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护种 品牌兴农——胶州大白菜走出知产强农路?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16 11:34 3

摘要:在里岔镇胶州大白菜研究所的育种实验室,晨雾中,身着工装的工作人员王宝敏正手持移液器,将提取的DNA样本注入基因测序仪。“我们发现了控制纤维细腻度的关键基因,这项发现即将申请发明专利。”她身后的种质资源库里,120份珍贵样本在低温中沉睡,其中唐代“贡品白菜”的后

鲁网5月16讯(记者 孙强 通讯员 王雪妍)在里岔镇胶州大白菜研究所的育种实验室,晨雾中,身着工装的工作人员王宝敏正手持移液器,将提取的DNA样本注入基因测序仪。“我们发现了控制纤维细腻度的关键基因,这项发现即将申请发明专利。”她身后的种质资源库里,120份珍贵样本在低温中沉睡,其中唐代“贡品白菜”的后代依然焕发着生机,这片承载千年农耕记忆的土地,正以知识产权为笔,书写着一棵白菜的现代化转型史诗。

“‘胶白7号’获得植物新品种权后,亩均预计可以增产300公斤,附近合作社已经有提前来打听定购的了。”研究所所长荆世新抚摸着一株新品种介绍道,过去拼力气,现在靠专利,白菜真的成了“金疙瘩”。这座占地120亩的科研堡垒,墙上悬挂的12项专利证书与玻璃温室里的组培苗相映成趣。

为了确保胶州大白菜的品质,胶州市成立胶州市大白菜协会,作为“胶州大白菜”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持有人,对白菜种植和管理进行了规范。“正宗胶州大白菜必须产自经商标持有人认证的生产基地,并设定了严格的基地准入条件,由符合条件的基地提出书面申请,协会组织专家现场考察,对基地的土壤、水质、大气和周边环境等基本要素检测合格后,方能通过认证,目前已认定基地82家,面积7013亩。”胶州市大白菜协会秘书长张万慧指着获得外观设计专利的包装盒说,“我们给每棵白菜装上‘数字铠甲’。这套融合地理标志商标、著作权登记和防伪技术的追溯体系,让冒牌货无所遁形。”

里岔镇的田间学校最近办了场特殊讲座——知识产权事务所律师带着商标注册证书走进大棚。“以前觉得专利、商标都是城里人的事,现在知道冒用地理标志要负法律责任。”种植户贺炳强展示着手机里的电子商标使用许可,“我们合作社40户都签了《品牌共护协议》,谁敢砸胶州大白菜的招牌,大伙儿都不答应。”

这种觉醒源自2023年的一个案件。胶州市一家种子店未经授权,擅自在其店内销售的白菜种子外包装上使用“胶州大白菜”字样,涉嫌侵犯其享有的“胶州大白菜”商标权,几包小小的假劣种子,导致多个菜农数亩菜田生产出的白菜品质下降,产量减少。胶州市市场监管局、胶州市人民法院通过“行政调解+司法确认”的模式妥善处理了涉“胶州大白菜”的“套牌种子”案件。“等到小雪时节收白菜的时候,我们包装箱都有NFC防伪芯片,物流车装北斗定位,假货根本混不进来。”贺炳强说。

据胶州市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局长阎凤强介绍,每棵胶州大白菜除了被包裹上透明的包装袋外,还会贴上追溯码,扫码就能看到这棵白菜的生产基地、基地情况、产品质量检测等信息。目前经核准使用“胶州大白菜”注册商标及国家地理标志专用标志的用标单位已有53家,用标数量位居山东省前列。

“过去散户种植品质参差,现在认证基地统一执行36项标准。”在铺集镇青岛胶河源农产有限公司,总经理高成敏轻点手机,在青岛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平台监控着胶州大白菜的生长。“实时录入大白菜生产过程中浇水、施肥、除虫、用药种类等田间管理信息,等收获时通常一亩白菜地能够产出1000多棵符合标准的‘胶州大白菜’,一棵白菜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之前的标准重量是两棵8kg,如今这些年白菜越长越大,都放不进包装箱里了,现在两棵重量11kg左右。”高成敏说道。

根据胶州市数据统计显示,胶州大白菜常年种植面积达6万亩,产量37万吨左右,全国30多个大中城市设有“胶州大白菜”销售商,产品远销到美国、日本、韩国、欧盟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全行业年产值近15亿元,成为本地农民奔富共富的“金招牌”。

从《胶澳志》记载的皇家贡品,到如今扫码可溯的科技农产品,这片土地上的耕耘者用知识产权重新定义传统。当古老农耕智慧与现代产权制度深度融合,胶河两岸的绿色传奇,正翻开崭新的篇章。

来源:鲁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