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ECMO!医务人员展开一场与死神的争夺战

摘要:12月4日夜间,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ECMO团队首次独立使用ECMO(体外膜肺氧合)技术成功抢救一名急性血行播散性肺结核并发重度ARD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患者。

12月4日夜间,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ECMO团队首次独立使用ECMO(体外膜肺氧合)技术成功抢救一名急性血行播散性肺结核并发重度ARD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患者。

那天下午,该患者因“急性血行播散性肺结核并发重度ARDS”,生命告急,所在医院紧急将其转入成都市公卫中心重症医学一科。医护人员在使用有创机械通气100%氧浓度的情况下,患者的动脉血氧饱和度仅有60%-70%、血气氧分压仅有31mmHg,这意味着患者随时都有呼吸心跳骤停的风险。

时间就是生命!

在重症医学一科主任毛毅主任医师的主导下,成都市公卫中心ECMO团队经过紧急评估和探讨,决定为患者实施VV-ECMO(静脉-静脉体外膜肺氧合)上机治疗。在与患者家属沟通并取得同意后,团队迅速制定手术计划,并以最快速度做好术前准备。

这是一场与死神的争夺战。

重症医学一科程耀副主任医师带领ECMO医疗小组冉启惠副主任医师、罗海霞副主任医师、李玉科主治医师分别为患者置入颈内静脉、股静脉管道;重症医学二科杨超主管护师带领ECMO护理小组陈爽主管护师、蔡玉凤主管护师快速进行管道预充。团队分工明确、相互配合,最后成功将静脉管道与ECMO管道连接。

在机器启动的瞬间,患者的血液开始缓缓引出体外,通过离心泵和氧合器,原本暗红的血液变得鲜红,重新注入患者体内。患者的动脉血氧饱和度上升至98%,上机治疗成功!

上机成功后,在医院的全力支持下,成都市公卫中心医务部迅速组织全院多学科讨论,结核大科吴桂辉主任、重症医学二科陈红主任、内二科张玲主任、普外科魏国主任以及胸外科、医学检验科、药剂科、营养科等多学科的专家为患者制定了一套全面的救治方案。

ECMO团队通力协作,经过连续5天的日夜守护,患者肺部病灶吸收好转,ECMO支持力度逐渐下调,各项检测指标基本正常,生命体征平稳,具备了撤离ECMO的条件,并于12月9日上午顺利为患者撤离ECMO。目前在有创呼吸机低力度支持下,患者生命体征平稳。

成都市公卫中心重症医学一科主任毛毅介绍说,ECMO在医疗界被称为“救命神器”,是通过其核心部分膜肺(人工肺)和血泵(人工心脏),对重症心肺功能衰竭患者进行长时间心肺支持,为危重症患者的抢救赢得宝贵时间的一种技术。ECMO运转时,血液从静脉引出,通过膜肺氧合,排出二氧化碳,氧合血可回输静脉(V-V转流),也可回输动脉(V-A转流)。一般而言,V-V转流为肺替代方式,V-A转流为心肺联合替代方式。

他说,ECMO主要用于可逆性心肺功能衰竭患者:1.心跳骤停的患者;2.急性严重心功能衰竭患者;3.急性严重呼吸功能衰竭患者;4.其他严重威胁呼吸循环功能的疾病,如爆发性心肌炎、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等;5.器官移植支持等待供体。他表示,ECMO技术能否成熟开展是衡量一个医院、甚至一个地区危重症急救水平高低的指标,“成都市公卫中心将继续努力提升救治能力,为广大患者带来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程耀 记者邓晓洪 供图 成都市公卫中心

来源:开超跑的科学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