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终于等到对“小作文”动手了!5月15日全国投资者保护宣传日这天,一份超重磅文件——《关于严格公正执法司法服务保障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出炉。以后要是有人靠编“小作文”造谣,扰乱市场、坑害别人,受害者去法院起诉要赔偿,法院肯定支持;情节严重的,直接追究刑
终于等到对“小作文”动手了!5月15日全国投资者保护宣传日这天,一份超重磅文件——《关于严格公正执法司法服务保障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出炉。以后要是有人靠编“小作文”造谣,扰乱市场、坑害别人,受害者去法院起诉要赔偿,法院肯定支持;情节严重的,直接追究刑事责任!
在资本市场中,“小作文”通常指未经证实的敏感消息或谣言,这类信息篇幅简短、内容具有煽动性,常以聊天记录、截图、匿名爆料等形式在网络快速传播。例如2025年1月2 日流传的“监管部门指导上市公司释放利空”的截图,以及假借路透、彭博等媒体名义发布的虚假信息,均属于典型的“小作文”。
为啥这些“小作文”能到处疯传?实际上,背后全是利益在作祟。有些庄家、黑产团队专门靠它割韭菜。比如先编个假消息,再配合资金炒作,等散户跟风买入,他们就高价卖出套现。还有些自媒体为了流量,啥事都干得出来,标题越夸张越好,甚至冒用官方媒体名字博眼球。更绝的是现在AI都被用来造假,P图、改新闻截图,普通人根本防不胜防。
这些假消息一出来,市场立马乱套。很多人应该还记得今年1月那次谣言吧?三大指数直接被带崩,好多股民吓得赶紧抛售。长期来看危害更大,市场定价全靠真实信息,假消息一多,股票价格根本反映不了真实价值,大家交易成本变高,散户更是被坑得最惨。而且谣言传多了,大家都不敢信市场,以后谁还敢安心投资?
明明危害这么大,为啥“小作文”还是屡禁不止?主要因为造谣成本实在太低。随便在网上发个消息,运气好就能赚大钱,就算被发现,最多删帖了事。再加上网络传播太快太分散,想找到源头比登天还难。还有个关键原因 —— 不少股民就爱听“内幕消息”,总想着走捷径,反而给了骗子可乘之机。
最后,对于咱们普通投资者来说,到底该咋防这些“小作文”?实际上,重点可遵循三个原则:第一,认准官方渠道。证监会、交易所发布的消息才靠谱,那些“独家爆料”“内部人士”的截图,大多都是假的;第二,投资别上头。买股票得看公司业绩、行业前景,别被情绪左右。一些明显违背常识的消息,建议直接忽视;第三,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万一被骗亏钱,果断起诉索赔,发现谣言立刻向监管部门举报,多一个人举报,市场就少一份风险!
总之,在“小作文”横行之际,此次管理部门联合出击意义重大。尤其是对蓄意编造、传播虚假信息且情节严重者予以刑罚,能极大地震慑潜在违法者,让其不敢轻易以身试法。而民事赔偿机制赋予受害方维权途径,投资者因“小作文”遭受损失,可通过民事诉讼要求赔偿,填补财产损失,降低维权成本。
资本市场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而法治则是市场运行的压舱石”。最高法与证监会联合打击 “小作文”,彰显出监管层对资本市场乱象零容忍的坚定决心,向市场传递出法律红线不可触碰的强烈信号,有助于重塑市场信心,营造公平、透明、健康的投资环境,保障资本市场平稳、有序、高质量发展。
来源:财经郭一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