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乳腺癌作为全球范围内严重威胁女性健康的疾病,其中三阴乳腺癌(TNBC)因其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和较差的预后,一直是临床治疗中的难点与挑战。TNBC约占所有乳腺癌的10%-15%,其肿瘤细胞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均为
乳腺癌作为全球范围内严重威胁女性健康的疾病,其中三阴乳腺癌(TNBC)因其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和较差的预后,一直是临床治疗中的难点与挑战。TNBC约占所有乳腺癌的10%-15%,其肿瘤细胞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均为阴性 ,这使得内分泌治疗和抗HER2靶向治疗对其无效,传统化疗曾长期作为主要治疗手段,但疗效有限。不过,近年来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三阴乳腺癌的治疗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进展,为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一、免疫治疗的异军突起
(一)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单药及联合化疗
免疫治疗的兴起,为三阴乳腺癌的治疗开辟了新的道路。以PD -(L)1抑制剂为代表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通过解除肿瘤细胞对免疫系统的抑制,激活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攻击肿瘤细胞。
2023年,由君实生物自主研发的抗PD - 1单抗药物特瑞普利单抗联合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治疗首诊Ⅳ期或复发转移性TNBC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多中心Ⅲ期临床研究(TORCHLIGHT)取得了突破性成果。数据显示:与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相比,特瑞普利单抗联合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用于首诊IV期或复发转移性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可显著延长PD - L1阳性人群的无进展生存期,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降低35% ,同时,在PD - L1阳性和ITT人群中均观察到特瑞普利单抗联合化疗组有明显的总生存期获益趋势,安全性数据与已知风险相符,未发现新的安全性信号 。这是中国首个在晚期三阴性乳腺癌免疫治疗领域取得阳性结果的Ⅲ期注册研究,标志着中国晚期三阴性乳腺癌免疫治疗实现“零”的突破。
在新辅助治疗领域,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同样展现出了强大的实力。2024年圣安东尼奥乳腺癌会议上,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邵志敏教授团队发布的临床III期关键研究成果备受关注。该研究在常规蒽环、紫杉、铂类、环磷酰胺化疗基础上,联用中国原创免疫治疗新药卡瑞利珠单抗(一种PD - 1单克隆抗体),将三阴性乳腺癌新辅助治疗的病理学完全缓解率提高12.1%(从44.7%到56.8%),显著优于当前常用的化疗方案 。该研究入组患者均为中国人群,且淋巴结阳性患者占比高,对于临床高危人群具有重要意义,为三阴性乳腺癌的新辅助免疫治疗“中国方案”提供了有力证据。
(二)双特异性抗体等新型免疫疗法探索
除了PD -(L)1抑制剂单药及联合化疗,新型免疫疗法也在不断探索中。如PM8002注射液这种抗血管生成和免疫检查点的双抗体药物,前期资料显示有效率接近80%。福建省肿瘤医院乳腺肿瘤内科专家团队使用该药物对一位晚期三阴乳腺癌患者进行个性化治疗,经过2个疗程的治疗,患者肿瘤迅速退缩,耐受性好,疗效达到PR(部分缓解),经过6个疗程治疗,肿瘤退缩超过70%,病情稳定,尚未发现无法耐受的不良反应 。这种双特异性抗体药物能够同时作用于抗血管生成和免疫检查点两个靶点,抗血管生成药物可以提升人体免疫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攻击能力,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起到协同增效作用,为三阴乳腺癌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选择。
二、靶向治疗的精准出击
(一)PARP抑制剂的应用
聚(ADP - 核糖)聚合酶(PARP)抑制剂是三阴乳腺癌靶向治疗的重要突破之一。TNBC患者中,尤其是携带BRCA1/2基因突变的患者,DNA损伤修复机制存在缺陷,PARP抑制剂能够阻断PARP酶的活性,进一步破坏肿瘤细胞的DNA修复功能,导致肿瘤细胞死亡,产生“合成致死”效应。多项临床研究表明,PARP抑制剂在携带BRCA突变的晚期三阴乳腺癌患者中显示出较好的疗效,显著延长了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例如奥拉帕利、尼拉帕利等PARP抑制剂已在相关临床试验中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并获得了一定的临床应用批准,为特定三阴乳腺癌患者提供了精准治疗的新选择。
(二)其他新兴靶向药物研究
除了PARP抑制剂,针对三阴乳腺癌其他潜在靶点的药物研究也在积极开展。例如,针对PI3K/AKT/mTOR信号通路、FGFR靶点等的抑制剂研发,部分药物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这些信号通路在三阴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通过抑制相关靶点,有望阻断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增殖信号传导,从而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虽然目前这些新兴靶向药物尚未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它们的研究进展为三阴乳腺癌的治疗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和希望,未来有望进一步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
三、化疗方案的优化与创新
(一)节拍化疗的探索
化疗作为三阴乳腺癌传统的治疗手段,在不断的研究中也有了新的优化方案。节拍化疗是一种低剂量、高频率持续给药的化疗方式,与传统的大剂量间歇化疗不同。卡培他滨是一种临床使用多年的经典化疗药,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开展的“可手术三阴性乳腺癌标准治疗后卡培他滨节拍维持的III期临床研究(SYSUCC - 001)”取得了令人鼓舞的结果:卡培他滨节拍化疗作为维持治疗,将早期三阴性乳腺癌的复发风险降低了1/3以上,将患者的5年无疾病生存率从73.0%提高至82.8% ,且节拍化疗的安全性良好,83%患者可以顺利完成全程治疗而没有严重毒副反应。这种治疗方式不仅提高了治疗效果,还降低了化疗的毒副作用,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为早期三阴乳腺癌患者的化疗方案提供了新的选择和思路。
(二)新型化疗药物的研发
除了优化给药方式,新型化疗药物的研发也在持续进行。例如,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相较于传统紫杉醇,具有更好的溶解性和靶向性,能够提高肿瘤组织内的药物浓度,增强抗肿瘤效果,同时降低了药物的不良反应。在三阴乳腺癌的治疗中,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其他药物的化疗方案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此外,还有一些新型的化疗药物处于研发阶段,它们通过独特的作用机制来杀伤肿瘤细胞,有望为三阴乳腺癌的化疗带来更多突破,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
四、联合治疗模式的兴起
随着对三阴乳腺癌发病机制和生物学特性的深入了解,单一治疗手段往往难以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联合治疗模式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和临床实践的趋势。免疫治疗联合化疗、靶向治疗联合化疗、免疫治疗联合靶向治疗等多种联合治疗方案不断涌现,并在临床试验和临床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如前文所述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化疗方案,通过激活免疫系统和直接杀伤肿瘤细胞的双重作用机制,显著提高了三阴乳腺癌的治疗效果;PARP抑制剂联合免疫治疗也展现出协同增效的潜力,PARP抑制剂在破坏肿瘤细胞DNA修复功能的同时,可能增加肿瘤细胞的免疫原性,从而增强免疫治疗的效果。此外,一些研究还探索了多种药物联合的复杂治疗方案,旨在从多个角度对肿瘤细胞进行打击,进一步提高治疗的有效性。联合治疗模式充分发挥了不同治疗手段的优势,弥补了单一治疗的不足,为三阴乳腺癌患者带来了更好的治疗前景。
三阴乳腺癌的治疗在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免疫治疗、靶向治疗、化疗方案的优化以及联合治疗模式等多方面的进展,为三阴乳腺癌患者带来了更多的治疗选择和更好的预后。然而,三阴乳腺癌仍然是一种具有高度挑战性的疾病,不同患者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异质性,部分患者对现有治疗方案的反应仍不理想。未来,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三阴乳腺癌的发病机制和分子生物学特性,开发更加精准、有效的治疗药物和方案,同时加强对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最适合的治疗策略,以进一步提高三阴乳腺癌的治疗水平,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预后。
来源:癌症放疗患者之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