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不得不服!三米的高台上,这场戏他一个人撑了60年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12 03:01 2

摘要:博主小万刚来到刘永安老先生的住处时,刘老先生这会还在喂鸡。一时间,她很难将眼前这个喂鸡的老人和国家非遗大师的身份联系在一起。

近日,抖音博主“小万姑娘”发布了一条拜访了一位国家级非遗传人刘永安的视频。

现年80岁的刘永安老先生,是邵阳布袋戏的唯一在世的国家级传承人。

在看到视频前,你们可能不会想到,这位中国仅剩的原始布袋系传人,居然只有19个人知道他。

博主小万刚来到刘永安老先生的住处时,刘老先生这会还在喂鸡。一时间,她很难将眼前这个喂鸡的老人和国家非遗大师的身份联系在一起。

小万见到老先生后便开门见山地提出拜师学艺的想法,而这位非遗大师似乎对找传人的事并不热情,只是背对着小万离开。

倒不是老人高冷,也不是小气,只是担心小万把这份传了600年的手艺当作了儿戏。

要知道布袋戏的最大特点就是“一个人撑起一台戏”,布袋戏的戏台非常地高,表演者需要高空作业,十分危险,老人担心小万的安全才不教。

作为百戏之祖,“一人一戏”的布袋戏,仅用两块牛骨制成的轿子就能模拟百兽的声音。在布袋戏中,无论是乐器之王的唢呐,还是刚劲豪放的鼓乐,都需要表演者苦练到闭着眼操作都不出错才行。

这精妙的戏乐就已经让博主小万震惊得目瞪口呆,但这还没完,刘老先生又搬出了他一条暗藏玄机的宝贝长凳。

在小万震惊的目光中,刘老先生骄傲地炫耀起他那“一心五用”的本意。

只见他两脚控制住罗刹,双手持锤敲击,同时口唱词曲。此刻的他仿佛一位威风八面,指挥着千军万马的将军。

而刘老先生的其他“伙计”们(人偶),则被小心翼翼地安放在一个蓝布袋子。相伴50多年,这些人偶难免磨损变形,人偶上的衣服还是刘老先生找来花布拼成的,虽然看上去有点不搭,但这已是他能想到的最好办法了。

一句“木偶不会老,我们人会老”更是直插听众的心底深处。

曾经的燕窝岭,每家每户都有一幅挑子。“重阳出发(次年)清明归,路途辛苦却不孤独。”他用这句话概括起和老兄弟们过去靠这门手艺走南闯北的日子。

随着战乱离散,同行去世,不再有年轻人把布袋系当作生计。3米的高台上,真的只剩下刘老先生的独角戏。“等什么时候我不在了,这个木偶就成了哑巴了。”

博主小万被刘老先生的故事和手艺深深触动了,她想这门精彩的手艺不应只有她知道,应该让更多的人看到!

她尝试着建议刘老先生在抖音上直播他的布袋戏,“他就在这个上面唱,很多人就来看他的。”

原本还在犹豫的刘老先生听到“能让更多人看到布袋戏”的这话,当即也不再犹豫,立马回屋翻出了10多年前去北京领奖的衣服。

在直播开始前,他好似60年前首次登台般郑重,仔细检查完每处细节后,打开了直播。

刚开始,面对镜头的刘老先生还稍有些局促。可当帷幕落下,随着一声铿锵有力的报幕,刘老先生的直播处子秀开始了。

“我姓刘,名叫永安,乃邵阳布袋戏传承人……”“天也空,地也空,吾辈名叫孙悟空……”

透过帘布,小万看见了刘老先生蜷曲在半米戏台内唱戏的身影,生旦净末丑,在他的十指间复活。他的唱词清晰、唱腔有力。整整70分钟,一刻没有停息,他用尽全身力气撑完了这出戏。

刘老先生倾尽全力的演绎,让小万见识到了什么叫做老艺术家的敬业,也自发地参与到这场直播来。

为了让外地人听懂布袋戏,小万特地帮刘老先生写了一块报幕板给观众们介绍节目,并且还担起了主持人的角色,配合着刘老先生的直播。“以前每次爷爷去到一个村里的时候,他要把大家召集起来看这个戏……”

一个、十个、百个……看着不断增多的数字,刘老先生愣住了,他没想到这场布袋戏竟然吸引了7850人来观看。

还记得刚见面的时候,刘老先生执意把小万带到村里的桂花树前,讲他小时候就是在这里看到他的爷爷唱布袋戏。

那时候他说了一句“种子撒下去呢,那是需要这个水和土壤才能生长起来”。

当时小万还不明白这句话深层的含义,这会她领悟了。曾经刘老先生就是那颗蠢耕时节萌芽的种子,而现在他想做那个播种的人,用余生来等一场让传统新生的春雨!

来源:老于看热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