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教育部等六部门深化"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背景下,深圳十方融海科技有限公司与贵州理工学院于8月22-23日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启动"人文素质+影视艺术技能"产教融合项目。此次合作通过"技术+场景"的深度耦合,探索中西部高校数字文创人才培养新路径,为
在教育部等六部门深化"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背景下,深圳十方融海科技有限公司与贵州理工学院于8月22-23日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启动"人文素质+影视艺术技能"产教融合项目。此次合作通过"技术+场景"的深度耦合,探索中西部高校数字文创人才培养新路径,为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创新样本。
云端教学平台破解实训困局
首期开营的《影视艺术制作能力培训》课程中,十方融海自主研发的"女娲云教室"系统成为核心支撑。该平台采用分布式云计算架构,实现Pr、AE等12款专业软件的云端化部署,学员通过浏览器即可获得与本地工作站相当的渲染性能。据实测数据显示,该方案使教学硬件成本降低82%,实操训练效率提升55%。
"这套系统打破了传统影视教学的时空限制。"十方融海副总经理蓝明祖在开营仪式现场演示时介绍,系统内置的智能诊断模块可实时捕捉学员操作轨迹,错误率较传统教学降低73%。该模式此前在广东始兴中职的影视技能国际训练营中成效显著,结业学员获Adobe认证比例达89%,对口就业率91.3%。
双轨育人机制重构培养生态
项目采用"双师三阶"培养体系:企业导师通过直播开展理论教学,高校教师组织线下项目实战,形成"基础认知-云端实训-商业项目"的进阶路径。课程设置对标国际数字内容创作标准,包含数字叙事、视听语言设计等八大模块,并创新融入苗绣数字化、非遗影像化等地域文化元素。
贵州理工学院党委副书记高勇在座谈会上指出:"这种产教融合模式使人才培养规格与产业需求误差率从传统模式的43%压缩至12%。"校企双方建立的技术迭代机制,每季度将行业最新标准导入课程体系,确保教学内容与产业前沿保持同步。
构建西南数字文创人才矩阵
根据协议,双方将共建"数字文创产教融合创新中心",规划建设云端创作工坊、数字资产库等五大功能模块。首期80名学员已承接深圳文博会、贵州数博会等项目的数字内容制作任务,实现"入学即入行"的沉浸式培养。中心预计三年内培养2000名持双证(学历证书+行业认证)人才,填补贵州数字文创产业每年3800人的专业缺口。
此次合作恰逢《"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实施关键期。数据显示,我国数字内容产业规模突破2.8万亿元,但中西部人才供给仅占全国总量的17%。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专家评价,这种"技术赋能+在地转化"的协同育人模式,为破解区域数字人才失衡提供了可复制的解决方案。随着项目深化,或将催生数字文创教育的"贵理工范式",助推中西部数字经济跨越式发展。
来源:锐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