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在全世界璀璨绽放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16 10:41 1

摘要:从非洲到东南亚,从美洲到欧洲……中医药加快走向世界,足迹无处不在,截至目前,已传播到世界196个国家和地区。作为传统医药的杰出代表,中医药已成为当今世界范围内保存最完整、影响力最大、使用人口最多的传统医学体系,不仅为世界各国传统医药发展提供了思路借鉴,还为解决

从非洲到东南亚,从美洲到欧洲……中医药加快走向世界,足迹无处不在,截至目前,已传播到世界196个国家和地区。作为传统医药的杰出代表,中医药已成为当今世界范围内保存最完整、影响力最大、使用人口最多的传统医学体系,不仅为世界各国传统医药发展提供了思路借鉴,还为解决人类健康问题提供了中国智慧。

“中方愿同各方一道,加强传统医药互学互鉴,推动传统医药深度融入全球卫生体系,促进传统医药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传统医药更好造福各国人民。”习近平主席在致2024世界传统医药大会贺信中的话语,传达出中国中医药积极拥抱世界的姿态与愿景。

闪耀世界舞台

15年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中医针灸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如今,中医针灸这一中华传统瑰宝越来越被世界所认可,在世界很多地方绽放魅力。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数据显示,有113个成员国认可针灸等中医药诊疗方式,29个成员国为中医药的规范使用制定了相关法律法规,还有20个成员国将针灸等中医药诊疗纳入医疗保障体系。中国—津巴布韦中医药中心自投入运营以来,累计开展中医针灸诊疗1.8万余人次。在南非,针灸成为约翰内斯堡大学最受欢迎、最难申请的专业之一。

中医针灸仅仅是中医药闪耀世界舞台的一个缩影。目前,我国与40余个外国政府、地区主管机构和国际组织签订了中医药合作协议,中医药内容被纳入16个自由贸易协定,高质量建设中医药海外中心30个、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31个。中医药已经被更多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法规政策接纳,已有百余种中成药在共建国家以药品身份注册上市。中国与14个共建国家签订传统医药合作文件,8个共建国家在本国法律法规体系内对中医药发展予以支持。中医药成为中国与东盟、欧盟、非盟、拉共体以及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等地区和机制合作的重要领域。

有中国援外医疗队的地方,就能看到中医药的身影。60多年来,中国累计向76个国家和地区派遣援外医疗队,中医药始终是医疗援助的重要内容。如,援柬埔寨中医医疗队截至目前已累计诊治、服务患者5.1万余名,还为考斯玛中柬友谊医院提供中医培训,打造了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中国医生的专业精神和精湛医术得到柬埔寨民众的广泛认可。在一些国家,中国医疗队不仅取得了当地行医资质,还通过“一揽子计划”,使援助物资中的中药颗粒剂、中西成药、中医药临床治疗设备、中医适宜技术等一并获得资质,为中医药更好地服务当地民众创造了条件。

近年来,中医药“走出去”的含金量越来越高。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挽救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数百万人的生命,荣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藏医药浴法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国推动国际标准化组织成立中医药技术委员会,陆续制定颁布119项中医药国际标准,推动世界卫生组织通过传统医学决议,发布《世卫组织2014—2023年传统医学战略》等。

中国正在实施的“新时代神农尝百草”行动,致力于与世界各国共同发掘具有药用价值的植物资源,这对丰富中医药治疗手段、服务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将进一步推动国际中医药研究合作与贸易往来,为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如内蒙古自治区通过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积极与蒙古、白俄罗斯、俄罗斯等国家开展交流合作,不仅拓展了药用植物资源的获取渠道、丰富了药材品类,还加强了与周边国家的经济交流与合作。

是底气,更是实力

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中医药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颁布实施我国首部中医药法,出台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关于提升中药质量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等,中医药发展顶层设计日益完善,改革发展取得显著成绩,中医药在新时代不断焕发新生机。

截至2025年3月,1100多个国家中医优势专科和559个中西医协同“旗舰”科室不断凸显以疗效为根本的防病治病优势,4.2万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中医馆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方便看中医、用中药。截至2023年底,全国中医类医疗卫生机构总数达9.3万个,提供中医服务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占同类机构的99.6%,中医药卫生人员总数达104.5万人,中医药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可及性明显增强。2023年,全国中医类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达15.4亿,比2022年增加3.1亿人次,越来越多人重视和喜爱中医药。与此同时,中国中医药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结构布局持续优化,集聚优势逐步显现,已成为中国医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力促进了健康中国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

中医药在一些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的表现让世界刮目相看。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的中国方案发挥巨大作用。新冠疫情期间,中医药积极助力全球疫情防控,不仅发挥多边传统医学合作平台作用,加强中医药抗疫国际交流,还借助抗疫经验交流分享等议题,巩固并拓展与多个重点国家合作。在总结国内疫情防控救治经验的基础上,我国积极推动中医药参与全球疫情防控,发布多语种版本的中医药诊疗方案,与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分享中医药抗疫经验,向29个国家和地区派出中医专家协助抗疫,“三药三方”等有效抗疫中药方剂被多个国家借鉴和使用,并且支持开展学术交流,为提振全球抗疫信心、推进国际抗疫合作贡献了“中国力量”。

中医药科技创新成果丰硕。基础研究方面,国家中医药局对藏象理论、经穴特异性等中医药原创理论的科学阐释与认识进一步深化,在五脏本质、针刺原理等研究上取得一批重要成果。临床研究方面,在心脑血管、代谢、消化等多个疾病领域,中医临床评价研究取得重要进展,预防2型糖尿病、稳定易损斑块、改善心梗预后等临床难题获重大突破。循证研究方面,组建中国中医药循证医学中心,自2023年以来,基于循证证据和大量临床实践,遴选发布了50个中医治疗优势病种、52个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100项适宜技术、100个疗效独特的中药品种。2021年至2025年1月,47个中药获批上市,包括21个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中药新药研发进程明显加快。

不断焕发新生机的中医药持续造福各国人民。2023年,中国中医药循证医学中心建设的国际传统医学临床试验注册平台,被认证为世界卫生组织国际临床试验注册平台一级注册机构。这是世界上首个跨国家和地区的以传统医学为主题的临床试验注册机构,正在引领全球传统医学临床研究规范发展。2019年,第72届世界卫生大会审议通过《国际疾病分类第十一次修订本(ICD-11)》,首次纳入起源于中医药的传统医学章节,中医药正式进入世界卫生体系。时至今日,标准化工作对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技术支撑作用凸显。2024年6月,国家中医药局印发的具有战略前瞻性的《中医药标准化行动计划(2024—2026年)》明确,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标准应用示范项目建设,以中医药标准“走出去”带动中医药产品、技术、服务“走出去”。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也是世界人民的财富。正如2016年我国首次就中医药发展发表的《中国的中医药》白皮书中所言,中医药已成为中国与世界各国开展人文交流、促进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内容,成为中国与各国共同维护世界和平、增进人类福祉、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载体。

开放的中国将继续毫无保留地向世界人民分享中医药智慧,让更多蕴含中国智慧的中国医药、中国处方泽佑苍生。

喜欢就告诉我们您“在看”

来源:健康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