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年5月18日是第三十五个全国助残日。5月16日,第七次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表彰大会在京召开。大会表彰了200名“全国自强模范”,200个“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集体”和60名“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个人”。其中,北京推荐的6位全国自强模范、9个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集
今年5月18日是第三十五个全国助残日。5月16日,第七次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表彰大会在京召开。大会表彰了200名“全国自强模范”,200个“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集体”和60名“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个人”。其中,北京推荐的6位全国自强模范、9个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集体和1位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个人获得表彰。
此次北京受到表彰的个人和集体,或是在逆境中坚韧不拔、乐观向上,用顽强毅力创造了非凡业绩;或是舍己为人、广施善举,以实际行动书写了人间大爱,为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奉献了爱心、智慧和力量。
全国自强模范、北京爱斯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蔡磊,2019年不幸确诊渐冻症,但他却在绝境中爆发出强大的力量。他搭建起“渐愈互助之家”患者医疗大数据科研平台,至今已链接上万名患者。在他的努力下,中国第一个渐冻症病理科研基因样本库得以建立,这一成果为基因层面病因研究打开了新的大门。
全国自强模范、北京新生命养老助残服务中心主任唐占鑫,被众多残疾人朋友亲切称为“唐姐”。她牵头成立了全国首家脊髓损伤者“希望之家”,900多名伤友在此得到了生活重建训练,从起初的绝望无助到逐渐掌握生活自理技能,重拾对生活的信心与勇气。唐占鑫还带领团队开发了绒线制作、掐丝珐琅等手工产品,在2022年北京冬残奥会的舞台上,“希望之家”制作的颁奖花束“绒耀之花”以及2023年杭州亚残运会中国代表团成员“金枝折桂”胸针,成为闪耀全场的独特风景。
全国自强模范、北京市残疾人乒乓球队(轮椅组)队长、国家残疾人乒乓球队主力运动员薛娟,先后在国际国内的重大比赛中获得奖牌100余枚,这些奖牌背后,是她无数个日夜的辛勤付出和对乒乓球的炽烈热爱。
全国自强模范、北京市延庆区八达岭镇石峡村长城保护员梅景田,是一位听力残疾的老人,他用40多年的时光,诠释着对长城的无尽热爱与坚守。凭借着对家乡这片土地的深情,他用一把镰刀,亲手开辟出一条直通古长城的巡山小路;推动成立了“长城志愿者保护协会”;在他的呼吁奔走之下,“石光长城”精品民宿、“石光书屋”和村史馆相继诞生。
全国自强模范、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副研究员王甦菁,被网友称为“脑瘫博士”“中国版霍金”。王甦菁自幼因脑瘫导致言语、肢体重度障碍。然而,身体的困境并未阻挡他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梦想的追求。他倡导“AI+辅具”理念,带领团队建立了全球最大的中文构音障碍数据库,为改善残障人士的生活质量做出了积极贡献。
全国自强模范、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主治医师曲华,自幼因病毒感染患上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导致严重的肢体残疾,但他矢志于中医药事业,刻苦钻研中医药理论和实践创新。
荣获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个人的大兴区残联理事长、一级调研员牟育著,建成大兴区残疾人职康中心,并联合区妇幼保健院打造全市首家公立儿童康复园,推动形成“3+5”儿童康复服务体系,为残疾儿童康复创造良好条件。在他的带领下,大兴区残联大力开展“走访拓岗促就业”专项活动,帮扶7750名残疾人实现就业。
另外,北京市无障碍环境建设促进中心、北京日报社城市新闻部等9个集体荣获“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他们的事迹充分展现了残疾人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精神风貌,彰显了社会各界对残疾人事业的关心与支持,也生动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
长期以来,北京以仁爱之心、关爱之情做好残疾人工作,持续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让残疾人共享幸福美好生活。同时,大力弘扬人道主义思想,传播社会正能量,在全社会营造扶残助残良好环境,坚持做好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等工作,不断增进残疾人民生福祉。
记者:任珊
来源:子清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