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初到多伦多的那个秋天,我抱着书本站在多伦多大学的红砖楼前,枫叶像燃烧的火焰落满肩头。那时的我坚信,只要足够努力,就能像童话里的主人公般披荆斩棘。可命运总爱开玩笑——大一选的机械工程专业,成了我人生中最漫长的寒冬。
初到多伦多的那个秋天,我抱着书本站在多伦多大学的红砖楼前,枫叶像燃烧的火焰落满肩头。那时的我坚信,只要足够努力,就能像童话里的主人公般披荆斩棘。可命运总爱开玩笑——大一选的机械工程专业,成了我人生中最漫长的寒冬。
现在回头看我在大一挂了好多,进入大二重修压力更大。
教授用英式英语讲解时,我总在翻译句子结构,却漏掉了公式推导的关键步骤。更致命的是,小组作业需要全英文汇报,我因口音被队友冷落,最终团队作业得了C-。
期末周,我像陀螺般在图书馆和宿舍间旋转。可当看到成绩单上《材料科学》的挂科红字时,才明白自己连最基础的金属热处理曲线都记混了。辅导员的劝退信像一盆冰水浇醒我:连续两门挂科,必须重修。
重修《工程制图》时,我每天五点起床背投影法则,却在CAD实操课上因误删文件被扣分。更绝望的是,原专业课程环环相扣,重修《静力学》意味着要同时补习半年前的《动力学》知识。
去年冬天,我在暴风雪中赶论文,高烧39度仍坚持去实验室。可当教授用"缺乏工程直觉"评价我的设计时,我终于崩溃大哭。现在,我的成绩单上还挂着三门重修课,而GPA已跌破1.8——这个数字像达摩克利斯之剑,随时可能斩断我的学生签证。
加拿大高挂科率院校警示录
在加拿大,这些名校的淘汰赛尤为残酷:
UBC:1/4学生无法按时毕业,6年才能拿到学位的比比皆是
麦吉尔:大二淘汰率超30%,教授直言"这里只奖励完美"
SFU:北美最难拿A的大学,GPA3.0已是凤毛麟角
滑铁卢:Co-op项目压力山大,学生笑称"别人放假时我们在地狱"
多伦多大学:图书馆通宵自习是常态,有人戏称"这里连空气都写满公式"
枫叶落尽时
此刻望着窗外飘雪,我终于明白:留学不是单程票,而是需要精密计算的生存游戏。那些在派对上狂欢的同学,或许早看穿了这场游戏的规则——有人转去商科,有人申请跨本读研,而我,却像困在达芬奇手稿里的齿轮,永远差0.1毫米的精度。
来源:小可课堂