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网络空间刮起一股畸形的“审丑”狂欢。为博取流量,部分主播以夸张妆容、怪异举止进行低俗表演,将丑态化作收割关注的利器;某些影视创作者为迎合西方猎奇视角,刻意选用形象扭曲的演员,用丑化国人的叙事换取海外票房。这种文化自我贬损正在制造双重伤害:在国内,低俗内
近年来,网络空间刮起一股畸形的“审丑”狂欢。为博取流量,部分主播以夸张妆容、怪异举止进行低俗表演,将丑态化作收割关注的利器;某些影视创作者为迎合西方猎奇视角,刻意选用形象扭曲的演员,用丑化国人的叙事换取海外票房。这种文化自我贬损正在制造双重伤害:在国内,低俗内容污染网络生态,扭曲青少年价值观;在国际上,刻意塑造的丑陋形象加剧偏见,让世界对中国人产生“奇形怪状”的刻板印象。
审丑”狂欢:当流量啃食民族尊严的骨头
文化输出是民族精神的镜像投射。当“以丑为美”成为流量密码,当文化自信让位于畸形审美,我们失去的不仅是艺术尊严,更是国家形象的话语权。净化网络空间、整顿行业乱象已刻不容缓,既需要监管利剑斩断违规链条,更呼唤文艺工作者坚守创作初心,用健康向上的作品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形象。唯有如此,才能让世界看见中华文化应有的风骨与神韵。
别让“丑陋表演”成为中国的文化名片
来源:某些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