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身体大能量 赶着羊儿奔小康 湖北这位90后受国家级表彰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16 11:39 2

摘要:1992年,唐根根出生在孝感市孝昌县邹岗镇校堂村一个贫困农家。先天性肢体二级残疾,身高不足一米五,走路不稳常摔跤,吃饭拿不住筷子只能用勺子,快步行走好好吃饭成了奢望。父亲长期生病吃药,无法干重体力活,母亲何华云艰辛抚养他和弟弟唐派派。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这是唐根根最爱的一句话。先天残疾、求职碰壁,命运偷走了生活里的糖,他却带着最好的伙伴小羊,转身为荒山点亮一束光。

5月16日,2025年第七次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湖北省孝感市孝昌县根根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唐根根获评“全国自强模范”。

一小时写不出500字 我也要读书

1992年,唐根根出生在孝感市孝昌县邹岗镇校堂村一个贫困农家。先天性肢体二级残疾,身高不足一米五,走路不稳常摔跤,吃饭拿不住筷子只能用勺子,快步行走好好吃饭成了奢望。父亲长期生病吃药,无法干重体力活,母亲何华云艰辛抚养他和弟弟唐派派。

贫瘠的命运没有浇灭唐根根对生活的热爱。弟弟学骑车,3天就会,14岁的唐根根咬牙学了3年。手没劲,一个小时写不出500字,他就一直写。靠着这股子韧劲,唐根根最终考上了大学。他说,“别人可以办到的,我也能!”

20多次闭门羹 我在羊圈里照见星辰

2016年,唐根根大学毕业,满怀希望一次次外出求职,足迹踏遍武汉三镇、孝感各地,因为身体原因吃了20多次闭门羹。接连打击下,唐根根躲在家中不愿见人。妈妈伤心地抱着他说,“儿啊!都是我们没有能力,帮不上你的忙。”

看着妈妈操劳的身影,唐根根放弃了走出山村才能改命的执念,目光投向脚边这片生养他的土地,他拿起羊鞭,当起了羊倌。

上天给你关闭一扇门,必定为你打开一扇窗。“别人放羊用鞭子,我用膝盖和脑子。”学会计专业的唐根根托着装满专业书的行李箱回到村子,接管了家里所有的经济来源——200只羊。给小羊当保洁员,喂母羊喝牛奶,娃娃脸被晒得黝黑脱皮,膝盖旧疤未好又添新伤。“我整晚睡不着觉,思考着出路。总感觉人只要不放弃,就会有机会。”2012年开始,四年时间,唐根根自学了科学养殖技术,把杂交山羊的羔羊成活率,从过去不到50%,提高到了95%以上,瘦弱多病的小羊胖了6、7斤,老羊倌们最初笑他“把羊当祖宗供”,现在都得竖起大拇指:“这伢跪着的高度,比咱们站着还高。”

土方法+黑科技 小肥羊带我脱贫

得知他想联合养羊户成立合作社,孝昌县政府特事特办,办证手续没让他跑一步便送到他手中,取名孝昌县根根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县里拨付专项扶贫资金结合无息贷款新建了3栋宽敞明亮的养殖基地,设计规模养羊2000只,完全够用。

没有技术,镇里将他送到新型农民培训班学习;没有资金,扶贫工作队帮他申请5万元贴息贷款;弟弟想学手艺,团县委主动联系送其免费读技校。

2016年底,唐根根卖羊实现纯收入6万多元,成为自主脱贫的典范。奔小康的路上,只要努力,总是有惊喜,他怎么也没想到,2020年的今天,他能凭着养羊,把全家人接到了这栋花费近30万元的新房子里。

在唐根根布满老茧的掌心,躺着两枚特别的“勋章”——左掌心是荆棘划出的羊角图案,右掌心是母羊生产时咬出的月牙形疤痕。这个曾被预言“只能啃老”的青年,如今正用伤痕累累的双手,在乡村振兴的蓝图上盖下炽热的印章。

百万“羊倌”带着乡亲奔小康

鸦反哺,羊跪乳,唐根根又有了更大的梦想,要带着乡亲们一起奔小康。他与附近21户残疾贫困户签订山羊养殖合同,他通过送怀孕母羊并赠送生下的小羊,合作社包养包销的方法,让村民们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每户每年可增收3600元,通过自繁自养可逐步再增加1200元。如今,唐根根的合作社共有山羊1000多只,年出栏600只山羊,年总收入90万元,其中帮助社员销售收入45万元。

“以前觉得他傻,现在跟着他学直播卖货,我家腊肉都成网红产品了!”曾经的贫困户刘婶笑着展示手机:合作社抖音账号粉丝破10万,直播间里,“会跳广场舞的羊”冲上热搜,网友边抢购边刷屏:“买一份羊肉,给梦想投一票!”唐根根说,“我喜欢数钞票,不光自己数,还要带着乡亲们一起数。”

长江云新闻记者:赵黎黎 黄玉 王天宇

来源:长江新闻号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