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集团算力投资达到史上最高点,阿里云营收增速重回两位数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16 13:32 1

摘要:5月15日,阿里(NYSE: BABA)(9988.HK)发布了2025财年(阿里财年为每年4月1日至次年3月31日)报告。阿里2025财年营收9963.5亿元,同比增长5.9%;净利润1301.1亿元,同比增长62.6%。从总成绩看,2025财年阿里营收增速

阿里集团算力投资达到史上最高点,阿里云营收增速重回两位数

文|《财经》研究员 吴俊宇

编辑|谢丽容

5月15日,阿里(NYSE: BABA)(9988.HK)发布了2025财年(阿里财年为每年4月1日至次年3月31日)报告。阿里2025财年营收9963.5亿元,同比增长5.9%;净利润1301.1亿元,同比增长62.6%。从总成绩看,2025财年阿里营收增速平稳。但净利润增速近五年最高,净利润规模达到近四年的最高点。

美国资本市场看好阿里潜力。2025年初至今,阿里纽交所股价已上涨45.9%(截至5月15日)。

阿里管理层在财报电话会提到,正继续通过出售非核心资产优化业务组合。2026财年,将专注于推动电商和“AI+云”核心业务增长,同时在中长期塑造科技驱动的第二曲线。

阿里过去一年在不断出售非核心资产换取现金流,并要求各子公司盈亏平衡。2024年,阿里集团接连出售了银泰百货、高鑫零售等重资产线下零售业务,减持或出售小鹏汽车、光线传媒、哔哩哔哩等公司股份。钉钉、盒马等子公司逐渐减亏甚至已接近盈亏平衡。

“回血”后的阿里把钱花到了AI主赛道。这一举措取得了实际进展:

其一,阿里云2025财年重回10%以上的增长,摆脱了两年多的低谷期。

其二,阿里2025财年资本开支增速高达184%,AI基础设施投资强度不输国际巨头。

目前,阿里营收、利润结构并未发生根本变化。

阿里电商业务(淘宝天猫+阿里国际)贡献了公司58.4%的收入。阿里“6+N”的业务板块中(六大业务指淘宝天猫、阿里国际、阿里云、菜鸟、本地生活、大文娱,N指盒马、阿里健康、灵犀互娱、智能信息、飞猪、钉钉等子公司),仅有淘天、阿里云、菜鸟是盈利的(此处选取阿里财报中的经调整EBITA,即息税摊销前利润口径),淘宝天猫贡献了阿里集团90%以上利润。

阿里云复苏

资本市场对阿里集团的看好,与今年来AI行业相关。这家公司正在押注AI——阿里云是兑现预期的核心业务。

阿里云2025财年在阿里集团的营收占比为11.8%,利润占比仅为5.1%。未来,它在阿里集团的营收、利润占比越高,营收增速越快,投资者才会越认可阿里集团是一家AI公司的逻辑。

阿里云是中国市场份额最大的云计算厂商,但2021年-2023年跌入低谷。连续九个季度(2022年三季度-2024年三季度)营收增速低于10%。

不止一位阿里云高管、中层此前多次对《财经》表达同一个观点——阿里云回归两位数的增长,才算真正回归正轨。

目前,这个目标已经实现。阿里云的增长正在回到快车道。

2025财年,阿里云营收1180亿元,同比增长11.0%。其中,2024年四季度营收增速13.1%,2025年一季度营收增速17.7%。阿里云的利润也在不断增长。

阿里云利润水平(阿里云通常把经调整后的EBITA利润作为盈利指标,该口径剔除了股权激励、无形资产摊销等非现金因素)也在不断提升。2025财年阿里云经调整后的EBITA利润106亿元,EBITA利润率为8.9%,已达到历史高点。

《财经》多方了解到,阿里云公共云板块(阿里云分成公共云、政企、海外三大事业部,公共云业务在总营收中占比超过50%)2026财年营收增长目标超过30%。与此同时,阿里云还严格限制与火山引擎等竞争对手打价格战。逻辑是,倒逼销售、产品团队思考,什么才是面向AI时代的产品。

大模型是推动阿里云营收增长回升的重要因素。

吴泳铭在阿里年报后的投资者电话会中披露,阿里云的增长主要得益于AI相关需求。阿里云AI相关业务已连续七个季度实现三位数的增长。预计未来几个季度,阿里云的收入仍将呈现显著增长趋势。

阿里云官方公布的一组数据显示,阿里Qwen系列已开源200余个模型,全球下载量超3亿次,Qwen衍生模型数超10万个,已超越美国Llama成为全球最大的开源模型(报道详见《阿里Qwen3系列模型发布,中美基础大模型竞争强度加大》)。

Qwen系列的模型能力同样不落下风。国际市场调研机构Artificial Analysis今年1月末发布的《人工智能现状:中国报告》显示,美国大模型的性能依旧领先,但中国不落后,且差距在缩小。全世界最顶尖的21款模型,阿里的Qwen、DeepSeek等中国公司一共跻身六款,其中阿里有两款。

开源模型任何人都能下载、部署、使用。它使得阿里旗下的Qwen系列模型就像种子,不断被散播并生根发芽,被全球更多开发者二次训练或部署使用。

今年4月,阿里发布了Qwen3系列模型。这是阿里的大模型系列中最强的。它再次缩小和美国头部基础大模型之间的能力差。一位阿里云高管今年5月对《财经》表示,阿里云希望能够部署全尺寸、多模态的开源模型,让Qwen系列模型被更多人使用。

事实上,大模型的最终受益者是云计算。阿里云另一部分的增长,来自大模型带动了公共云四大件(计算、存储、网络、数据库)的消耗。

某科技公司的一位战略规划人士透露,2024年中国各个模型厂商的模型调用收入普遍只有千万元、数亿元。这部分收入寥寥无几。但模型调用带来了算力消耗、数据存储和传输等需求,这让公共云四大件(计算、存储、网络、数据库)收入增长反而更可观。因此,阿里云等厂商愿意用免费开源的方式,刺激市场需求。

2025年,云厂商的“AI业务”带动“非AI业务”增长的趋势甚至越来越明显。

另一位中国云厂商战略规划人士5月对《财经》解释,微软Azure近一个季度收入超出预期,主要来自非AI业务增长。在他看来,云厂商来说,强行区分“AI业务”和“非AI业务”意义不大。因为所有AI业务最终都会跑在云上,进而带动云资源的消耗。

阿里集团把钱花在AI上

阿里的AI战略究竟是造概念,还是真投入?资本支出可以反映这个问题。

大型科技公司资本支出大部分被用于算力相关投资。大模型浪潮下,全球大型科技公司都在大规模采购AI芯片、建设数据中心。这带来了资本支出的巨幅增长(报道详见《应对中美竞争新态势,两国科技巨头算力投资的五个关键事实》)。

阿里2025财年资本支出934亿元,同比增长190%。这一增速甚至超过了全球主要科技公司。《财经》统计了全球主要科技公司2024年资本支出增速。其中微软是83%、亚马逊是80%、谷歌是69%、Meta是35%、Oracle是160%。阿里是184%、腾讯是212%、百度是-14%。也就是说,阿里的资本支出增速仅次于腾讯,高于其他公司。

据悉,阿里集团还在制定更激进的资本支出计划。今年2月,阿里宣布未来三年将投入超过3800亿元,用于建设云和AI硬件基础设施,总额超过去十年总和。

一位中国大型科技公司人士对《财经》表示,2021年-2023年,中国科技公司的资本支出曾因信心不足一度低迷。但2月17日的民营企业座谈会极大提振了企业投资信心。这是阿里、腾讯等公司2025年制定激进资本支出计划的重要原因之一。

市场常见的一个问题是:阿里的3800亿资本支出投入到底是何种水平?阿里能否承担起这样的巨额投入?

以2025财年934亿元为基础,阿里未来三个财年(2026财年-2028财年)资本支出年均复合增长率要达到16%。未来三个财年资本支出要达到1100亿元、1267亿元、1433亿元。

《财经》统计了阿里上市以来14个财年的资本支出情况。它的资本支出年均复合增长率(Compound Average Growth Rate,CAGR)是33.6%。

也就是说,如果阿里承诺完成3800亿资本支出,其年均复合增长率仍然低于过去14个财年的平均水平。对阿里来说,这样的资本支出增速是正常的。

阿里能否承担这样的巨额资本支出?理想状态下,如果不出现特殊情况,阿里保持现有稳定经营,是可以负担的。

阿里2025财年的经营性现金流1635亿元、期末现金余额1892亿元。这两个关键的现金流指标都高于当年资本开支数据。即使按照2028财年最高资本支出1433亿元计算,阿里过去五年的经营性现金流、期末现金余额也仍然高出这一数据。

事实上,企业不可能把所有现金流都投入资本支出。某ICT硬件企业的一位战略规划人士对《财经》解释,阿里还有其他融资手段,比如银行信贷。阿里这样的巨头是银行优质客户,融资成本极低,银行贷款利率甚至通常低于2%。

股市也是阿里的另一个重要融资渠道。阿里宣布3800亿元资本支出之后,阿里股价一度大涨。阿里未来可以通过售出股权不断高位套现,换取一定的资金用于资本支出。不过,多位阿里人士以及上述ICT硬件企业的战略规划人士认为,这不会成为阿里最主要的融资手段。

对阿里来说,此时加大资本支出,更是在押注未来。一位阿里人士今年5月对《财经》表示,真正相信AI,就必须用真金白银投票。他认为,当下对于阿里集团,投资不足风险,远大于投资过度风险。

对阿里来说,多买算力,有浪费的可能。但如果不投,一定会错失未来。加大投资,才能在商业竞争中拥有更高胜率。

来源:财经杂志视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