰电话识别技术已取得突破性进展。建议相关部门全面推广“来电免打扰”服务,用户可自主设置屏蔽规则,系统自动将疑似骚扰电话转接至AI应答平台。同时加强主叫号码鉴权,严禁透传技术虚拟号码,对未通过鉴权的呼叫实施自动拦截。2024年试点城市数据显示,该技术使骚扰电话投诉量同比下降41%。

再次治理协同,斩断黑色产业链。骚扰电话黑色产业链涉及个人信息采集、号码资源贩卖、设备制售等环节,需实施全链条打击。数据显示,2024年专项行动中,全国清理违规设备信息超50万条,封堵非法营销网站3.2万个。

最后还要激活个体防护能力。用户对骚扰电话的认知存在显著差异,需提供个性化防护方案。建议推广“智能防骚扰助手”,通过用户行为数据学习建立个性化屏蔽模型。同时加强公众教育,引导用户通过12321平台举报骚扰电话,形成“全民共治”格局。2024年举报量同比激增120%,其中87%的骚扰电话被快速标记并拦截。

骚扰电话治理是数字时代的难题。当法律成为治理利剑,技术化作防护盾牌,监管形成制度铁笼,用户凝聚共治合力,方能在数字洪流中守护每人的安宁。正如通信专家所言:“治理骚扰电话不是要消灭营销电话,而是要让技术服务于人,而非打扰于人。”这份对技术伦理的坚守,或许正是终结骚扰电话的终极密钥。商谈

见《河北广播电视报》2025年第12期(2025年3月21日出版)

来源:国+社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