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说起历史上的大事件,很多人总爱加点“佐料”再讲,比如拿破仑身高只有 1 米 58,埃及艳后靠美貌征服两位君主,斯巴达 300 勇士对抗 30 万波斯大军,还有特洛伊木马计的天才设计。听起来确实挺传奇,可问题是,这些故事根本就不是真的。
说起历史上的大事件,很多人总爱加点“佐料”再讲,比如拿破仑身高只有 1 米 58,埃及艳后靠美貌征服两位君主,斯巴达 300 勇士对抗 30 万波斯大军,还有特洛伊木马计的天才设计。听起来确实挺传奇,可问题是,这些故事根本就不是真的。
更离谱的是,哪怕证据摆在眼前,还是有人坚定不移地相信这些谎言,仿佛真理握在自己手里。今天我们就来掰扯掰扯,这些“经典谎言”到底怎么来的,又是如何骗倒全世界的。
要说谎言能从一个不起眼的小故事,变成人人信服的“历史事实”,背后可离不开时代背景和传播方式的推波助澜。拿破仑的小矮子说法,最早其实是英国人故意编出来的。
毕竟拿破仑打得欧洲各国人仰马翻,英国人恨他入骨,给他贴个“小矮子”的标签,既能打击他的威信,还能让自己心里痛快点。
再看埃及艳后这个故事,流传的版本里她简直是“美女中的战斗机”,但问题是,这种说法更像是后人编出来的戏剧效果。古时候的历史记录没那么细致,很多故事都是后人加工出来的。
像温泉关大战和特洛伊木马计,压根就是靠文艺作品火起来的。尤其是《荷马史诗》,这本书本来就是文学创作,结果大家硬是把它当成了历史事实。
还有一点不得不提,那就是传播方式。过去书籍、戏剧是主要的传播工具,写点戏剧化的东西更容易吸引观众。
而到了现代,网络的普及让这些故事更容易被复制、改编、传播,谎言就越发根深蒂固了。信息时代的“标题党”也不是今天才有,早在十九世纪那些编故事的作家和记者,就已经玩得溜得很了。
咱们先说拿破仑的身高问题。这个谎言堪称“历史流量密码”,全世界都知道拿破仑是个矮子,甚至有人说他是个“矮个子天才”。
可事实呢?拿破仑的真实身高是 1 米 69,在当时的欧洲算是中等偏高的水平。
问题出在测量单位上——法国用的是“法尺”,英国用的是“英尺”。法国人记录拿破仑的身高是“5 法尺 2 法寸”,英国人把它换算成英尺后,结果就成了 1 米 58。
再加上英国人对拿破仑有偏见,故意不解释清楚,干脆就把他塑造成个“小矮子”。
其实,拿破仑时代的法国人平均身高比现在低不少,大概也就 1 米 65 左右。拿破仑的身高完全符合当时的标准,甚至还略高一点。
可惜这个事实被谎言压得死死的,后人一提拿破仑就想到“矮个子”,根本没人愿意去查证。
再来说埃及艳后克利奥帕特拉的故事。她是历史上最著名的女性之一,靠美貌征服了凯撒和安东尼,为埃及赢得了一段喘息时间。
听起来像个完美的“美人计”,但事实却并非如此。根据考古学家发现的埃及艳后雕像,她的颜值跟现代审美差距还挺大的——圆脸、大鼻子、五官比例不协调,甚至身高只有 1 米 50。
如果按照如今的标准,她绝对不是“美女中的战斗机”。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凯撒和安东尼会被她吸引?答案很可能是她的学识和政治手腕。
克利奥帕特拉精通多国语言,善于外交谈判,甚至还懂得天文、数学和哲学。这些才是真正让她在权力场上风生水起的资本,而不是所谓的美貌。
可惜后人为了故事的戏剧性,硬是把她塑造成了一个靠颜值打天下的“美女英雄”。
温泉关大战也是假得离谱。说起斯巴达 300 勇士抗击波斯 30 万大军,很多人脑子里都会浮现那种血战到底的英雄画面。
可实际情况却没这么传奇。根据现代历史学家的研究,斯巴达绝不是孤军作战,他们联合了其他希腊城邦,总兵力大概在 6000 人左右。
而波斯军队的规模虽然更大,但也没夸张到 30 万,实际人数可能在几万人之间。
至于为什么会有“300 对 30 万”的说法,主要是后人为了突出斯巴达人的英勇,故意夸大了数字。再加上温泉关的地形确实适合小规模部队防守,这场战役的确让希腊人感到骄傲。
只是,真实历史没有那么戏剧化,斯巴达人并不是孤胆英雄,而是和其他城邦一起努力的。
最后我们聊聊特洛伊木马计。这故事从《荷马史诗》里流传出来,说希腊人造了个大木马,藏兵于内,然后趁夜偷袭特洛伊城。
听起来很有智慧,但问题是,考古学家已经发现,特洛伊城的城门根本没法容纳那么大的木马。根据遗址测算,特洛伊城门的宽度和高度都非常有限,不可能让木马顺利通过。
更关键的是,特洛伊战争本身的真实性都存疑。《荷马史诗》是文学作品,其中很多情节未必是真实发生的。
木马计可能只是作者的创意,用来增加故事的戏剧性。可惜后人把它当成了历史事实,甚至还用木马计的名字命名了一种电脑病毒。
说了这么多谎言的来龙去脉,问题来了:这些漏洞百出的故事,为啥还能流传至今?答案其实很简单——人们喜欢听传奇故事,胜过听枯燥的事实。
谎言往往比真相更生动、更吸引人,尤其是那些有戏剧性、有英雄情节的故事,更容易让人记住。
另一方面,大多数人并不会主动去查证历史,很多时候,他们只是接受别人告诉自己的信息。谎言一旦传播开来,就会形成一种“集体认知”,哪怕有人试图质疑,也很难改变这种固有印象。
这就是所谓的“信息茧房”,一旦进入,就很难跳出来。
说到这儿,你可能会问:既然这些谎言已经被揭穿,为啥还有人深信不疑?这就涉及到人性问题了。
有些人喜欢“传奇的历史”,觉得真实的历史太平淡;还有些人则觉得自己掌握了“少数人的真相”,有种莫名优越感。可问题是,谎言再动听,也终究是假的。
与其被虚假信息牵着鼻子走,不如多动动脑筋,自己去验证一下。
那么问题来了:你会选择相信动听的谎言,还是枯燥的事实?信息来源:[维基百科、BBC 历史频道]
来源:帘帘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